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青岛新闻> > 正文

【我与海外院士青岛行】王超:院士港里活地图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于泓 | 责任编辑: 2017-11-02 23:11:54

【我与海外院士青岛行】王超:院士港里活地图

【编者按】7月13日,“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开幕式在青岛举行。来自美、英、德、法、俄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8名海外院士代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代表、中国科学院代表齐聚青岛李沧,会议期间青岛国际院士港集中签约了31名院士,同时还与4家海外科研院所达成了合作协议。

李沧的成功来之不易,每一位海外院士从对李沧陌生到最终选择签约,在人才引进方面,李沧区表现出了“三顾茅庐”般的诚意与决心,而在成功的背后,以青岛国际院士港、李沧区政府工作人员的付出并不为人熟知,接下来的日子青岛新闻网将镜头对准那些普通的工作人员,聊一聊他们眼中的海外院士青岛行。

本期人物:王超 李沧区国资办社区“三资”监管办公室主任

一米八的身高、壮硕的身材,待人接物间王超总能给人一种安全感,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刚刚过去的“海外院士青岛行”期间,他被分配到了园区观摩组,负责园区观光路线规划、安保等工作。

“园区里每个垃圾桶放哪我都知道”

今年6月20日起,李沧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从全区选拔了43名中青年干部,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培训,而此次“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就是中青班的学员的实训基地。

“根本没想到工作强度能这么大。”王超说,在来之前他以为自己可能就是个“帮忙”的,帮着主办方跑跑腿、打打杂就行,但来了之后才发现每个人手上都有忙不完的活儿,所有人必须分领一部分任务,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想打酱油?不存在的!

“我们的工作就是白天不断排练,晚上再改方案。”王超说,两周的时间,他可以说是走遍了院士港每一块砖,园区里哪里有垃圾桶,哪块是厕所如数家珍,正是因为前期对场地摸排到位,才最终保证整个观摩工作顺利进行。

经历过“海外院士青岛行”的人都明白,有一种工作叫改方案,在前期的筹备中,由于活动不断升级,对每个人的工作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就王超负责的园区观摩工作来说,现在已经记不清究竟改了多少版了,有时候为了方案跟同组的兄弟争得面红耳赤,但正是因为这种经历,他们这届中青班同学的情谊相当深厚。

【我与海外院士青岛行】王超:院士港里活地图

通宵加班的王超和他的组员们

女儿刚满月 他却忙在院士港

“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期间,基本上每个人都在高强度工作,王超记得自己在院士港这两周,最早一次回家是夜里12点,之后1点、3点、4点,记录不断刷新,每一位院士港人也都在不断地挑战着自己的极限。

观摩组的工作压力在哪?王超说,院士们参观当天,算上院士和其他陪同人员将近有300多人要集中在园区,如何分流、如何让现场井然有序,让不同组的院士不至于在参观中“撞车”,王超基本上过了两周白天彩排晚上改方案的日子。

“身体上的累还能克服,但当你一个人回家的时候特别想老婆孩子。”面对记者,王超说出了自己的故事。在刚刚接到要来院士港的通知的时候,刚好赶上王超的女儿满月,初为人父的喜悦碰上肩上的责任,在王超做出决定之前,妻子抢在他之前做了决定,为了不耽误王超的工作,妻子带着孩子住去了娘家。说到这些,王超的眼睛里流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动容,所谓铁汉柔情不过如此。

【我与海外院士青岛行】王超:院士港里活地图

“我不后悔选择来这里”

院士来参观的日子对王超来说就是“决战”的日子,8辆大巴车陆续驶入院士港园区,省、市、区各级领导和数十名院士在上百名志愿者和机关干部的陪同下分组观摩,随行的还有数十名媒体记者。由于事先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和充足的预案,即便在现场发生领导车辆抵离时间、路线突然调整,观摩人员数量临时增加、乘车分组发生变化,和最后一个观摩点突然取消等诸多突发事件的情况下,王超所在的观摩组还是做到了不慌不乱、灵活应对、有序引导,确保了观摩活动的圆满完成。

“工作强度大又要抛家舍业,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还会来么?”面对青岛新闻网的问题,王超没有含糊,“即便是一百次一千次的选择,我的答案只有一个,选择‘海外院士青岛行’,选择来这里锻炼自己!”

“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历史,在历史中锻炼自己。”王超说,“海外院士青岛行”不仅给李沧带来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对于他们这些参与者来说,这次的活动何尝不是一次开拓视野的历练,收获不会辜负曾经流过的汗水,不仅仅是他自己,未来的李沧也一定会因为这场大会而走得更远、变得更好。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