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又收到王挺老师精心整理的部分老照片,这些30年前拍摄的城市街景,到今天已无疑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时代记忆。
我的童年直到2000年老宅拆迁前,都是在南仲家洼度过的。20年前,见证了南仲这片区域的蜕变,20年后,虽几经迁徙,那些记忆却始终存于内心的最深处,时常在眼前浮现。那里有着我永恒的眷恋和难以割舍的感情。
特别编辑了这组王挺老师拍摄于1990年左右照片,这是无数老青岛至今仍念念不忘的延安路大转盘一带的旧影,与大家一起再次回首三十年前,那些熟悉的街景,不知是否会勾起你曾经的美好回忆......
看到这张照片,让我几乎瞬间泪目。这是台湛路临近延安三路的一段,“拉大车”的右侧是“台东肉联厂”的大门,而它右前方的小胡同,我们叫它“南胡同”,穿过这条胡同,右转就是我的家......
照片的左侧就是宁夏路大桥,右侧是“金鹿商场”。
“金鹿商场”与延安路大转盘一样,几乎也成了一座地标性建筑,是很多当年约会、集合的首选地点。商场里总是摆着一排排崭新的“大金鹿”、“小金鹿”自行车。它的旁边还有家“大陆茶庄”分号,当年家里逢年过节都会在这里买茶叶。
1984年,为结合旧城改造,拓宽宁夏路,市政府批复修建高架桥。1985年3月9日大桥开工,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说要建立交桥,当时什么叫立交桥,大部分人是不太懂的,甚至被说的神乎其神。听到纷纷传言后,有些小铺就改名叫“立交桥饭店”、“立交桥书店”......后来立交桥最终也没建成。
金鹿商场前靠活的民工,对面五金店里面就是延安路煤店,当年每到冬天,里面大车小车、凭证买煤的热闹情景至今难忘。对面的老楼尚存,其左侧那处饭庄,应该就是后来小有名气的延安路羊肉汤。
当年在建大桥时,大桥底宁夏路两侧的平房和商铺一并被拆除,统一建成了居民楼,万和、火烧铺、茶炉房、药店、理发店、小桥......那些老仲家洼人熟知的场景几乎全部消失。1985年11月15日,大桥竣工,称为宁夏路大桥。由于楼体与大桥距离很近,此后的多年里,两侧的住户也饱受了噪音的影响。
1985年,为方便2路电车调头转弯,在宁夏路与台东一路、延安三路、延安路交汇处重新修建了大转盘,记得之前此处就有小型绿化带,经改造扩大后,就是老青岛熟知的延安路大转盘了。
年底,2路电车由延安路延长至青岛手表厂,电车由延安路经过宁夏路大桥、横穿南仲家洼,此时,仲家洼、尤其是镇江路、云溪路一带的人们,终于可以不用再走到延安路坐车了。
延安三路与宁夏路路口这座楼上有一个大钟表,人们路过这里都会习惯抬头看看时间,后来经常停摆罢工、成为了摆设。
这一带是大转盘周边最繁华的地方,除了大件要去”台东市场楼“外,其他的一般都在这里可以买到。
照片的左侧依次是延安路邮局、台东肉联厂门市部、延安路果品店、台东酒家......
这张照片的左侧依次是茶叶铺、食品店、理发店......,食品店虽然很小,生意却是最好的,那时买钙奶饼干、红糖什么的都要到这里。
延安路邮电局宿舍前的休闲的人们与各色的小贩
延安路邮局外,对面是建成没多久的台东交电公司。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市府东迁等,延安路周边、宁夏路大桥的交通压力又开始增大。为缓解交通,市政府决定在宁夏路大桥、延安路大转盘的基础上修建立交桥。1995年1月6日宁夏路、延安三路立交桥工程开工。相隔十年,当年人们期盼的的立交桥终于来了。同年12月30日,立交桥正式建成通车,称为延宁立交桥。次年被有偿命名为"海信立交桥",延安路大转盘就此消失。
大光明电影院曾是老台东最具人气的地方,那时台东的中小学校多,学生也多。学校集体组织看电影,这里基本是必选之处,那时我们叫“包电影”,5分钱一张票,每到“包电影”那天都是无比兴奋。
大光明电影院前的台东一路旧影,照片右侧建筑除了老华美旅社外,已消失。
对于生活在大转盘周边的老青岛来说,崂山大院同样有着太多难忘的记忆,过了延安路大转盘就是那排和仲家洼一般破烂的小趴趴屋,这处曾经著名的棚户区,也已经被人们渐渐的给遗忘了。
这条胡同连接着延安路与东光路,也是当年台东两所有名的中学,19中和47中直线距离最近的一条路。
以前去南山和台东一路都是从这些小胡同转过去的,而崂山大院最为人所知的还有临近延安路的那排临街房,书店、锅贴、羊肉汤、小餐馆,尤其是那大碗的鸡丝馄饨至今难忘。
看着旧影中熟悉的街景,仿佛又让我沿着时光的脚步,重返那些难忘的岁月,在老照片里寻觅那份特殊的记忆情怀。
本组照片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岛城资深纪实摄影家王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