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墨水河等全域整治工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形成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即墨,黄海之滨升起的一颗明珠。
从千年的悠悠古城,到繁荣商埠、蓝色高地,从综合实力全国县域百强,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全省县域首个突破百亿元。探寻这座城市在时间之纬上犁过的影像,看到的是一个跨越的即墨的前行步履,看到的是一个崛起的即墨的强健身姿,看到的是一个奋进的即墨的高远视野!
这里是探索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方热土,在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道路上蹄疾步稳、勇毅笃行。
青岛蓝谷打造科研教育新兴地,已聚集了海洋国家实验室等17个“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和20所重点高校、科研院所
全省唯一财政收入过百亿元县级市
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却最有力地见证了“千年古城”的崛起:2016年,即墨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0.5亿元,与2011年相比年均增长1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1亿元,年均增长23.8%,成为全省唯一过百亿元的县级市。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4.9亿元,增长7.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3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3.2亿元,增长11.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36.6亿元,增长5.8%。
先后承担和实施了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全省县域科学发展试点等15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和示范创建任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全省金融创新试点市、省级文明城市等9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和奖项。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即墨综合竞争力位列全省第1、全国第9位,是江北唯一进入全国前10强的城市。《“千年商都”即墨案例研究——乘势经济新常态力拔江北第一县》,成为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国两个县域发展研究案例之一。
今年7月,工信部赛迪智库发布的2017中国县域经济100强中即墨位列第9位。今年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公布的全国县级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位列第12位。这不仅印证了即墨市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前10的地位,而且在诚信建设等软实力方面也正在迈入全国县域前列。
即墨的“一枝独秀”并非偶然。近年来,即墨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重点功能区产城一体、组团发展成为拉动即墨经济率先发展的强劲引擎。图为8月7日,汽车产业新城内,首辆即墨产一汽大众整车下线。
蓝色引领东部湾区 谋划未来之城
随着青岛城市发展“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战略空间布局的确立,一个全新的板块、全新的概念浮出水面——东部湾区。
作为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平台,青岛蓝谷已累计引进建设创新创业项目270余个,其中拥有青岛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22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和山大青岛校区等22所全国知名高校的科研院所,呈现出“海洋+”创新要素、“国字号”“中字头”科研项目、名牌院校、涉海涉蓝精英人才等优势要素快速聚集的发展态势……一个世界级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已崛起于鳌山湾畔。
“以海洋教育科技为特色的青岛蓝谷,发展鳌山湾未来之城,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最重要创新引擎。”在即墨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书记张军如是说。在他的规划中,下步发展的重点是依托海岸线和海岛等资源优势,重点布局科研教育、大健康、绿色环保等现代产业,打造以海洋科研、教育、技术创新为引领的鳌山湾创新之城,以具有海洋特色的文化、旅游、健康、体育等幸福产业为支撑的鳌山湾幸福之城,以推进海水淡化、海绵城市、国家森林公园农业公园建设等绿色环保为内容的鳌山湾生态之城。
根据《青岛蓝谷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围绕打造国际海洋创新高地这一总体目标,青岛蓝谷确立了海洋创新要素集聚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生态区三大功能定位,打造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蓝色教育文化和人才集聚中心、蓝色旅游和健康养生中心五大中心。力争到2020年,将青岛蓝谷打造成为青岛骄傲、中国推崇、世界瞩目的世界著名海洋科技新城。
作为青岛“东部湾区”的核心,作为带动即墨向更高层次跨越发展的引擎,青岛蓝谷蓄势待发:围绕打造世界级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推动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中船重工725所等项目投入使用,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研究院正式入驻,山大青岛校区二期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中央美术学院青岛大学生艺术创业园等项目加紧建设;支持国家海洋科技实验室推行“鳌山人才”计划,创建一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国际交流,着手搭建海洋智汇云平台,构筑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孵化体系;围绕打造60万至70万人口集聚的青岛“卫星城”,完成新型社区安置,启用山大附属小学及幼儿园,开工德国中学,完善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实施硅谷大道等道路工程,力争青岛地铁11号线年底试通车……
作为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将成为全国深海科技开发的引擎和深海产业孵化的“桥头堡”。
产城一体重点组团澎湃发展活力
今年8月7日,位于即墨龙泉街道的一汽-大众华东基地首辆整车顺利下线,标志着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正式转试生产阶段,高端大众车将从即墨驶向全国。
近年来,在青岛全域统筹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即墨不再囿于一方县域的自我积累,主动融入青岛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坚持全域统筹、产城一体、组团发展的理念,面向全域规划建设了青岛蓝谷、汽车产业新城、国际商贸城、省级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城市组团,构建起了现代产业与特色精品城市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着眼于承接青岛汽车工业的产业转移,规划占地93平方公里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累计引进包括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一汽商用车两大龙头在内的汽车及零部件项目120余个,形成了以整车为龙头、产业链完善的汽车产业集群。初步测算,这个青岛新的汽车制造隆起带,未来创造产值将达3000亿元以上,这个规模,显然已足以支撑产业升级和城市组团的崛起!
