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学校从140所到3375所 青岛教育让更多孩子共享资源

2019-10-05 15:34 来源:乐学网
分享到:

1978年,青岛六中位于观象山路的老校区

1978年,青岛六中位于观象山路的老校区

十多年前,胶州市洋河小学在操场上开展活动

十多年前,胶州市洋河小学在操场上开展活动

如今,胶州市洋河小学现代化教学设施样样不缺,孩子们再绿茵场上快乐奔跑

如今,胶州市洋河小学现代化教学设施样样不缺,孩子们再绿茵场上快乐奔跑

教育是什么样子,明天就是什么样子,优质的教育如同汩汩流动的甘泉,滋养着城市的生长。

在青岛教育发展长卷上,五所普通高中外迁堪称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囿于老城一隅,到搬迁后天高地阔的舒展,五所高中拥有了可与大学比肩的教育教学配置。空间的腾挪不仅带来了校园面积的扩大,更让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有了落地生根的沃土。五所外迁高中是青岛教育现代化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们如同灿然绽放的五朵金花,成为青岛教育蓝图上的闪耀地标。

时光犹如一支画笔,70年浓描细绘,述说着青岛教育成长史。从140所到3375所,青岛学校数量呈几何级裂变;乡村教育告别“黑屋子”“土台子”,高标准建设的学校成为最美建筑;从空中课堂到电子书包,从VR技术应用到AI智慧平台,教育信息化改变传统教学,个性化学习从梦想走向现实;普高录取率稳步提升,职业教育提质升级,高等教育朋友圈不断扩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有了更多选择,青岛教育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青岛教育迈向明天的步伐更加矫健。

空间扩容十余倍,外迁高中成现代化教育新地标

“我们上学的时候条件简陋,现在的学校各项条件都这么优越,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大学校园……”前不久,青岛九中启动建校120周年倒计时,200多位各地赶来的老校友看到九中的新校园感慨万千。青岛九中老校址是1900年建立的礼贤书院,这里也是青岛近代史上第一所新式中学。2017年,位于西海岸的青岛九中新校区正式启用,从25亩到260余亩,面积扩大了十倍多,典雅的欧式学院派建筑群更是蔚为壮观。

同时外迁的高中还有青岛实验高中、青岛十九中、青岛三十九中和青岛六中,这些学校大都建于上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其中最小的“老六中”占地面积只有13.7亩,稍大一些的“老十九中”连一个塑胶操场都没有。2012年起,我市陆续启动五所寄宿制高中的新建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使新建高中学校占地面积平均达到了260亩。散落在城郊的五所外迁高中建筑风格各异,教学空间和教学条件却都实现了飞跃,成为青岛教育踏步前进的最好见证。

老校新建,带来的不仅是空间的扩容,更是一场由内而外的教育变革,它让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落地有了更高更广的平台,让学校的特色化办学、高质量办学得到更好的施展。“以前学校想办一场大型的艺术展演都需要借用剧院的场地,搬迁以后,我们以前想做的许多事都可以做了。”青岛实验高中校长孙睿说。作为青岛高中教育改革的一块“实验田”,这所学校在“天圆地方”的新校园中扛起了“新人文”改革的大旗。300多门课程、50多个社团活动、37个艺体俱乐部,百分百的学生参加学校课程、百分百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百分百的学生参加学校社团、百分百的学生参加艺体俱乐部、百分百的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百分百的学生三年收听30场专家讲座……一串串数字交织成丰富多彩的成长空间,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挖掘兴趣和潜力,完成发现自我、认同自我价值的蜕变。

在不久的将来,青岛普高还将开出更多新的“金花”——青岛二中西海岸分校、青岛五十八中高新校区的建设,将不断扩大青岛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回应民生关切,承载更多希冀。

学校数量增加二十余倍,“家门口”就读优质学校

今年秋天,北靠小珠山山脉、南临灵山湾畔的一所新建小学迎来首批新生,这所学校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叫做凭海临风小学。在一街之隔的九龙社区,小区配套幼儿园也在今年投入使用。自西海岸新区成立以来,教育财政投入达212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5所,是新区成立之前20年的总和。西海岸新区正在不断刷新着学校建设的“西海岸速度”。

同样是今秋新学期,崂山区新启用松岭路小学和崂山区实验初级中学,再增优质教育“新兵”。其中,崂山区实验初级中学由华东师范大学派驻管理团队,引进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刘名卓担任校长,选聘原上海名校长陆桂英担任执行校长,与本地校长和骨干教师搭成育人班底。硬件建设提速,放眼全国引进教育师资,这样的教育大手笔在各区市都有体现。

