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我与青岛共成长】援坦3年 瘦了24斤的青岛医生创纪录

2018-08-28 19:43 作者:张萍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年来,青岛勇立潮头,敢闯敢试,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变,GDP突破万亿大关,迈入国际化大都市行列,书写了青岛辉煌,也涌现出一大批书写时代篇章的代表人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8月23日起,青岛市政协文史委、青岛新闻网联合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我与青岛共成长——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通过人物视角,彰显时代精神,为青岛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汇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2018年8月朱健(左三)荣归青岛。

青岛新闻网8月28日讯 (记者 张萍)“去的时候75公斤,现在63公斤,3年掉了12公斤。”近日,在接受青岛新闻网记者采访时,市立医院的眼科医生朱健说。刚从坦桑尼亚回来没几天,尚在休假中的他在市立医院东院区的医护休息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天,他带着80岁的父亲来医院检查身体。

朱健是第24批中国援坦医疗队队员,2015年8月离青,2018年8月回青。而且,朱健还“一不小心”创造了一项纪录:中国援坦史上援助期限最长的医生。

据青岛市卫计委的数据,截至2018年8月,青岛共有102人次医务人员援助坦桑尼亚。

坦桑外长马希加向朱健颁发感谢证书。

圆梦非洲 刚去就得疟疾挂了10多天吊瓶

朱健的父母都是医生,受他们的影响,朱健选择学医。小时候,父亲曾经去援藏近两年。父亲的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朱健,他也想去偏远地区医疗援助。让朱健没想到的是,他等来的是跨国远赴非洲医疗援助的机会。

自1968年开始,山东省即派出医疗队援助坦桑尼亚,期间从未间断过,截至目前已有25批医疗队赴坦桑尼亚。“一般一个批次医疗队队员来自省内4个地市,所以说,青岛市差不多8年会轮一次。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下一个8年,可能我的各方面条件就不适合了。”朱健说。

2014年11月份医院开会时通知援坦志愿者招募的消息,朱健当即决定主动申请自愿参加医疗队。他清晰地记得,“通知是周一,当周的周四、周五我的申请就通过了,然后就是面试、培训……”2015年8月27日,朱健所在的中国第24批援坦医疗队到达坦桑尼亚。

很多人对坦桑尼亚不熟悉,但是说起东非大草原、乞力马扎罗山……画面感就出现了。朱健援助的医疗点位居坦桑尼亚的经济中心——达累斯萨拉姆,“会有带着疟疾病毒的蚊子到处飞,非洲蚂蚁在房间爬来爬去……自然环境很美,但是经济发展相当于中国上世纪90年代的城市水平。”

生活上需要自给自足。

刚去坦桑尼亚的朱健就经历了两次严重疟疾,一次挂水一周,一次挂了5天,才有好转。

在饮食上,援坦医生需要自己做饭,自给自足。但是当地食材较单一,菜市场长期只供应西红柿、土豆、洋葱,医疗队每个队员都有口腔溃疡。

“去坦桑尼亚之前我是75公斤,回来的时候是63公斤。”3年间,朱健的体重轻了12公斤!这让身高1.75米左右的他看起来有些瘦弱。

朱健接诊当地居民。

临危受命 担任中国医疗队队长

朱健援助的医院——莫西比利国立医院,是当地最大的公立医院,因此汇集了全坦桑尼亚的疑难病症,朱健的日常工作就是为当地医生提供技术和手术指导。他曾参与过一台复杂手术,一个3岁左右的小患儿,右眼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物,已经看不见眼睛的结构了。因为病情复杂,当地医院请求朱健帮助手术。“这个孩子需要接受眼科最残酷的手术——眶内容物剜除术,但是辅助检查仅仅是一张很不清楚的CT片,只能看出肿瘤的大致范围,周围骨质组织侵蚀严重。”

朱健表情凝重地指导当地医生手术,尽可能地切除完整的肿瘤组织,并且尽可能地保留健康组织,以便孩子以后进行植皮手术和眼眶的修复。朱健坦言:“在国际上这类疾病也是难题,有待改进及突破。但是辅助检查条件越差,越能体现医生的技术能力。”

就在朱健逐渐适应了在坦桑尼亚的工作时,医疗队的留任队长因为孩子突然生病不得不提前回国,朱健临危受命担任了第24批医疗队队长。此外,朱健还兼任医疗队的会计,医疗队新建了财务平台,需要整理历年来的财务数据并上传。“当地网速非常慢而且不稳定,经常保存不上,突然丢失数据。”

2017年8月,两年援助期届满,医疗队其他队员都顺利回国。作为队长的朱健则需要与第25批医疗队交接,因此不能如期回国。中国援坦医疗队也有过延期援助的先例,但是最久的也才半年。“儿子问我还要多久回国,我无法回复他。说实话,当时真不知道会等多久。国家利益至上,并且我还是医生,救死扶伤是职责所在,我是被需要的。”朱健说。

朱健在坦桑尼亚。

留下遗憾 如果有机会还想再去非洲

虽然援非的日子比较辛苦,但朱健说,如果有机会还想去,“因为这次医疗援助留下了遗憾。”

朱健告诉记者,在头两年,医疗队除了在医疗点提供技术指导外,还组织了18次义诊,其中朱健参加了15次,“因为眼科医生奇缺,坦桑尼亚基层是没有眼科医生的,一个也没有。”他几乎走遍了坦桑尼亚全国,甚至可以用当地语言与病患交流。

有一次义诊,朱健接诊了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被父亲领着步行走了几十里路才来到义诊点。“他的右眼被树枝划伤了,因为没及时处理,当时已经化脓很严重,极有可能发生眼内甚至颅内感染,甚至会危机生命。”朱健告诉那位父亲说孩子的眼球必须摘除,但是孩子父亲很为难地说:“我没有钱。”朱健拽着那位父亲的手用当地话嘱咐他说:“下午一定再来,下午一定再来,我们想办法……”但是朱健并没有等到他们。

“实际上,那个手术费不是很高,在国内就是几百块钱,如果不做手术,孩子生命会有危险,即使能活着,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一辈子的。如果简单的手术可以在义诊现场做就好了!”就这样,朱健抱憾而归。

虽有遗憾,可以朱健和同事们的工作得到了坦桑尼亚的认可和感谢。

诊治2万余人次,义诊18次,受到坦桑尼亚总统马克富力私人宴请礼遇……以朱健为代表的“青岛力量”,以高超的医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续写中国人道主义精神。

朱健(右一)联系坦桑尼亚方面接机中国第25批援坦医疗队。

朱健的父母是医生,他的爱人也是医生,并且今年参加高考的儿子已经顺利被中山大学附属医学院录取,将来也会成为一名医生。一家三代五口全是医生,是不折不扣的医学世家。

去非洲之前,朱健把儿子送进高中校门,3年后归国,儿子已经是准大学生,对儿子的亏欠让朱健深感愧疚。“他高考实际上发挥得不好,尤其是语文出错了,幸好考上了不错的学校,不然我真的会很自责。”

实际上,儿子志愿学医朱健起初是不认同的,“孩子读高二的时候,我远在非洲,当时突然就想开了,觉得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甚至,朱健偶尔会想:“如果将来儿子也能作为一名医疗队队员去坦桑尼亚,重走我的援助之路,那也挺好的。”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