以国际视野规划的总面积35平方公里的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推动着即墨传统商贸业的转型升级,中纺服装城主体完工,360余家企业确定入驻;小商品新城引进国际汽车展示交易中心,计划明年1月开业;站前综合商务区开始村庄拆迁;公路港、商务港、国际港和B2B供应链电商平台、中国服装现货交易平台“三港两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作为连接即墨市中心城区与东部海洋科技新城联动发展的战略支点,经济开发区政务服务大厅、海景花苑酒店投入使用,乐度国际音乐谷、射击中心等进展顺利,新引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等高新产业项目11个。
青岛国际陆港与青岛港合作设立“青岛港即墨港区”,跨境电商小镇初见形象,海运快件业务正式开通,上半年日均通关一万单,成功申报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墨,产城融合战略升级版——特色小镇建设成效初显,今年以来,即墨已成功打造出玫瑰小镇种植+加工+旅游、太阳能小镇光伏+农业+科普等项目,将加快培育温泉小镇健康养生+旅游、航空小镇生产+运输+旅游等一批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一个个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的特色小镇正在成为拉动即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经济开发区秉承“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国际化高科技园区和创新创业示范区。图为经济开发区全景。
转型升级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没有库存、没有渠道分层、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不同的个性化的服装,在数据驱动下,公司与工厂里连科层都不存在了……这一场景就出现在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那个让即墨人印象深刻、工艺精湛的“老裁缝”,如今从成衣批量制造转型到工业定制,红领蝶变成了酷特,一个传统的服装品牌升华为平台生态。
这只是即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一个缩影。通过实践和摸索,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的即墨市发现,打开服装等传统行业改造提升的“金矿”,“钥匙”就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上。而运用新技术和“互联网+”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生产、管理、营销等模式变革,结果必然是在转型升级中推动了传统行业“脱胎换骨”。
一条条成功经验不断被总结和推广,一次次大胆创新让这座千年商都迸发出勃勃生机。
去年,即墨市成立了互联网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打造全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市行动方案》,每年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定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发展。今年又选取了即发、海立美达、浩尔服饰、方冠摩擦、红妮5家企业开展试点改造。“未来甚至有可能培育形成一种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的在互联网时代的新的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潜力。”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秘书长周如此评价即墨的互联网工业发展。
经过不懈努力,即墨催生了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典型,形成了“C2M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商用车智能制造模式”“轮胎智能制造模式”“食品深加工智能制造新模式”等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酷特、森麒麟、一汽商用车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即发、森麒麟获评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酷特“互联网+”个性化定制C2M平台获评“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案例”。截至目前,全市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到82%,应用电子商务比例达到85%,在去年国家工信部公布的“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名单”中,青岛市共有4家企业入选,其中即墨就占了3家。
新旧动能转换,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是关键,这一点,即墨也走在了全省县域前列。
汽车造船、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商业物流等传统产业优势突出,海洋科技、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产销量全国第一的非晶带材、国内首条航空轮胎生产线、光伏大棚的开拓者、全世界第二条国内首家智能玻璃生产线、世界首套无水印染设备……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实现更快发展,雄厚的产业基础使即墨2015、2016连续两年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第一,在全国百强县中的排名也一直居于前列。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产业为支撑,逐步打造一批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图为灵山玫瑰小镇。
民生至上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
日前,在即墨蓝村镇,王家屋子村72岁村民王传信,在家里享受到家庭医生的诊断检查,一个电话,家庭医生随叫随到……
在即墨移风店镇,90后大学生刘明超返乡创业当起猪倌,依靠政府贴息贷款,年毛收入达到150万元……
在灵山姜戈庄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玫瑰小镇,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农家宴、民宿等延伸产业,目前已安置劳动力200多人,进一步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生所在,政之所行。即墨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正在制定卫生、教育、民政、文化等领域三年行动计划,10件为民要办实事和30个群众不满意问题进展良好,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围绕学有优教,近年来,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97处,实施农村中小学取暖、校车和教师关爱工程,引进北师大附属学校、山师实验学校、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优质资源,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成功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
围绕病有良医,实施医保城乡统筹,分级诊疗即墨模式在全国推广,被确定为“健康中国”建设试点城市,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先行示范区;
围绕住有宜居,实施了53个村居2.4万户居民住房改造,建成了马山、龙泉湖等城市公园,开展墨水河、龙泉河整治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滚利机制,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围绕困有所助,全面落实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社会扶贫、兜底扶贫等措施,精准扶贫脱贫成效明显,贫困救助、残疾人个性化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围绕文化惠民,持续加强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建设,开展民舞踩街、幸福欢歌广场舞、国际雕塑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书香城市;身边的好人评选、四德榜、美丽家庭创建等成果显著,被评为全省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市;
城乡同治、全域共美、文化繁荣、百姓安居、民生幸福……身边的可喜变化,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顺应了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提振了人民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
坚持以“四新”促“四化”,大力实施互联网工业、区域品牌建设、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改革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图为森麒麟轮胎的智慧工厂。
实施社区党委工作制度,902名机关干部下沉到村庄服务群众。图为蓝村镇下沉审批权限,在王演庄社区启用智能盖章机。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图为结对帮扶贫困户建起的“爱心超市”。
位于青岛蓝谷的滨海公园将于金秋十月盛大开放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