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81CM的驾驶员坐在车内,汽车四周放置九个锥形帽,驾驶员环顾车身,最多只能通过后视镜看到其中的两个锥形帽,剩余七个即使挺直腰板扬起头也完全看不到。这一幕,是14日李沧交警现场演示车辆静态盲区试验后得出的结果。
随着道路车辆不断增多,交通安全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车辆行驶中的动态盲区是交通安全的重大威胁,而相对于动态盲区,静态盲区更加容易被人们忽视,因为忽视静态盲区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14日上午,李沧交警现场进行常见车型的静态盲区实验,实验结果触目惊心。
上午九点左右,在李沧交警大队,“静态盲区,不可忽视的安全杀手”试验活动正在进行。试验现场,一名身高181CM的男性驾驶员坐在家用轿车的驾驶室内,在车身的前方、后方和右侧距离车身约1.5米的距离,分别放置九个锥筒,每个锥筒的高度大约有2岁儿童的身高。驾驶员表示,环顾车身,仅仅能通过后视镜看到其中的两个锥筒,其他七个锥筒即使挺直腰板扬起头也完全看不到。“假设在静态盲区中,这七个锥筒涉及的路面上真的有两三岁的孩子在车边玩耍,后果不堪设想。”民警介绍,经反复试验,只有在锥筒位置拉远至距离车头2米时,驾驶员才能看见一点点锥筒,直至距离拉远至2.3米,才能看到锥筒的全部。
除了身材矮小的儿童,成年人是否就能脱离静态盲区的险境呢?现场,一名身高181CM的男性站在车辆尾部中间距车1.5米处,驾驶员仅仅能从后视镜看到该男子的部分身体,而男子蹲下后,此时呈现1.2米身高的位置完全不能被驾驶员看到。只有在距离车尾1.75米时,才能够看到男子的头部。也就是说,一个身高约1.2米的儿童,只有在距离车尾超过1.75米时,才能被身高1.8米的驾驶员刚刚看见头皮的位置。
交警通过震撼的实验结果提示大家,关注动态盲区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静态盲区,在停车、调整车位以及发动车辆时,一定要在车外提前观察,确保周边不存在危险因素,尤其要注意身高矮小的未成年人及弯腰、蹲下的成年人,包括小动物,上车后,注意使用倒车雷达及观察影像,确保行车安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晓鹏 通讯员 李先平 韩通科)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