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综合新闻> > 正文

【砥砺奋进】市北区:向功能"核心区"跨越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于泓 | 责任编辑: 2017-10-20 21:27:00

2017中国“链湾”大会暨区块链产业合作年会在青岛举行。

青岛新闻网10月20日讯(记者 于泓 通讯员 王校先)这是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五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老城区空间资源不足等实际,市北区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利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邮轮港建设上升为全市战略,获批全国第四个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双创”行动走在全市前列;浪潮云计算大数据研发中心等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相继落地。市北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这是创新有为、实干担当的五年。区划以来,市北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500亿、600亿两个台阶,接近700亿大关。其中,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90亿元,年均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完成102亿元,年均增长9.6%,收入迈进百亿俱乐部,跻身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阵”。市北区累计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166亿元,高质量完成42件区办实事,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举全区之力推进占主城区70%的4.9万户棚户区改造,截至2016年,共完成3.3万户的征收任务,是全市征收户数最多、工作推进最快的区市。

作为胶州湾东岸主城地理中心,百年青岛城市发展的历史原点和城市功能的核心承载区域,市北区正紧紧抓住全市“三带一轴、三湾三城”发展战略的难得机遇,立足区情实际,不断提升城区品质能级和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核心区,努力实现由青岛主城地理“中心区”向功能“核心区”转变的新跨越,谱写市北区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打造青岛发展新引擎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在“转”,难点也在“转”。作为传统老城区、老工业区,市北区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核心区的中心任务,重点做好“创新驱动、区港联动、产城融合、腾笼换鸟”四篇文章,以产业布局优化为抓手,聚力打造青岛发展新“百年引擎”,努力当好全市乃至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新动力。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市北区着力发展知识、智力两大密集型产业。2016年引入的浪潮云计算大数据研发中心项目,就是市北区创新能级全面提升的成功案例。浪潮云计算大数据研发中心是全市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要战略支点,项目占地面积超过200亩,建成后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50亿元。除此之外,市北区还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协调发展为途径,打造了国家级橡胶材料与装备科技创新中心、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生物科技创新园、大健康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全面推动老城转型升级。着力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打造高端智库集群,建设智库联盟大厦和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努力建设智力密集型产业示范区和高端人才聚集区。

区港联动,打造发展新引擎。邮轮港城是市北区再造新空间、再创新优势的重要引擎。在邮轮港城规划建设中,市北区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带动、品质提升”同步推进,高标准打造“国际港城、人文都心”,构建“一心两翼”空间布局,努力将邮轮港建设成为国际化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和金融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区港联动”发展必须依托产业带动,邮轮港将重点发展以体验、金融和创新三大板块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通城市功能双向融合轴,打造休闲游憩文化体验带、商务文化中心、创新会展港等四大创新产业功能片区,依托片区联动发展,实现邮轮港城与主城区紧密呼应,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集中承载地。

产城融合,绘就城区新蓝图。市北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全区将统筹城区南北协调、东西均衡发展,着重打造三大示范片区。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就是其中之一,市北区将以馆陶路、啤酒博物馆为中心,打造集文化创意、商业服务、国际交流等业态为一体的老城区风貌群落,建设浓缩百年青岛的文化橱窗和休闲商务的中心区域。此外,市北区还将打造以理工大学、中央商务区为中心的产城融合示范片区,推动金融、科技、信息等高端产业聚集;建设以新都心为中心的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以“三大示范片区”建设带动全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市北整体发展。

腾笼换鸟,激活经济新动能。日前,具有60多年历史的青岛手表厂“腾笼换鸟”升级为智立方国际科技文化产业园,将面向人工智能、工业设计等领域,智慧化、专业化、精准化和生态化培育孵化企业,打造工业、科技、文化产业融合体。围绕“腾笼换鸟”总体思路,市北区将在基本完成老工业企业搬迁任务的基础上,以纺织谷、橡胶谷、天幕创想小镇、智立方国际产业园等为标杆,推动老品牌与新产业有机融合,向管理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产业智慧化。积极推进财富金融、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金融产业提档升级;重点发展滨海新区、中央商务区、新都心等片区楼宇经济,形成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智能化商务楼宇群,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

