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丽雅集团董事长张旭明
青岛新闻网9月26日讯(记者 徐恺)在青岛诸多民企中,有着近百年建厂史的海丽雅集团可谓是“一枝独秀”。从20世纪20年代的扎头绳生意起家,也曾脚踏破产倒闭的边缘,而历经改制和突破,最终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丑鸭变凤凰”的最好诠释。
“织绳工”董事长临危受命不负众望
海丽雅最早以生产扎头绳起家,至今已有95年的历史。在纺织“上青天”时代,企业有着同行业“江北第一家”的美誉。上世纪90年代,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订单萎缩,经济下滑,负债3000多万元,陷入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以前我们为面包服做拉绳,一根只能卖3毛6,企业难于生存。3毛6带来的尴尬让企业痛下转型发展的决心。”集团董事长张旭明告诉记者。
张旭明1981年参加工作,当时考入了国营青岛花边厂,也就是海丽雅集团的前身。在这里,她一干就是30多个年头。从入厂时的一名普通织绳工到车间主任、计划科长、办公室主任、副厂长,再到今天企业的领导者;从一根普通的扎头绳到国际领先的特种绳缆;从一个濒临破产倒闭的老企业到转型升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张旭明表示,这其中有过痛、有过泪,真的是五味杂陈!
“看着企业的业务逐年萎缩,几百名员工渴望的眼神,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不能再沉默下去。1998年,我临危受命,接手了总经理的位置。凭借着对市场的了解,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开始了一段再创业的旅程。”
2004年公司改制后,通过科技创新,海丽雅把微利的绳带产品向更高更深更精、国内市场空白的特种绳缆领域延伸,海丽雅这才算是活了下来。
“生命三部曲”让海丽雅丑鸭变天鹅
接过海丽雅的“教鞭”,张旭明开启了“生命三部曲”战略。
面对一个即将破产的老旧企业,这个“烫手的山芋”令很多投资人都望而却步。“怎样活下去”成为海丽雅的当务之急,张旭明表示。
在张旭明的带领下,海丽雅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这其中首先是依靠产品创新带动企业产品转型。在传统绳带基础上,海丽雅研发生产出了海洋特种绳缆、军事特种绳缆、工业安全绳缆等高附加值产品。
其中为中国海洋科考船“大洋一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南极科考船“雪龙号”、综合科考船“科学号”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定向研发的海洋特种绳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替代进口产品,被认定为青岛市“专、精、特、新”产品,列于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获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
同时,海丽雅所研发的海上救生绳、游艇浮水绳、车载应急等产品出口美国沃尔玛、K玛20余年;2005年研发的救生手环、降落伞绳出口联合国维和部队;同时,还为洲际导弹、移动机库、防爆钢叉、大型飞船返回舱等配套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并成为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首家国产训练救援绳索供应商。
据张旭明介绍,目前,海丽雅正在研发一种将应用于太空环境的特殊绳缆,是一种抗太空辐射、耐高温、高破断强力、质量轻、体积小的纤维绳缆,此举可打破传统钢缆的局限性,解决美、俄难以攻关的技术难题,填补国内深空领域的绳缆空白。
做好了特种绳缆市场的主业,善于观察市场的张旭明发现,与特种绳缆相关的应急自救产业在中国似乎方兴未艾。为此,“大胆开拓”的张旭明继续延长产业链,开始发展应急自救产业。
据了解,海丽雅在工业安全绳缆的基础上,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的“自冷却式”救生缓降器,解决了高层逃生等系列问题,列入国家安全生产“千项”产品推广目录,先后参与制订了三项山东省地方标准的制订。2014年,海丽雅还建设了国内第一家由企业自己设计、建设、运营的应急安全体验馆,目前已接待30余万名群众。培训中心被授予青岛市教育局中小学应急安全体验培训基地,并承担了2016年青岛市市政府十大实事之一,为青岛市8万名中小学生提供应急安全体验培训。
到目前为止,海丽雅的产品已超千余种,获专利1600余项,是中国专利申请50强、山东省专利明星企业。其中,部分个性化定制产品目前正在和国内当红的网络创新平台密切合作。
从做产品到定标准 海丽雅成为业界“神话”
经过多年发展,势头迅猛的海丽雅已不满足于只做产品,过硬的产品质量加上非凡的研发能力,让海丽雅的许多企业标准一跃而成为“行业标准”。
比如说,海丽雅所研发生产的特种绳缆曾创下“中国绳缆界四个第一”,即中国深度(绳缆可适用于海下8000米的深度)、中国强度(绳缆的强度是同直径钢缆的2-5倍)、中国温度(绳缆在-196度至560度的环境下不分解不熔化)、中国精度(绳缆表皮与内芯的移滑度为零)。
此外,深耕应急自救产业多年的海丽雅还先后成为《高层建筑安全应急救生用品配备规范》、《山东省民用建筑消防安全应急箱配备标准》、《救生缓降器设计选用与安装》省标准图集的标准和设计规范制订者。
面向未来,张旭明坦言,以“创特种绳缆国际知名品牌和应急安全自救行业中国第一品牌”为目标,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