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全域旅游空间规划布局——一带一轴,三湾三山(规划图)
青岛新闻网5月31日讯(记者 王爽)未来三年,青岛旅游业如何发展?近日,青岛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青岛市全域旅游规划纲要(2018—2021年)》(以下简称《纲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破解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为立足点,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纲要》规划发展目标:到2021年,力争接待海内外游客1.2亿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264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旅游业综合财税贡献率达到8%以上。
五大方向重点发力 打造国际一流滨海度假旅游胜地
《纲要》提出,围绕“把青岛打造成为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的国际一流滨海度假旅游胜地”的目标,立足青岛旅游业实际,重点突出滨海度假旅游、海洋休闲旅游、品质乡村旅游及融合创新旅游、输出服务旅游五大发展方向。
滨海度假旅游,打造滨海旅游度假带,完善功能分区和设施配套。充分挖掘青岛的滨海资源,通过科学规划、主题开发、精细化运营滨海度假区和度假地,强化环境营造、功能分区和设施配套,促进产品体系的规模化、管理服务的系统化和度假目的地形象的品牌化发展。
海洋休闲旅游,拓展壮大海上旅游,大力发展邮轮旅游,示范开发海岛旅游,统筹优势海洋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海洋旅游装备,构筑多元化的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海上旅游、海岛休闲和滨海度假优势叠加、功能互补、客源共享的海洋旅游发展格局。
品质乡村旅游,优化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培育乡村旅游精品典型,壮大乡村旅游发展主体,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到2021年,全市培育形成40个旅游强镇、100个旅游特色村,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融合创新旅游,全面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转变,全面促进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文化、会展、体育、医药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拓展健康、金融、科教、航空等领域的合作渠道,着重发展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会展商务旅游、节庆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通航旅游。
输出服务旅游,打造输出服务旅游品牌,构建以青岛为主体的“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信息共用、合作共赢”的区域旅游新格局,实现青岛旅游“走出去”的目标,发挥青岛在区域旅游中的引领作用,将青岛打造成为区域性输出服务旅游高地。
构建“一带一轴,三湾三山,十五组团”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根据“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新一轮城市空间布局,统筹打造“一带一轴,三湾三山,十五组团”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推动实现“城旅一体、主客共享、全域发展、居旅相宜”,努力把青岛打造成国际一流滨海度假旅游胜地。
“一带”——青岛滨海旅游带
青岛滨海旅游带,提升主城区传统滨海旅游品质,大力拓展东、西海岸及胶州湾北部滨海旅游发展新空间,重点布局发展各类高端滨海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打造世界一流的滨海度假黄金旅游海岸。
“一轴”——沿大沽河生态旅游轴带
沿大沽河生态旅游轴带,建设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长廊,大力发展生态游、体育游、文化游、农业游和休闲度假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辐射打造青岛北部休闲旅游聚集区。
“三湾”——胶州湾群、灵山湾群、鳌山湾群
以胶州湾群、灵山湾群、鳌山湾群为依托,打造中心城区、西部湾城、东部湾城三大城市旅游核心区。三湾联动,陆海统筹,构筑三足鼎立的海湾型旅游中心格局。其中:
中心城区:依托“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城市风貌,优化城市旅游功能,聚集高端要素,延续历史文脉,打造时尚美丽的滨海休闲旅游集群。
西部湾城:依托凤凰岛、灵山湾、琅琊台三个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以蓝湾路和滨海大道为串联,重点布局度假酒店、影视演艺、节庆会展、休闲商贸等业态,打造西部滨海度假旅游集群。
东部湾城:依托“中国蓝谷”、田横岛旅游度假区及温泉旅游资源,以滨海大道为串联,重点布局度假酒店、海岛休闲、温泉养生、海洋科技旅游等业态,打造东部滨海度假旅游集群。
“三山”——崂山山系、大小珠山山系、大泽山山系
以崂山山系、大小珠山山系、大泽山山系三大山系为主,改善旅游生态,美化景观环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建设,构筑青岛市全域旅游三大山林山地支撑区。
青岛市全域旅游空间规划布局——十五个全景式旅游特色组团(规划图)
“十五个全景式旅游特色组团”
在“一带一轴、三湾三山”总体旅游空间布局框架下,构筑支撑全域旅游发展的十五大旅游组团:胶州湾东岸滨海旅游组团、胶州湾北岸滨海旅游组团、西海岸东部滨海旅游组团、西海岸西部滨海旅游组团、西海岸山地旅游组团、即墨滨海旅游组团、崂山风景区旅游组团 、崂山王哥庄健康城旅游组团、世博园山地旅游组团、城阳夏庄—惜福山地旅游组团、胶州洋河山水田园旅游组团、沽河生态中心旅游组团、平度大泽山旅游组团、莱西湖旅游组团、莱西姜山湿地旅游组团。
确立主题旅游品牌 明确青岛旅游城市形象定位
青岛市结合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新时代、新旅游、新获得”“全域旅游、全新追求”等旅游营销主题,紧紧围绕“把青岛打造成为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的国际一流滨海度假旅游胜地”的目标,讲好青岛故事,讲全青岛优势,讲足青岛能力,彰显青岛形象,进一步明确青岛旅游城市形象定位:可深切感受的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可诗意畅游的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可完美体验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可深情触摸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青岛将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追梦青岛”主题形象为主打品牌,传承城市人文自然内涵,彰显多元化旅游资源特色。围绕主题旅游品牌,打造包括“海洋之都”“帆船之都”“啤酒之都”“文化之都”“浪漫之都”“休闲之都”“影视之都”等系列子品牌,将“青岛啤酒的故乡”作为面向国际市场主打品牌。按照“政府指导、市场主体、品牌主旨、产品主打”原则,注入现代旅游元素,实现青岛旅游形象的全方位渗透、全过程贯通,持续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扩大青岛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打造快进、慢游交通系统 力争建设100个旅游咨询中心
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方面,推动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共同转型升级,打造一个覆盖全域、全面畅达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为游客及市民提供全域便捷的旅游交通体验。
青岛市“三快两慢”快行漫游旅游交通体系规划图
打造“快进交通系统”,依托高铁、城铁、民航、高等级道路等构建海陆空“快进”交通网络,推进城市及国道、省道至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之间的连接道路建设,解决旅游“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提高旅游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打造“慢游交通系统”,依托滨海大道、大沽河堤顶路、环湾绿道、西海岸蓝湾路等城市慢行系统,综合打造旅游“慢游”风景道交通体系,完善自行车道、步行道等基础设施;依托高速公路和高等级旅游主干道,在景区、度假区聚集区附近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停车场、自驾车和房车营地,增加休闲游憩、餐饮购物、停车换乘、维护保养、安全救援等配套服务配套旅游咨询、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厕”于一体的“慢游”旅游功能。
完善以旅游咨询中心为基础的线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窗口,到2021年,全市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数量力争达到100个,基本形成涵盖机场、火车站、地铁站、汽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及人流密集区、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咨询服务网络。
到2021年,4A级以上景区和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点实现免费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推动旅游惠民,让利推动更多城市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体育运动场馆等免费开放或设立免费开放日,扩大青岛“旅游一卡通”商家加盟范围,推动更多景区推出旅游年卡以及一日游、多日游等优惠卡。落实签证便利政策,便捷旅游出行。支持琴岛通卡等支付工具开发更多旅游支付产品。办好“旅游惠民月”活动,推出更多针对特殊人群与本地市民的旅游优惠政策。
推进旅游厕所建设,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到2021年,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公厕数量达到4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