建设全球智库集群 吹响高端智库“集结号”

今年6月,以“建高端智库集群,促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2017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青岛举行,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位智库专家参会,“把脉”青岛发展。作为本次年会的重要承办单位,市北区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德稻集团等智库代表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海国图智研究院、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等十余家智库项目落户。

自去年以来,市北区先后引进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对外经贸大学青岛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城市管理协会、山东大学国际创新领航中心等智库研究院所和分支机构;由世界智库领域领军人物俞可平领衔的国家级智库联盟的规划和招商扎实推进,由中科院周成虎院士领衔的地理信息产业园的规划建设等重点工作有序开展……市北区智库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

为了加快智库集群,市北区还推出金融资本支持的一系列政策,设立年度新型智库建设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智库服务平台打造、重大课题研究、智库人才集聚、推动智库成果转化等领域;打造青岛智库联盟大厦,提供直接入驻条件,对符合条件的智库,予以房租减免的优惠政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全方位的服务为智库集群提供了优良的成长环境。

互联网峰会期间,来自近百个城市网媒和企业的嘉宾纷纷点赞青岛的“全球区块链+”。

聚焦区块链产业发展 编织中国首条“链湾”

9月11日至13日,以“聚焦区块链产业发展、打造‘链湾’新金融中心”为主题的中国“链湾”大会暨区块链产业合作年会在青岛举行。大会邀请了相关部门、海内外嘉宾、学者与企业代表们就全球区块链政策、发展趋势、合作模式、解决方案、机遇与挑战等议题进行多角度的深入沟通和讨论,搭建全球区块链合作交流的共享平台,这标志着市北区打造中国首条“链湾”行动正式启动。

市北区将重点建设区块链产业四大平台:一是建设区块链产业孵化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引、项目资源对接、项目投融资等综合服务。二是建设区块链应用测试平台,为技术研究、项目示范、应用测试制定标准化规则,检验应用效果。三是建设区块链专项教育培训平台,为技术人员提供专业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四是建设资格认证平台,为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市北区已先后引进了布比网络技术、金股链科技、众签科技、数链科技等区块链应用项目20余个;已实现运营金股链-港联大宗商品交易、众签-中银保险应用、小知了职业履历资信等项目。按照计划,市北区将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在中联自由港打造全市区块链大厦;创建中国第一条“链湾”;建立国际大学区块链网络试验创新平台;成立区块链天使基金;建立10大产业区块链实验室,精准引入项目落地,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棚改居民乔迁新居

       提升城市生长力 让每一位市民都有获得感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作为青岛主城中心区,市北区正探索通过实施城市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城市生长力”,努力建设智力密集型产业示范区、高端人才聚集区、城市治理先进区和生活品质样板区。

作为老城区、老工业区,市北区人口密度高、困难群体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赤字”较大,空间资源的硬约束日益趋紧。市北区委书记郑德雁曾提出,市北区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超过了6万人,各类困难群体人数在青岛市内三区中占比最高、人数最多,如何实现城区产业结构、环境面貌、民生品质的全面升级,是市北区面临的最紧迫课题。

2016年,市北区创新提出了“城市生长力”城市治理品牌,秉承“开放、融合、共享”的理念,通过实施“经济实力、产业活力、城区魅力、社会合力、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区域管理网格化、全区统筹信息化、公共服务精准化、社会治理精细化”,让生活在市北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热度,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

为推动“城市生长力”全面提升,市北区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厘清“为谁治、谁来治、和谁治”三个层面的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城市治理工作,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合力,真正把城市治理的主体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实现城市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同分享。

