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农业机械在田野里往来穿梭
青岛新闻网4月18日讯(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刘晓文)近日,青岛即墨区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农机院将在即墨设立青岛分院,建设智能农机装备技术研发孵化中心、面向全国的现代农业大数据云服务中心、海水养殖技术装备研究中心、农业机械化云服务平台和国家食品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青岛分中心。这无疑给即墨加快农机智能化发展进程注入一剂强心剂。
近年来,即墨区借助“互联网+”加快提高农业全程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机智能化水平,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新引擎。
全程智能监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
4月10日,在青岛蓝谷高新区乔家屯村田间,两台大型土地深松机在田野里往来穿梭,耕作后的土地既平整、又疏松,透着泥土的香味。
“效果很好,施点肥就能播种了。”62岁村民张为喜蹲在地头,手捻着深松过的土地,面露喜色。
张为喜的喜悦得益于即墨区实施的土地深松作业。今年全区共将深松土地20万亩,12月底全部完成。为保质保量完成深松任务,该区采用“互联网+”模式,为深松机具安装了互联网检测仪,农机手可以更直观的观察到深松面积和深度。
“以前一小时能耕地4-5亩,用“互联网+”深松后,每小时能耕8-10亩。深松过的土地保水保肥,对农作物有好处,种的庄稼苗旺,政府出钱,我们一分钱也不用花。”对于“互联网+”模式的土地深松,张为喜很是满意。
除了农民,从这一模式中受益的还有农机手。“利用深松机具安装地互联网检测仪,我可以更直观的观察到深松面积和深度,松过的地基本没有不合格的。”农机手梁俊千说。
据了解,今年即墨区参加深松整地的农机手,只要作业过的农田验收合格,每亩可享受国家补贴30元,仅此一项,补贴资金就达600万元。
“滴滴”式农机服务穿皮鞋也能种地
“出门打‘滴滴’,咱种田也可以享受‘滴滴’式的服务了。”日前,移风店镇南辛庄村的农户刘本海穿着皮鞋搬张凳子坐在田边,看着农机在田里作业。
他掏出手机,打开即墨区星级农机合作社服务群微信群,“这农机服务微信群就是农机版的‘滴滴打车’,今年不用再东奔西跑地为找农机犯愁啦,坐在家里打开手机,就能预定拖拉机和翻地时间。”
今年春耕,即墨全区组织上阵作业的农机具1.2万多台,春耕生产机耕率99%以上,极大加快了春耕生产进度。
然而,有些农户买了农机,但生产力有余,有些农户又盼着有农机协作,如何优化农机资源的配置?经过探索,即墨区积极引导区内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手组建相关微信群,使农机手与农户能快速业务连接,有效解决“有机无田耕、有田无机耕”的问题,基本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农机多干活,让农户得实惠”。
据统计,目前即墨区已有1200多名农机手加入相关微信群,部分农机手甚至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跨地区作业。
蓝村镇午山村村民肖悦文介绍,家里种有数亩耕地,他一早就知道农机的高效和便利,因为田地面积小,购置农机不划算,所以一直没用上。他希望通过微信群了解行情,如果农机服务需求大,他也会考虑购置农机,加入农机主行列。
依托“国字号”院所让智能化水平再升级
“目前即墨的农机作业还是‘经验式’生产模式,借助中国农机院落户即墨这一契机,我们正在积极探讨展开农机机械化云服务合作,为即墨农机生产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将有效促进即墨农业生产向‘科学式’种田转变。”即墨区农机局副局长于波说。
据了解,中国农机院打造的农机全程电子监管系统,可通过深度实时显示、监控图像抓拍、北斗位置定位、远程数据传输、声光报警、机具识别校正六大功能,对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收获作业、植保作业等进行有效监控。目前,中国农机院已多次安排专家组深入即墨进行考察工作,计划在即墨建立农业机械化云服务平台,试点推广应用该系统。
“变量施肥,精量播种,以后再也不是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口号。该系统通过监测,可以实现有效控制化肥的用量,精准控制播种的密度,将有效减少面源污染与农业生产成本。”即墨区农机推广站站长卢涛说,“今后,我们将通过与农机院合作,积极进行试验点示范带动,全面推广农机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农机装备。”
据悉,中国农机院青岛分院拟于今年6月底在即墨正式挂牌运行。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