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银,听说过“三阳”吗?这里走出了周厚健吕思清...

2019-01-24 14:33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三阳”轶事

(市北区档案局供稿 选自《记忆中的市北》系列丛书 作者:芦璟 刊登媒体:2019年1月24日《青岛日报》“市北专刊”第9版)

“三阳”,是说老市北区的三条马路——城阳路、阳信路、济阳路,虽不起眼,但名声遐迩,誉漫乡俚。岛城老一辈的人,都羡慕市北区的“三阳一黄(黄台路)”,因为这里环境优雅,恬静舒适,最宜居住。

“三阳”错综交叉,相互通联。城阳路连接阳信路中段,蜿蜒穿过济阳路直达上海路;济阳路连接上海路,穿越城阳路中段抵达德平路;阳信路连接上海路,直通德平路。上世纪50年代初,“三阳”周边云集了四所医院、四所中学、一所专科学校、一所聋哑学校、一所新声音乐学校、一所小学、两座教堂,还有一处海军部队驻地,以及近在咫尺的“第三公园”“工人文化宫”、远近驰名的第二体育场。

彼时“三阳”周边建筑大都是西洋风格,二、三层小洋楼,和周围医院、学校、教堂栉比相接。三条马路上没有高层建筑,所有楼房顺势就坡,依山构筑,绿荫红瓦,错落有序。没有工厂企业,车辆极少,不通公交。空气清新舒畅,环境优美雅静。这里居住的人群多是教师、医生、经理、职员,还有一些民主党派人士、教会牧师修女,不少大学教授亦居住于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里成为岛城文教卫生行业的一大集中地。

“三阳”附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上世纪50年代初,政府号召“爱国卫生运动”,“三阳”居住的人们人人自律,三条马路清洁如洗,满街不见一口痰迹,不见一片纸屑。那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鸡鸣狗盗之事闻所未闻。每逢夏秋季节,国库经常在此晒粮。三条马路边,苇席搭盖一座座房屋般大小的粮垛,早上在马路上摊开晾晒,黄昏收拢,装包入垛。终夜无人看管,没有守卫,几个月下来毫发无损。有一天突降大雨,附近的学生、老师、医生、护士不约而同齐来收粮,连教堂的牧师修女也挽起袖子上阵。不能让国库损失一粒粮,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令人感动。

“三阳”陆陆续续涌现不少时代精英,如“市立医院”的老院长田珍教授,是中国著名耳鼻喉科专家,数十年悬壶医人无数,108岁谢世;前市政协原副主席张纪良先生,自小家住城阳路,其父是驰名杏林的张同信教授,“青岛医院”院长,誉满岛城大街小巷;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先生,也是在城阳路上长大,其父周子纲是青岛著名企业家,几个姐姐相继就读“清华”“北大”,其家为“三阳”周边家庭中教育最成功者;原山东男篮主教练隋福安先生,年幼曾是济阳路的孩童;国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先生,原住阳信路上,其自小学琴,练功不辍,终成大器。还有许多人,在“三阳”的滋润抚育下,不弃不舍,步步成才。“三阳”对岛城历史的贡献甚伟,值得后人们去认真地追忆、思念。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