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夜景。张岩 摄
在流量“贵比黄金”的年代,搞好“夜经济”,把灯光秀吸引来的“流量”变成城市经济发展的“留量”,对于后峰会时代的青岛意义重大。
上合青岛峰会的举行让青岛的夜景一举成名。天为幕、海为台、城为景,数十栋高楼组成的“大屏”流光溢彩,动画的方式营造出欢乐的灯光海洋,独具一格的灯光秀迅速成为网络的爆点。峰会后,青岛旅游直接进入“最旺季”,五四广场区域几乎夜夜都是人山人海。
这些被灯光秀吸引,在夜晚的海滨流连不去的巨大人流,就像是互联网世界“贵比黄金”的“流量”,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地让这些宝贵的“流量”变成助力城市发展的“留量”?正在成为后峰会时代,青岛必须解答的一个课题。
创造性地打造后峰会时代的青岛夜经济,是当务之急。长久以来夜经济的相对低迷是这座城市的痛点,特色不够鲜明、内容相对单调、档次有待提升等等都是人们吐槽青岛夜生活时的高频词。各种分析之后,“人气不足”总排在首位。如今,受惠于峰会的灯光秀,昔日的“短板”如今成为“长板”。在大流量的全新语境中,需要我们用全新的思维和举措打造“夜青岛”这一全新的品牌。
“流量”的井喷,需要相关环节的系统性跟进,否则很可能昙花一现。在旅游领域,利用灯光秀形成的新景观和人们对夜游的新期待,可以规划新路线、推出新产品,深度掘金夜间旅游市场。范围也不必仅仅局限在前海一线,向东、向北、向西全面延伸,打开旅游新格局。在购物领域,可以打造更多的特色夜游街区,并鼓励大型商家发力“夜战”,形成高低有序的夜间购物格局。文化消费也是很好的发力点,在城市多点分布的书店、剧场、电影院都可以调动起来,通过丰富的活动,提升城市品位,激荡城市活力。
城市管理也要跟上,一方面要为夜经济提供很好的保障,比如适当延长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开放某些特定区域为临时停车场,强化区域保洁力量等;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建章立制,强化执法的方式,保护市民正常的休息权,减少矛盾隐患,使夜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