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全村总动员!胶州市里岔镇良乡村民自愿当起“看门人”

2020-02-17 14:06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良乡村的“看门人”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第一时间部署疫情防控方案,打响防疫阻击战。胶州市里岔镇良乡村也不例外。在距村100米的公路边设立了检查站,把住了出村入村的门户,管控着外来人和本村人员的出入。

这个胶州西部边缘的村庄,去年底作为村居合并试点,把良乡一村、二村、三村合了起来。合村后的良乡村有508户,常住人口1164人。为了做好全村的疫情防控,三个村所有出口都用移动铁丝网围了起来,只在铺柏路留了一个门。门口的小方桌上,还摆着额温计、免洗洗手液、出入登记表、村庄人口台账、村庄防疫作战图。

大年初一,网传各地都采取了限制人员流动的措施,相邻村庄也开始设岗检查,一村村民赵有荣在家坐不住了。

老赵是土生土长的老把式,58岁,一直都是村里的热心人,身为党员的他,找到一村、二村、三村的书记,站在村道里开了个“碰头会”。四人的意见一拍即合,和管区书记兼良乡村村书记戚振华沟通之后,准备早行动部署、严控疫情!说干就干,几个老党员在戚振华的带领下在村口搭起了卡口。就这样,“良乡村检查站”成立了。

“谁来都一样,出示证件、测温、消毒、登记一样不能少,36度5,体温正常。”手持测温计的村民赵伯勤一边给记者测量,一边登记在《出入人员登记表》上。

赵有荣在村口大喇叭一天三个时段吆喝,乡音版、“胶普”版防疫知识宣传,轮番上阵。

“看把他给忙活的,一年到头不就是过年的时候串个门聚聚?”有人说着风凉话。防疫期间不准串门不准走动,这让有些村民憋在屋里有了牢骚。

老赵他们权当没听到,在路障前对出入的人耐心地劝解,说累了干脆搬一把椅子,轮流坐在路中间,当起了“看门人”。

不过,有埋怨也有支持。村里的党员赵炳章,看着老赵他们在村口执勤辛苦,背起家里的喷雾器,装上配好的消毒水就加入到了志愿行列。

村里四五名党员在赵有荣的带领下成立了卡口执勤临时党小组,在寒风中值守的党员检查站像门神一样地在村口值守着。


慢慢地,村民中的年轻人也坐不住了,22岁的赵连甲找到卡口执勤临时党小组,要求加入,“别看我瘦,我力气可不必别人小”;队伍壮大了,村民们心疼替他们看护家门的亲人们,有人送来了小桌子,椅子;村里会修电的电工给他们接了电线、装上了灯;村口餐馆老板起灶做饭每天送过来,大碗面、牛奶、鸡蛋,棉大衣、取暖器,甚至还有来送板房的……

对于政府要求的居家隔离,大家虽然都尽量配合了,但田地里的农活不能耽误,家里的生活必需品还得要采购,出村是必须的。

良乡紧靠胶河,村庄五成以上的农户都以大棚种植为生,卡口进出的一大半都是大棚劳作的菜农。防疫工作不能放松,但也不能误了生产。

2月12日19点53分,村民王正文做出村的测温、登记,填写事由是“到大棚查看通风口”。到了黄瓜育苗的时候了,前两天气温回升,中午要将通风口打开,气温过高会灼苗,到晚上这个点再去关上,夜里气温低别冻了小苗。20点20分,王正文检查点打卡回家。

该严的时候咬死不放松,该松的时候也充满温情。村里有一户人家,孩子年前在青岛山大附属医院住院,正月十二一家三口才回村,一回来就自觉居家隔离了。按照规定,青岛市内回来的,不需要镇上卫生院每天上门测量体温。村干部就每天上门或者微信问问情况,除了大人孩子的身体,更多的还是问问缺不缺点啥。孩子住院花了不少钱,村里安排孩子爷爷在村里做保洁员增加点收入。村里怕他们有困难不好意思说,隔三差五就给送点吃的过来。

正谈论着防疫的进展,值班组长姜金文接到电话说在某一个高速口有外籍人员藏在后备箱里躲避检查,被卡口处工作人员发现了。检查站里的工作人员立即高度重视起来,并叮嘱大家务必再仔细致些。

2月16日上午10点,村民赵炳诚满头大汗跑到卡口,“你们怎么值的班?北街上不知道哪来的车在那跑呢!”

执勤人员赶紧到村里查看情况,大老远就看见开车的司机熄火走下车来。原来这是春节前从青岛回来过年的村民,已经过了隔离期,担心车长时间不打火出问题,趁着天气好出来跑跑,沿着南街还没跑两圈,陌生的车牌号立即引起村民警觉。警报解除,赵炳诚有些不好意思,村干部反倒是感谢起他来。

村里老党员刘永俊执勤间隙里,总是闲不住地拿扫帚把检查站前后的路口扫得干干净净,“非常时期,干净卫生些好”。


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村里的年轻人。赵培勇虽不是党员,但整日里向几位老党员汇报和沟通思想,谈疫情谈想法,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按党员的标准来。“等疫情过后,俺就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也希望自己像几个老党员大哥一样,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看到新闻上发布专家宣布疫情防控进入第二个十四天的关键阶段,良乡村的党小组和志愿者们又制定了新的防控措施。规定了村子里的采购小组为村民外出采购生活用品。“再坚持十四天,确保疫情防控成果”,村庄副书记薛永敬召集大家动员起来。

天快黑时,下了雪的夜格外冷,值守者退回到板房里继续值守,村干部加上入党积极分子、加上志愿者18个人三组两班倒,板房里的电热锅嘟嘟地冒着热气,鸡蛋在水里翻滚着,茶香伴着大料的香味扑面而来,板房窗口正好对着卡点出入口,怕听不见声音,他们开着窗,轮流盯着。

“说不冷那都是骗人的,”执勤人员薛永敬说,“冻透了就再换个人,轮换着,多换两次天就亮了。”天色渐渐地黑了,亮起了电灯的检查站,在夜空里显得格外显眼。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任晓萌 通讯员 李颖慧 张锋)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