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2月28日讯 说起青铜编钟,可能大家会第一时间想到国宝级文物:曾侯乙编钟了。没错,曾侯乙编钟不仅十分稀有,而且它的年代久远,历史文化丰富,因此它也被湖北省博物馆当做镇馆之宝来保护,可见其地位之高。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于青铜文物的大批面世,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经过文物部门的组织调查,发现市场上流通的许多青铜文物,都是造假产品。
当年公安部门还在河南当地发现了一处专门负责青铜器仿制的村子,据说当时河南这个村子制造的青铜器,不仅能卖出十几万的高价,甚至还能够瞒过专家的眼睛,这也足以说明当时青铜文物市场的混乱。
正是因为青铜器的造假数量太多,导致当时的收藏家们对它退避三舍,哪怕是再有经验的收藏家,当他面对一件青铜文物时,还是会小心翼翼,再三鉴定后才敢去进行收藏。
香港,作为九十年代我国文物流失的中转站,那里的文物交易活动非常火热,但当时的香港的买主对于青铜器还是不敢轻易接手,因为河南的仿制工艺实在太可怕了,所以这在当时也造成了许多青铜器被摆上货架却无人问津的局面。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青铜文物方面专家马承源老先生,经常到香港街头去寻找文物,由于多年的经验,马老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凡是他发现的文物,大多都是极为珍贵的无价之宝,为后来我国博物馆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一次马老和朋友闲逛香港古玩街时,他在一家不起眼的店铺里,看到了一只青铜编钟。当时这只编钟积满了灰尘,看上去放在货架很久了,或许也是因为老板卖不出去的缘故,加上当时人对青铜器的偏见,导致它无人问津。
就是这只不起眼的青铜编钟,引起了马承源先生的注意,他让店主拿下来之后进行观察,发现在这只编钟上刻有一些铭文,他大致看出是“晋侯”二字。在马老仔细观察下,他认定这只编钟就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属于难得的宝贝。
发现这只编钟的价值后,马老装作镇定,一边询问店主的来历,一边试探它的价格。经过一番商讨后,这家店主要价六万港币,当时的马老身上没有带那么多钱,只好让朋友先行垫付,回国后再转还给他。
回国后,马老立即对编钟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这是西周早期的文物,随后他将编钟上的文字拓印出来,其中一共40多个字。这些文字纪录的是,晋国将军带兵抵御外敌有功被赏赐的事情,而这个故事连《史记》当中都没有记载过,其价值不言而喻。
后来马老将编钟取名为“晋侯苏钟”,放在博物馆进行封闭保护,晚年的马老每次提到这件事时,都会喜笑颜开,毕竟花六万块港币就能收回一件可贵的无价之宝,想必当年回国时,马老的心里就已经乐开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