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图片故事]护士妈妈的一天 挺大肚穿梭急诊室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谢小真 张力伟 | 责任编辑:郑言 2015-05-12 05:00:58

    【青岛新闻网独家•图片故事】

    孙春蕾的预产期是5月28日,她给腹中的宝宝取名“小宝子”。身高不足1米6的她从怀孕到即将临盆,体重增长了30多斤,用她的话说,现在走路不是走路,快成“滚”了。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身为护士的春蕾不能像别的“准妈妈”一样,享受即将成为母亲整日的安逸与备至的呵护,“下了班回家吃个饭,吃完饭再回医院生孩子。”春蕾早已决定要坚持工作到生产的那一天。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节日前夕,青岛新闻网记者来到春蕾所在急诊科,用镜头记录下护士兼“准妈妈”春蕾的一天。

    春蕾是青岛市立医院急诊科一名普通护士。医院的急诊科是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每天24小时都有大量病人被紧急送来,以突发昏迷、心衰、脑出血的老年人居多,正因如此,这里每天都上演着太多的生离死别。

    每天早晨7点10分,春蕾的爱人开车送妻子上班。“你肚子这么大了,你老公放心你出来工作吗?”记者问。

    “有什么不放心的,在我们家,我最不放心的反而是他!”春蕾的肚子尖尖的,挺得老高,因为腰部负重容易疲惫,她常常双手扶着腰,看上去像个昂首挺胸的“女将军”。

    “我妈早就叨叨让我回家休假,我觉得在家呆着还不如上班,活动多了好顺产。再说,我们这儿的护士个儿个儿能吃苦,回家听到老公说,‘哎呀我感冒了,给我熬个稀饭!’听见这话我就烦死了!”性格外向的春蕾笑着对记者说。

    急诊室的病人一年到头都很多,半米宽的病床被“见缝插针”安排得满满当当,就连急诊室通往门诊大厅的走廊两侧也全是病床,陪床的家属只能带个马扎,靠着病床倚一下,留出的过道只容许一人穿过。

    春蕾身上穿的这件护士服是以前护士长怀孕时穿过的。“我真不是第一个,我们这儿的护士都是干到生孩子那一天。”急诊科一共20人,实行三班倒,一个萝卜一个坑,少了任何一个人,工作量只能均摊到其他人身上。穿行在狭窄过道上,春蕾一天在这里要暴走十几公里。

    下午3点左右,120救护车又送来一位重症病人。担架上的老人被春蕾的同事合力抬下车,这类体力活大家一般不让春蕾干。春蕾一手拿着血压计,一手“拨拉”开拥挤的人群,为老人给氧、量体温、测血压、做心电图、配药、输液。

    个子不高的春蕾在人群中显得更加矮小,不一会儿功夫,一直忙碌的春蕾的脸上就渗出细细密密的汗珠。急诊室所有的医生和护士在值班时是不允许长时间坐下休息的,只要换上白大褂,就等于上满发条。在配药室里有唯一一把小圆凳,“这是护士长特许我的,但我几乎没时间能坐下。”春蕾说。

    “哎呀!小宝子踢了我一下!”摘下口罩的春蕾露出开心的笑容。小宝子是个皮小子,每天都是白天安静睡觉,晚上折腾妈妈。“白天我也顾不上他,一到晚上,我累得浑身疼,骨头快散架了,他也睡醒了。左边卯一拳,右边踢一脚,长大肯定是个‘夜猫子’!”

    春蕾讲,怀孕前她是个爱美的“女汉子”,每天都化美美的淡妆,夏天爱穿裙子,登高跟鞋。自从怀孕,化妆品和高跟鞋都被她收起来,每天素面朝天,但是为了肚子里的小宝子,她觉得什么都是值得的。

    医院急诊科是重症病人最多、病种最繁杂的科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布满细菌病毒的工作环境,又会对“准妈妈”和腹中宝宝有什么影响呢?春雷说:“干了五年护士,一年前来到急诊,忙忙叨叨的没时间生病,我觉得自己早有抗体了,小宝子也一定是个健康的男子汉!” 

     采访中,多位急诊病人对春蕾竖起拇指,因阑尾炎打吊瓶的市民李阿姨说:“这么大月份了,还坚持工作,这个小姑娘真不容易!”听到这话,春蕾不好意思地笑笑。

     近年来,医患矛盾一直处于社会和民心的“风口浪尖”,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有一肚子的委屈和苦水,讨论来讨论去,最终归结于医疗体制的问题,仿佛体制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也正是在这尖锐矛盾的当下,“大腹便便”依然坚守岗位的春蕾更加令人感到温暖与感动。“尊重并用心对待每一位病人,以此换来他们的信任和认可。这就是我最想要的护士节‘礼物’。”春蕾说。(记者 谢小真 张力伟)

春蕾为病人换吊瓶

春蕾为病人换吊瓶

实在感觉累了,春蕾就坐在配药室唯一的小圆凳上稍作休息

春蕾为病人测血压

即将临盆的“准妈妈”每天在急诊室里“暴走”十几公里

春蕾抽空到休息室里喝口水,腹中的“小宝子”顽皮地踢了她一下

对于一位“准妈妈”来说,宝宝的平安降生就是她全部的期待

下午3点45分,春蕾要下班了,到更衣室换好衣服,等待老公来接

春蕾在老公的搀扶下,结束一天的工作,繁重忙碌的工作将一直持续到宝宝诞生的那一天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