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组图:琅琊古城为何突然消失?专家揭开千年谜团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康晓欢 孙启孟 | 责任编辑:叮当 2016-07-21 12:55:04

 

  核心提示

    黄岛区(原胶南)琅琊镇夏河城村东南5公里处的琅琊山上,琅琊台是一座具有观光、祭祀、古观象功能的建筑。去年5月,考古专家对琅琊台遗址进行大面积发掘,历时36天的考古,让专家们有了意想不到的重大发现:首次在小台发现了陶制排水管道,并新发现多处夯土坡遗迹,为青岛作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起航点之一,又增添了有力证据。

组图:琅琊古城为何突然消失?专家揭开千年谜团

  琅琊台上的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

    关键词:琅琊台

    探访183米高土台讲述“秦国往事”

    郑禄红,是青岛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一名青年考古专家。他为我们讲述数千年前那段荡气回肠的秦国往事,“1982年国务院公布琅琊台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13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青岛市的重要文化标志之一。”说起这座2000多年前无数人力修筑起来的土夯台,总会让郑禄红兴奋不已,在外人看来,183.4米的高度并不太高,而在他看来,琅琊台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是琅琊文化的一个重要凝聚点,更是古今学者文人访古探幽寻梦的地方。

    走进琅琊台景区,给人的第一感受是幽静和肃穆,山上植被茂盛,傍海的山峰上常年一片片苍翠之色,秦始皇的大型塑像位于琅琊博物馆前广场,依山有盘山路或石阶路可达山顶。“秦始皇三次登琅琊,一住数月,从内地迁来3万百姓,修筑起琅琊台,并刻石记功。琅琊台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起航地……”郑禄红介绍,在琅琊台高处,至今还保存着秦人手工堆砌起的土台,古老的土墙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

    揭秘琅琊台古建筑是“秦国巨制”

    琅琊台有“大台”、“小台”之分。“其中大台就是现在的琅琊台景区,是一处建筑规模气势宏伟的秦代高台遗址,从山体上部多处土层断面可以看出,上面覆盖较厚的黑土层,与附近山上颜色截然不同,夯层柱洞历历可见,局部裸露石体,石质黄褐色。”郑禄红说,这些都可以证实此处是依据小山坡雏形加上人工筑成,如此巨大工程在当时远非地方中心能够承担,显然是由国家来主持和操控的,充分反映出琅琊台的非常地位。由此推测,这里极有可能是秦汉时期的一个主要的祭祀礼仪中心。

    在琅琊台所在台西村东北,考古专家也发现一座面积100平方米、高近20米的夯土台,这是“小台”。 “小台”是完全平地夯土而成,夯土台现存体量之大,为山东地区之最,全国也非常少见。“从断裂面可清楚看到以铁棍作为夯土的龙骨,这与中国土木工程一般用木材作龙骨有很大区别。”郑禄红介绍。

    《史记》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有八神,其中“四时主”就建祠在琅琊山上。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初筑琅琊台,同秦、晋、齐、楚等国君主在台上歃血盟誓,共同尊辅周室。历史上许多帝王以游历琅琊台为乐,齐恒公、齐景公游琅琊数月不归。“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五巡天下,三次登临琅琊台。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登琅琊台,在勾践筑台的基础上,构建琅琊高台,台上建造祭祀四时主神祠,并刊石立碑,纪秦功德。” 站在高台之上,郑禄红说起琅琊台的历史变迁,秦二世、汉武帝、汉宣帝、汉明帝等都有登游琅琊台的记载。秦始皇在琅琊台两次接受徐福上书,遣徐福发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长生不老药,但徐福最终到达日本不归,使这里成为有文字记载的中日关系的源头;徐福东渡的壮举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影响。这些都是起航点之一的有力证据。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