积极推进城市治理体制创新。市北区成立城市治理推进委员会,对城市治理指挥中心、电政办、应急办等相关机构进行统一管理,整合成立五个内部工作机构,实现职责统筹履行、工作统筹安排、责任统筹落实。启用东建大厦城市治理指挥中心,中心与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综合执法、公安110指挥中心、政务热线等多部门实现联合办公,增强了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建立城市管理三级联动机制,以社区为单位,将全区划分为135个社区网格、1064个单元网格,机关干部、公安干警、综合执法队员等力量下沉到网格,对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实施全覆盖管理,有效解决“推诿扯皮”等治理难题。

积极推进城市治理手段创新。利用区级信息数据中心、城市治理微信公众号、“在市北”APP等平台,拓宽信息搜集渠道,打造民意民情直通车,及时、全面、精准地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需,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架起了社会各阶层共同治理的桥梁。通过PPP合作形式,和浪潮集团共建大数据产业园区,打造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的基础支撑的“城市云”,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依托浪潮研发中心、青岛地理勘察测绘院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借助移动GIS、三维地理信息、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等13个数据库,基本完成了全区6700个社会治安视频探头的整合,实现了网格化系统平台、政务资源共享平台等8个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为提升公共服务和治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积极推进城市治理标准化创新。今年初,市北区市场监督、综合执法、环保等多个部门在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发现商家的液化气罐存在着明显的安全隐患,但现场却无法确定属于哪个部门监管。“九龙治水”管不了一个小小的液化气罐,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明确权责标准,造成了谁都能管谁都不愿管的局面。针对这个问题,市北区委区政府立即要求区法制办制定管理办法,进一步明晰各部门的监管责任,解决诸如液化气罐管理等社会治理难题。如今,市北区每一项工作都有标准,市北的每一寸土地都对应着一个责任人。

77.1%的财政支出为民生 让阳光照进每一户棚改家庭

从1981年起,封淑娟就一直住在市北区鞍北片区的筒子楼里,20多平方米的房间潮湿阴暗。2012年,鞍北片区三期改造启动,封淑娟家成为第一批拿到棚改补偿款的家庭。她拿着这笔拆迁款,购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时至今日,她仍难掩激动之情,“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进这么宽敞明亮的房子,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市北区共有棚改居民4.9万户,占主城区改造任务量的70%。区划以来,全区把加快棚户区改造作为拓展空间、提升品质、改善民生的最重要抓手,充分发扬“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三千”精神,着力破解“产权证注销慢、补偿款发放慢、腾空房拆除慢”等瓶颈,完善大平台调度机制,圆满完成了3.3万户的征收任务,是全市征收户数最多、工作推进最快的区市。其中,2016年完成30个集中片和部分零星片1.7万户居民征收,占全年主城区任务总量的71%,改造规模之大、涉及居民之多、工作推进之快为历年之最。

2017年是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的收官之年,市北区将完成剩余11个集中片和104个零星片共计1.6万户棚户区居民房屋征收工作。目前,全区9个集中片、101个零星片全部启动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工作,共涉及居民12711户,其中已签约10212户,签约率达到80%。

“做好民生工作对市北来讲责任很重,压力很大。全区在民生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加大,由2012年的67%提高到2016年的77.1%,解决了棚改等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市北区区长杨旭东表示,下一步,全区将始终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管理,聚焦民生热点难点和公共服务薄弱环节,在补齐短板上精准发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300米见绿、500米入园”在家门口建口袋公园

在市北区昌邑路、沾化路路口的街头游园,街角的凉亭微风徐徐,两侧的长廊曲径通幽,茂盛的竹林景观再加上精致布置的“荧光路面”,一股江南的亭台楼榭气息迎面而来。

昌邑路、沾化路节点绿地原为周边房地产配套建设绿地,原绿化品种档次低、土地裸露面积较大。今年,市北区对该处节点进行提档升级,栽植巨紫荆、暴马丁香等特色苗木,配置景石、安装仿古景亭等,将这处1000多平方米的绿地打造成自然宜居、层次感丰富的“口袋公园”。

