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提问
“中国父母最喜欢聊的话题是什么?”
回答最多的当然是孩子
更准确地说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有的孩子不仅校内成绩优异
校外竞赛也是屡屡获奖
像这样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
让不少家长羡慕不已
可是近日
市民薛女士在面对
自己女儿获得的一份“国家级”大奖时
却表现得相当冷静和机智
……
20日
薛女士的女儿在学校收到了一封信函
内容是自己的一篇作文获得了
“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银奖”
这份“飞来”的荣誉
让薛女士和女儿既意外又惊喜
可冷静下来之后
薛女士想到
自己和孩子并没有给这个大赛投过稿
怎么可能获什么奖呢
真的是女儿获了奖
还是骗子撒下的网
薛女士带着疑问
不但通过网上搜索信息识破了骗局
还特地打来热线电话
提醒广大家长们不要上当受骗
↓↓↓
收到信件才知道自己“获奖”
“真稀奇,没报名却获奖了。”11月20日,薛女士拨打了热线,告诉记者前几天自己孩子在学校收到一封信,说孩子获得了“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银奖。”听起来是好事,为何薛女士会给早报热线打电话呢?原来,薛女士知道自己孩子的作品并没有投稿过这个大赛。没有投稿却获奖,薛女士担心受骗就在网上搜索了大赛信息,却发现早在2016年就有新闻说这个大赛有问题,给早报打热线是因为她朋友的孩子也收到了相同的信,担心还会有人收到,想给大家提个醒。
薛女士给记者发来了信的照片,记者看到信的题头是获奖通知,通知书中写有“编辑出版的获奖作品选受到了广泛赞誉,许多获奖入编者被国内及美、英等名校录取;出版个人专集……”“从来都是你看别人的书,现在有机会让别人看你的书了。”等字样。通知书中的遣词造句确实让家长有想要为孩子花钱出书的冲动。记者还在文章末尾看到,想要作品编入《中国青少年优秀作品选》,要先买10本书才能够有资格出书、领取证书,另外文中还十分贴心地注明了书籍的用处:赠送给要报考的学校、亲友、自留……书的价格也按照平装、硬精装以及不同本数划分开来,起步价就高达398元。记者注意到,通知书上盖了4个主办方的大红印章,分别是“北京千千结文化中心”“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中国新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和“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组委会”。
记者调查发现猫腻不少
据了解,信是直接寄到学校的,信封上印有组委会电话。按照信封上的电话,记者以获奖学生家长的身份联系到了中国青少年作家杯大赛组委会。接电话的是一名中年男性工作人员,听到记者说自己孩子获奖想了解详情后,他立马说:“银奖是吧,把前面的获奖序号说一下。”记者问他为何还没说名字和奖项就知道是银奖时,该男子突然表示“信号不好”,记者追问了几次后,他跟记者开始转移话题。“哎,这个数字是几,你说的不是普通话……”
关于为何没有投稿却获奖的事情,该男子解释说不是学生自己投稿,也不是学校推荐,而是他们各地的“会员”在看到刊登在报纸、杂志上的好稿子后,会替作者投稿。如果获奖,组委会会发获奖通知给作者,作者决定交钱就安排领奖和出书。
该男子随后跟记者说,交钱是自愿行为。“现在证书多有用就不用说了,多一个证书就是多一个竞争的优势。”“是官方机构么,证书的含金量呢?”记者反问男子,男子顿时语塞,“我们是为大家搭建一个平台,不是官方机构。至于证书的含金量要看你怎么理解,我们今年已经是第22届了。买了书以后,就可以给你发证书,以后都有用。”记者还想问问题时,一个女子接过了电话,“你还有什么问题,都快半小时了,还没问完?我们平均一个家长就问五六分钟。”记者表示通话刚10分钟左右,要花钱买书当然需要慎重,听到这,该女子语气十分恶劣地说扫描通知书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了,随即挂断电话。
10年前该骗局就被报道
记者了解情况后,在网上进行了搜索,从2009年起就有媒体报道了关于这个大赛是骗局。2009年12月3日扬子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没参赛的作文得了“国家大奖”背后有何猫腻?》的文章,该篇文章提到的正是这个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并声称,这个大赛历经十二届,免交参赛费、评审费,作品选由出版社正式出版。不过,为了保证这本书出版,每位作者必须订购10册以上,平装本的费用每册为28.8元,硬精装本每册为58.8元……”看到这,记者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的价格也根据物价“与时俱进”。现在一本书的价格,分别为平装本每册39.8元,硬精装本每册60.8元。
在文章中,扬子晚报的记者也曾打电话联系过组委会,得到的结果却是组委会的漏洞百出。早报记者节选了扬子晚报记者与一接线员的大致通话内容:“记者:每个作者订10册书太多了,能不能订少点?接线员:不行。记者:这个新文化出版公司,为什么在书店都找不到任何它出版的书?接线员:那很正常,它出版的都不是畅销书。记者:第一届大赛哪一年举办的?接线员:八几年吧。记者:可你们公司是去年底才成立的啊。接线员:……”
花钱买证是对孩子的误导
2009年的扬子晚报,2010年的教育周刊,2016年的大河报……都对这个大赛进行“揭幕”,但每年它都会卷土重来。虽然知道这个大赛有问题,但是不知真相的孩子对自己获奖了的消息十分兴奋,有部分家长就会考虑要不要“将错就错”,作为鼓励孩子的一种方式。有人觉得几百块还是“国家级证书”,让孩子能更好地学习,非常“值”。这样的“值”,就会让这个大赛继续办下去,拿着这样的“国家级证书”真的会对孩子好么?
记者在查找资料时,看到了一篇名叫“做个好爸爸”的文章。作者的女儿也收到了这份“获奖通知书”,作者在文中写道:“我很清楚这是个虚假的奖项,但同时也挺困惑的,要知道当你花了订10本书最少288元的钱后,你很大可能真正得到寄来的奖状和有孩子文章的10本发行书,这多少可以刺激调动些孩子的积极性或者满足些我们大人的虚荣心,又或者今后这个‘响亮’的获奖称号没准能成为什么择校的资本呢。相信有这样想法的家长也不在少数,明知道它是个虚假的奖项可心里却难以割舍……但是假的永远不是真的!虚假的荣誉给你带来的最多的只能是内心的不安!我们有些时候的刻意‘默许’也成了社会某些歪门邪道恣意蔓延的推手!”
薛女士也表示,她已经告诉了孩子这次的获奖不是真的,要提高写作能力才是根本。她鼓励孩子多投稿参加比赛,以后会有更好的成绩。“鼓励孩子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助长骗子的嚣张气焰。”薛女士说。
据小编了解
近期岛城多位家长也收到了类似的“获奖通知”
在此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切勿盲目相信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来源 早报新媒体 记者 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