翻开青岛教育图志,数据显示,1949年9月,青岛仅有大学1所、中学15所、小学124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雷,青岛教育开启了跨越式发展。幼儿入园难、教育发展空间不够、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一度困扰着青岛教育的发展。如今的青岛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375所,其中本科及高职院校25所、中等职业学校50所、技工学校14所、普通高中72所、初中247所、小学713所、幼儿园2241所、特殊教育学校13所,学校数量增加二十余倍。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100%、99%。普通高校在校学生39.8万人,是1949年(千余人)的近400倍,全市每万人口拥有高等教育学生424人,是1949年(2.5人)的近170倍。城市的“成长”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雨后春笋般拔节而起的校园滋润着城市的肌理,让青青之岛更加翠绿繁茂。

村小条件比肩城区学校,城乡孩子同享阳光雨露

学校有高配置录播教室,可与外校连线空中课堂;学校还有电子书包教学设备,篮球场、排球场、塑胶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场,处处都有孩子们快乐奔跑的身影……以上所呈现的,是胶州市洋河小学这样一所普通村小的教育影像。

“从教40多年来,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59岁的胶州市洋河小学教师冷增彬告诉记者,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开始教书时学校的艰苦条件——一块木板刷上墨汁就当黑板用,一条长长的木板用两个石头砖块垒起的墩子架住,这就成了七八个学生共用的课桌。档案显示,1980年,青岛全市农村中小学共有校舍82763间,其中“危房子”“黑屋子”和急需大修的校舍有43666间,占校舍总数的52.76%。仅有55%的学生使用木制课桌凳,54%的学生使用土台子、石板条等。

如今,这样的景象早已一去不复返。近年来,青岛不断为农村教育优质发展“做加法”,一项又一项教育民生工程正在聚沙成塔,农村师生的教育“获得感”正在不断增加,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

除了通过新建、改扩建来改善农村学校硬件条件,在软件提升方面我市也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推行集团化办学 (办园)改革,全市 265所城区优质中小学与 272所农村中小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在农村义务教育学区设立“农村特级教师”岗位,可享受山东省特级教师津贴待遇,接受省市重点培训培养。全市 10个区市全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教育部在青召开全国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推广青岛经验。

布局未来教育,做教育信息化“领跑者”

戴上VR眼镜,你可以置身于无边无际的太空,感受地球的公转与自转;也可以穿越到一粒小小的细胞中,清楚地观察细胞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虚拟现实技术让抽象而枯燥的知识点变得鲜活有趣,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成了“探索之旅”。在青岛不少学校,VR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教育教学中。近年来,崂山区在中小学分批次建设VR体验教室,学生可以利用VR设备进行30余门课程的学习。

对上千份试卷进行快速扫描和识别,很快就能给出相应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教师不但可从批量的、机械化的阅卷中解放出来,还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教学漏洞,改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这样的智能阅卷系统已经应用在日常教学中。近年来,市南区结合“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趋势,统筹规划制定了市南区智能教育平台三年建设计划,去年已经完成一期建设,建成智能题库、智能阅卷、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将分散的试卷资源、考试阅卷、质量分析等融于一体,精准分析推断区、校、班级、学生各项数据指标,从而进一步实现教育的减负提质。

从交互式电子白板到空中同步课堂,从VR技术应用到AI智慧平台,信息化助力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技术与手段不断融入教育和教学中。

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区,青岛连续三年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率先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青岛教育e平台”建成运行,全市中小学全部建成智慧校园。今年我市还建成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100所中小学启动人工智能教育实验,一场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为主要特征的未来教育模式正在青岛重构。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孩子享有更适合自己的教育

“青岛学生上普高没有那么难了!”今年青岛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莫过于普高升学率的提升。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不止一次在重要会议中提到,“青岛必须全面走在全省前列,我们必须以开放的视野,对标深圳、杭州等地,把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幼儿园教育搞上去。”“拿出过硬的措施,回应群众关切,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去。”

面对群众呼声,市教育局本着“三遵”原则(遵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和家长的合理需求)实施中考录取新政。在普高招生计划增加、开办综合高中、普高录取分数线降低、首次设置“分数带”等“组合拳”的作用下,更多中考生有机会读普高。

如今,青岛正在实施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攻坚计划,未来三年,全市将至少新建7所普高。到2025年,构建起完善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特色高中“四位一体”的高中阶段办学模式,全市至少建立10个优质普高教育集团。为给广大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更适合的发展方向和更高的教育质量,市教育局将坚持双提高、双保证——提高中考后普高录取比例、提高高考后高职录取比例,保证满足老百姓对高质量高中阶段教育的期待,保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到2025年,全市将力争构建起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新增4至7所高职院校,全市高职院校达到12所以上。

面对科技研发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青岛始终将高等院校作为与城市互动共生的创新元素,对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扎根青岛本土的高校给予倾力支持,近年来又出台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优厚政策,强力吸引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当地办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争相来青对接合作,与市政府签约落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达到33所,在青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总计达到56所。中国海洋大学等9所高校分别入选国家、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抚今追昔,方知来路之多艰。走过了70年的青岛教育,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更加步履铿锵。让更多的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青岛教育必将在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进程中书写澎湃乐章!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