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青岛市劈柴院江宁会馆内人声鼎沸,门庭若市,一片欢喜。由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市南区文联、中山路街道办事处和青岛海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最浓市南情 欢乐中国年”市南区“文艺轻骑兵”迎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在劈柴院江宁会馆欢欢喜喜启幕。
市南区“文艺轻骑兵”迎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在劈柴院启幕
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写福祈福、楹联大赛、非遗展示、窗花剪纸、美食游艺、馒头大赛等内容的联动融合,营造了热闹的新春氛围,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来自全区11个街道的300多名居民和游客参与各项文旅活动,“好客山东贺年会”也摆下了2020年新颖别致的新春文化盛宴。
市民在会场感受新年气氛
书法家现场送“福” 饱满大字喜抱回家
十米台面上铺满了大红色的方形纸,毛笔蘸满墨水,“胖乎乎”的“福”字一气呵成;吉祥话和祝福语跃然纸上,成对的楹联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这边书法家的“福”字和楹联刚写完,那边市民已经排起长队来领取这热乎乎的新春祝福。
书法家现场送“福”
写福、送福是每年市南区迎新春系列文化活动中的保留项目,不少市民都提前准备了自己喜欢的词句,邀请书法家现场创作,获得一份专属的新春祝福。市南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洪滨早早就来到了活动现场,为了让新春祝福有新意,他还特意准备了不同字体的“福”字,圆融饱满的大字格外受市民们的欢迎。
除了现场送“福”,由青岛市文化馆、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楹联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青岛市楹联创作大赛颁奖及作品展也同时上演。据了解,自开赛以来主办方共收到原创作品100余件,大家用楹联的形式赞美新中国成立70周年,赞美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时尚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区奋斗目标的鼓舞下,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时代精神。经过专家评审,最终选出最佳作品奖、优秀作品奖各10件,获奖作品还将在青岛书城展出。
花样馒头齐登场 酒店大厨跟巧妇一起比手艺
除了红红火火的楹联和“福”字,更能凸显节日气氛的要数各式各样的花样馒头。花饽饽鱼寓意生活富足;大寿桃,显示着生活富足的健康长寿;胖胖的葫芦,示意着健康长寿带来的福禄一生;枣饽饽,从底到上,一层层递进,有一个生活圆满节节高的逻辑。
各式各样的花样大馒头
花样馒头不仅要拿出来展示,来自全区各个街道的20多位选手还现场亮出了自己看家本事。黄色的面团反复揉捏,捏出耳朵、剪出爪子,贴上豆子做的眼睛,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老鼠就在八大峡街道的丁原香阿姨的手上诞生了。绿色的面虫、红色的锦鲤,湛山街道的林玉秋阿姨则把对来年的期盼都揉进了面团里。
看着上了年纪的阿姨干的火热,专业的面点师傅们也坐不住了。青岛的标志性景点、象征“平平安安”、“事事如意”的面果儿、寓意着平安喜乐、万事如意、鸿运亨通的“小鸡出壳”,还有细如发丝的龙须面制作的象形“鸟巢”……今年的活动新增了高星级酒店及品牌酒店的创意展示,摆设新颖奇特造型的摆台将餐饮文化和餐饮旅游结合起来,也吸引了市民啧啧称赞。
多年以来,“馒头大赛”在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倡导和发扬下,将具有历史韵味、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胶东馒头技艺和面食文化一年一年传承下来通过举办此次花样馒头大赛,巧妙地将市南区的时尚幸福特色、餐饮民俗文化结合,并将节庆文化融入其中,将历史文化的品牌与传承发扬光大,不仅使胶东馒头成为在民间源远流长,更是向外界展示了市南区身居都市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城区魅力,以及身居市南区的满足感和获得感。
剪窗花、画糖画、捏面人 传统文化非遗民俗受欢迎
“过年贴窗花不只是形式,更是文化,是中国人红红火火的象征,是每个中国家庭幸福美满的期盼。有了这个年味,才算是真正的过年。”春节对百姓而言,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玻璃上的一幅幅红色窗花,是对春节传统习俗几十年的情感寄托和文化坚守,一位坚持10年剪纸的老艺人如是说。
文化大集合中最能展示与百姓节日息息相关的活动莫过于非遗民俗项目表演展示。通过展示、品尝、互动、讲解、现场操作的方式,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海鲜腌制技艺、鸭尾酥、周氏锯艺、香酥鸡制作技艺以及面塑、糖画、剪纸等非遗民俗文化的深层魅力。
除了非遗美食品尝,民俗技艺表演,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融化的糖汁浇铸的糖画、红红的窗花剪纸营造喜庆热烈的氛围,让市民游客感受中国民俗的年味。90后糖画大师高光耀还结合大热的动画电影创作出哪吒和敖丙的形象,让现场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过足了眼瘾。
精巧的糖画吸引了小朋友的目光
“最浓市南情 欢乐中国年”市南区“文艺轻骑兵”迎新春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是市南区重点打造的城区节庆文化品牌。本次文化系列活动,市南区悉心甄选,优化组合,重点推出了7大主题,30多个小项文化、旅游活动,突出“中国年、文化年、欢乐年、美食年、文旅年、市南年”的创意概念,融合历史文化、年俗文化、时尚文化、现代文化、城区文化,打造一个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青岛特色、市南特点”的新年文化品质和品牌。(信网 记者 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