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毕业生初入社会要当心 职业生涯如何快速起步?

2018-04-25 1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25日电(冷昊阳)毕业季临近,今年将有820万高校毕业生步入社会。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讲,就业路上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陷阱”。对此,毕业生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职业生涯如何快速起步?

资料图:招聘会现场。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就业路上,警惕这些“陷阱”

——就业歧视花样翻新

说起求职路上的“绊脚石”,不少毕业生可能会想到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例如,男生优先、“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优先、某地生源优先等。

此外,近年来,企业在招聘时不考虑学生干部、不考虑“海归”等花样翻新的就业歧视也屡屡引发关注。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7年面向来自100余所高校的605名应届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75.7%的受访者表示曾在找工作时受到过不公平的对待。

2017年12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强调,要严格落实就业签约“四不准”要求,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严密防范“培训贷”、求职陷阱、传销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资料图: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现场。刘冉阳 摄

——这些合同不能签

对于历经重重面试后终于拿到offer的毕业生来讲,签署劳动合同时也不能掉以轻心。例如以下的几种合同,就可能无法保障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例如,有的学生在毕业后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并没有书面文件;

再如,合同内容极其简单,缺乏必要的细节约束,甚至连用人单位的名称、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基本要素都不全;

还有些合同明显偏向用人单位一方,只强调用人单位的权益和务工者的义务,对务工者应享受的权益规定很少;

此外,还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必须遵守“厂规厂纪”,并利用这些条款强迫劳动者加班,使强迫劳动变成合法。

资料图:2017年6月,四川一高校发布了一组毕业照,毕业生们齐齐在校门高呼“我们毕业了”。莫小布 摄

——试用期有说道

不少毕业生参加工作之初,都会经历“试用期”,那么关于试用期又有哪些规定?试用期不发工资的“规定”又是否站得住脚?

试用期多长算合理?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另外,依据《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管理办法(试行)》,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自报到之日起计算,试用期为一年。

不少毕业生还曾遇到过使用期内不发或少发工资的情况。《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租房的“陷阱”也不少

毕业后,搬出安全便利的宿舍,面对鱼龙混杂的租房市场,毕业生需要警惕哪些“陷阱”?

据媒体报道,以看房为名骗取“看房费”、提供虚假租房信息以骗取中介费、设置合同“霸王条款”减轻自身义务、无中介资质违规参与中介服务等租房问题,都可能成为毕业生租房时的“绊脚石”。

对此,警方提醒,要找正规房屋经纪公司,仔细查验房东的房产证、身份证等信息,没有房产证的一定要其出具购房合同。

此外,租房者一定要签署正规的《房屋租赁合同》,如遇到强迫交易等涉嫌违法犯罪情况,要及时拨打110报警,积极向警方提供证据信息,切实保障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资料图:2017年11月17日,广东省2018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在华南理工大学拉开帷幕。陈骥旻 摄

怎么办?

——牢固树立维权意识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因阅历较浅而无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案例并不罕见。对此,人社部3月发出了《关于做好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部署毕业生的权益保护工作。

通知要求,加大就业权益保护宣传,在招聘会现场、服务大厅和相关网站发布防范求职陷阱的专门提示、典型案例、维权警示和投诉渠道,增强毕业生风险防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科科长黄飞凯建议,在求职过程中,学生要增强法律意识,自己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他建议,毕业生在与单位签订合同时,要与单位加强沟通,详细了解合同内容,尤其要注意区分劳动合同与实习协议的区别,仔细阅读劳动合同的内容,明确试用期条款、薪酬待遇标准及发放办法、社会保险条款等内容。一旦遇到权益被侵害的情况,要及时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

资料图:2018年3月27日,西安交通大学学位授予仪式现场。燕武 摄

职业生涯如何快速起步?

——不能再留有“校园思维”

高校毕业生关心的另一个话题是,步入社会后,如何更快地适应工作的节奏?职业生涯如何快速起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毕业生走入社会,最关键的是抛弃固有思维,不断地学习并完善自己。

“毕业生走入社会后,80%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学习,包括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树立责任心、如何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等等。”储朝晖称,如果毕业生进入社会后留有“校园思维”,有可能会成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阻碍。

此外,北京邮电大学的一位辅导员还建议,大学生在走入职场前可以多参加校内就业指导中心准备的各类课程,并积极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加深对公司及行业的了解。同时,如果有机会可以提前参加实习,以尽快适应工作的节奏。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