城市的裸露土地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绿化斑秃”。近年来,市北区将治理裸露土地作为市容整治的重点工作之一,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合理选择树种,科学确定绿化方案和形式,花大力气增绿补绿,重点围绕山体、河道、城区道路、游园及重要节点实施绿化提升。市北区利用零散的城市地块“见缝插绿”,在居民家门口建设“口袋公园”,实现“公园在城中、城在公园中”,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游园体验”。

据了解,这些“口袋公园”,大的面积过万平方米,小的仅有百余平方米,设计上,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周边居民需求,力求最大限度服务市民、美化城市。2016年以来,市北区以“绿色贴近群众”为原则,针对棚改零星片、房地产项目配套绿地和街头裸土,重点实施绿化提升,累计建设100余处街头游园和节点绿地,累计增绿超过10万平方米,有效提高公共绿地的景观质量,为居民营造了良好休闲空间。

市北文馨一卡通发布现场

 超低折扣享优质服务 文馨一卡通打造专属文化福利

“青岛啤酒博物馆旺季门票价为60元,我拿着文馨卡购买门票才半价。”居民王先生所说的市北文馨卡,是一种实名制的文化消费权益卡,市北区户籍或常住持卡人在签约合作的数字影院、博物馆、剧场、书店等17家文化企业消费,可享受特定折扣,以更低的便民价格享受“市北文馨卡惠民特价活动”的优质文化服务。

文化惠民卡项目是市北区政府今年区办实事之一,也是市北区今年推出的一项惠民措施,旨在以“引导文化消费、普惠居民群众,培育文化业态、促进文化发展”为目标,采取“互联网+文化+金融”的运作模式,通过与银行、文化企业合作,以一卡通的方式向市民提供优惠文化服务。目前,全区已向广大群众免费发放了10万张文馨卡,促进文化“蛋糕”普惠于民。

近年来,市北区把满足群众需求同提升全民素养结合起来,在聚焦城区文化综合实力和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方面实现“双提升”。大力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十分钟文化活动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大功夫创新打造群众文化艺术节、志愿服务广场、十大文明工程等精神文化品牌,形成博物馆群等文化现象,力争挖掘市北特色、谱写市北精神,奋力提升百姓精气神儿。

“道路畅通了、噪声没有了、环境整洁了”攻坚克难解决城市“顽疾”

9月6日,有着20多年历史的海泊河和本溪路两处早市正式关闭,周边群众和过往行人直呼“道路畅通了、噪声没有了、环境整洁了,心情舒畅了”。

海泊河早市和本溪路早市道路相连,是市内较大规模的早市性质摊点群。长期以来,两处早市以路为市,不仅存在着超时限、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经营现象,而且私搭乱建严重,消防通道不畅,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市北区多次组织城管、交警、街道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但由于早市长期存在,整治工作治标不治本,效果不明显。2016年至今,针对两处早市的各类投诉多达200余件。

为从根本上改变该区域的环境面貌,真正做到疏堵结合、还路于民,市北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自9月6日起,正式关闭海泊河和本溪路两处早市。早市关闭后,为最大程度照顾经营业户的利益,经市北区努力协调,该区域经营业户可以以优惠的价格,选择进入距离原早市较近的和谐宜家农贸市场和康定路市场经营。市北区还将投入专项资金,对原早市涉及的道路周边区域和居民楼院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市容环境、配套设施和交通秩序“三大提升”,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作为传统的老城区,市北区基础设施欠账大,城区背街小巷狭窄,游商浮贩多,虽然近几年狠抓城市管理工作,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但离居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年以来,市北区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全面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对包括市容秩序、环境卫生、违法建设等10大类26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向游商浮贩、露天烧烤等“顽疾”宣战,力争在市容环境整治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较大突破,全面提升城区品质。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