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发布
到2020年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
近日,市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青岛市“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以下简称《医改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包括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建立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考评机制和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主要目标:到2020年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下降到25%左右
《医改规划》提出,到2020年,做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经过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5%左右。
重要任务:到2020年家庭医生基本实现全覆盖
《医改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双向转诊机制。探索建立具有青岛特色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提高到总诊疗量的65%以上。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建立完善医保调控机制,医疗联合体内符合规定的双向转诊病人,统筹地区内简化医保转诊、报销手续,起付线连续计算。在医联体内探索医保基金总额打包付费改革。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医院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医改规划》要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成果,进一步取消医用耗材加成。通过规范诊疗行为、医保控费等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严格控制不合理检查检验费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与医疗控费、薪酬制度、医保支付、分级诊疗等措施相衔接。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
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在现有基础上,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推动公立医院同岗、同薪、同待遇。探索制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适当放宽绩效工资总量控制,合理确定医务人员收入水平,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核定公立中医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时,应将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内部绩效考核政策应重点向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倾斜。
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到2020年,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
人才培养: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全科医生
《医改规划》强调,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评价机制。健全医务人员培训培养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儿科、精神、老年医学、急救、康复等各类紧缺人才及生殖健康咨询师、健康管理师、临床药师等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继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落实毕业后教育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2020年,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重点为县级医疗机构和边远地市医院培养一批专科医师。
大力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力度。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附:到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目标
1、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岁以上,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以下、10/10万以下和5‰以下
2、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5%左右
3、基本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
4、建成开放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体系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
6、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推动全市中医药发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7、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8、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9、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
10、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
11、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占比明显下降
12、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
13、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重点为县级医疗机构和边远地市医院培养一批专科医师
14、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15、医疗责任保险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和8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
17、全面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公立医院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的新机制,细化落实政府对中医医院(民族医院)投入倾斜政策,逐步偿还和化解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