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慢就业型心态透视 青岛95后大学毕业生看重兴趣爱好

2018-05-15 15:43 作者:刘佳旎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分享到:

“有业不就”?“无业可就”?

——2018届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型”心态透视

又是一年毕业季,即将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穿梭在各大招聘会现场,试图抓住招聘季的尾巴。记者了解到,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青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6万人,比去年也有所增加。

记者参加多场招聘会了解到,当下大学生“慢就业型”的有业不就、“迷茫型”的无业可就现象仍然普遍;而对于“好工作”的标准,相较于“钱多事少离家近”,95后大学毕业生更注重兴趣爱好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青岛大学举办的2018届毕业生供需见面双选会上,大学生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洽谈。刘佳旎摄

考研、考公失利后的“无奈之选”

上个月,记者来到青岛大学2018届毕业生供需见面双选会现场。虽然招聘季已近尾声,但有为数不少的毕业生表示是“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欧阳雪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一心准备考研,之前都没做过找工作的准备。”法学专业的欧阳雪从去年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但以失败告终;参加了事业单位考试,也报考了公务员考试,但因为复习不充分“只能当炮灰”,这才正式加入求职大军,但参加招聘会时又发现,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企业和岗位少之又少。“也不是非要在毕业前找份工作,如果有特别理想的我会考虑,没有合适的就再考一次研究生。学我们这个专业的,本科生没什么竞争优势,硕士的上升空间更大一些。”欧阳雪说,她不会为了就业而就业,读研深造仍是她心中的首选。

把就业作为考研、考公失利后的“无奈之选”,这一现象代表了不少95后大学生的求职现状。

去年年底,记者走访海尔路人才市场举办的一场大型招聘会时发现,求职者主动到摊位前应聘的有所减少,不少应届毕业生表示“只是来转一转、看一看”;而企业的HR和人力资源专员反倒是拿着公司简介不停穿梭于现场,主动与求职者攀谈。

“感觉今天来招聘的比应聘的还多。”一家投资公司招聘负责人金经理的“吐槽”让很多来招聘的企业感同身受。“大学生求职意愿不是很强烈,多数都想等考研结果出了再考虑。”

智联招聘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慢就业”的现象十分突出。《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有6.99%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慢就业。而分析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延迟关注求职的原因,主要是对未来比较迷茫、职业规划不清晰、等待考研成绩等。

“一些国企、名企的抢人大战通常在去年10月左右就拉开帷幕,考研失利确实会让不少专业、技能水平不错的毕业生错过求职黄金期。”青岛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华慧在与高校交流中了解到,有近一半的应届毕业生将考研作为首选,但最终能考上的至多是20%。一旦考研失利,这些学生或将面临“无业可就”的矛盾局面。

“我们建议大学生,以参加校园招聘为主的同时,拓展求职渠道。”去年以来,市人社局创新推出了“网络招聘月”“二维码招聘”等活动,“近期我们还将举办一次‘网络招聘月’活动,帮助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赶上求职的末班车。”华慧说。

找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心仪的

“你怎么又来了?”在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摊位前,人事部负责人笑着问小刘。上次见面是在一场校园招聘会上,小刘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企业的深入了解给用人单位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来就是想再加深一下了解,看能否争取到实习机会,毕业之前可以先去积累经验。”小刘告诉记者,他对这家企业十分中意。

小刘是一名应届硕士生,学习的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因为专业比较“小众”,很多同学都选择了转行。“我们专业会学习一些计算机编程的课程,同专业的两位同学都转行做了‘程序猿’。”小刘说,他之前已经签了一家通信公司,原本也要加入“程序猿”行列,然而现在面对青岛双瑞伸出的橄榄枝,他可能会选择“毁约”。

“这家企业研发的压载水管理系统世界领先,而且近几年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进展迅速,有很多外派出国的机会……”在应聘之前,小刘通过企业官网和师兄前辈介绍,对用人单位的情况做了大量功课。小刘认为,找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理想的工作。“像我们这种专业,对口的企业和岗位本来就少,遇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当然要尽力争取。”

同样是“冷门专业”,小房的就业态度相比之下就消极一些。学习环境地质工程专业的她,在被问及是否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时,露出了一丝苦笑:“我们这冷门专业,想对口难啊!”小房和同学在招聘会现场转了一圈发现,没有一家公司提供与其专业完全吻合的岗位。“我们同学也有签了一些专业相近的企业,比如土木工程之类。可话说回来,跟人家专门学这个专业的相比,我觉得自己没什么优势。”对于自己未来要做什么缺乏规划和认识,小房显得有些迷茫。

“钱多事少离家近”不再是标准

在一场校园招聘双选会上,来自华北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大四学生李晓辉身份有些不同,穿着正装的她不是来应聘的,而是来帮企业招聘的。“不想考研,就想工作,而且是从事金融相关工作。”大二开始理财,大三试水炒股,第一桶金赚了近万元,李晓辉对金融行业有着浓厚兴趣且目标明确,于是早早就签下了一家证券公司。

“人生这么短,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当被问到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李晓辉说,薪酬并不是最重要的,她更在乎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以及是否有完善的晋升机制。

从智联招聘2018年的调研结果看,应届毕业生选择“实现个人价值”的数量是选择“挣钱”的近两倍。有41.7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工作是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部分”。在越来越多的90后以及95后眼中,一份好工作的核心标准不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而是能够在职场中实现自我价值,并从事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

而对没有拿到offer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调研发现,认为自己“太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是没有获得offer的最关键因素,比例高达24.44%。和2017年的调研数据相比,“求职心态迷茫”从第二位因素跃居第一,而“未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则从第一位因素降至第四。

“高校毕业生想要获得更多offer、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除了需要学校加强就业课程指导以外,大学生们也应该尽早关注求职,提前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华慧介绍,为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我市近年来每年都会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参与比赛,让大一至大三的在校生提前思考自己毕业后甚至毕业五年的职业发展方向,加深对求职的认知。(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记者 刘佳旎)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