2010年,苏州贝昂科技的创始人把来自美国硅谷并已获得全球数十项专利的空气清洁技术带到苏州。然而,纵使一身技术,公司最缺的还是资金。
“光有核心技术而没有资金的话,产业化还是很难。”贝昂科技董事长冉宏宇说道。2017年9月,人保财险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这让冉宏宇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贝昂科技通过将部分知识产权质押,获得了500万元贷款。
贝昂科技的成功获贷得益于苏州实行的“政融保”模式,与质押融资的典型“中山模式”不同,其更大的变革在于将专利质押融资业务中引入“投保贷联动”的险资直投模式,推出“保险+融资”联动机制,通过保险资金投放和撬动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投放两种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人保财险计划将“政银保”模式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但会选择东部沿海地区先试先行。
其实,近年来保险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全国多省的质押融资创新模式中,这些都是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缩影。
在山东青岛,将“知本”变“资本”的案例数不胜数,通过政府引导,保险公司、银行、担保公司、专利机构、保险经纪公司等,共建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服务联盟,形成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的服务平台——“青岛市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联盟”。平台那头链接着越来越多的中小科技企业,帮其渡过资金匮乏的产品研发期。
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保险参与质押融资解决了以往风控难、估价难、处置难问题。在现实中,专利价值难以识别,评估价值和实际交易价格往往背离很大。人保财险中山市公司国际保险部陈纪军告诉记者,专利产品的价值在于其背后项目的价值,而对于科技专利项目的评估,金融机构则更关注专利技术的变现能力。专利产品评估可采用资格评估和价值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关注专利是否用于企业核心产品或核心项目,要关注专利权与企业经营是否有较好的关联度,对相关产品的利润是否具有一定贡献。
以往,质押融资相关部门缺乏协同机制,银行单打独斗难以把风控链条衔接起来。保险和担保等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建立起了风险共担机制,化解了因专利是无形资产而给银行贷款带来的高风险问题,并改变了专利质押融资普遍由政府财政资金托底的传统做法。
但质押融资的保险运作也遇到一些阻碍。比如,“中小企业是资金需求的主体,但他们中的很多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或未达到高速上升期,财务数据和专利产品可能不达标。此外,现有单笔融资贷款额度最高只有300万元,不能满足部分大企业的需求。合作银行也很单一,这就受限于银行放贷能力和放贷速度”,陈纪军说道。
质押融资模式的探索绝不会是浅尝辄止,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未来或可通过多样化的专利变现方式得以解决。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谢红表示,广东省正在考虑引导银行、证券、保险、创投等以更多样的形式进入知识产权领域,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会尝试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确,质押融资只是专利变现途径中的一种,“专利+金融”的变现方式可以有很多,值得不断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