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武汉"两山"医院建设者:多抢一秒工期多救一条生命!

2020-03-11 14:06 作者:韩彤彤 张力伟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3月9日讯(记者 韩彤彤 张力伟)疫情防控期,火了一个词——云监工。意指网友们守着屏幕观看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进度。于家罡的父母也是“云监工”的一员,作为“两山”医院的建设者之一,于家罡就在现场。父母常问:“你们的施工区在哪儿?网上能看到你吗?”面对父母的询问,于家罡却少有时间回答。他心里只装着一件事:快一点,再快一点。早一天完工,就能早一天救命。

快!快!快!

1月23日,武汉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由中建三局牵头,建一所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也正是这天,于家罡到达武汉。

作为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山东分公司总经理助理,于家罡正月初七正式投入到项目中,先后负责过火神山病区2号楼以及雷神山护士站区域施工工作。从提交请战书,到通过筛选被派遣到武汉,他心里清楚,这场战斗并不容易。“我们很多同事都主动要求到武汉去,在大家看来,最终能被选上,是一种荣幸。”于家罡说道。

封城后,武汉似乎进入停摆状态,但在建筑工地上,时间却恨不得以分秒计算。“十天交付火神山医院。”这道命令压在每个人肩上,被记进每个人心里。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是命令,这更是人命。

“我们团队大概有五六百人,大家像上了发条似的,不知道休息,一个劲儿干。”进到项目后,于家罡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工人们更是如此,“很多人我们都是第一次见面,有位新疆大哥本来是要回家过年的,一听要建医院立马来了,下飞机后连续工作24个小时。”

没有人会喊累,也没有人张罗着休息,大家反倒是会被强制性休息。“感觉不到累,有股精神动力在支撑着我们。”于家罡说道。

一场疫情让武汉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焦点。用于家罡的话说,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看着他们,他们不仅要干得快,还要干得好。

10天建成火神山,14天建成雷神山。“两山”医院的建设被称赞为“中国速度”。而“中国速度”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人甘愿化身为一个又一个齿轮,不顾昼夜,一往无前。在这惊心动魄的十多天里,他们心里只装着一件事儿:快一点,再快一点。早一天完工,就能早一天救命。

平均每5个小时走两万多步

由于调度人员、协调工作需要不停地讲话,到项目的第二天,于家罡的嗓子就哑了。十天交付一所传染病医院到底难不难?在于家罡看来,最大的难度却不止时间紧张。恰逢春节,大部分工人返乡,施工人手缺口大,他们只能一人顶俩人用。碰到不熟悉操作的工人,于家罡更是手把手现场教学。此外,紧急召集人手时,很多工人匆忙赶来,来时两手空空,什么也没带。因此,在协调工程进度的同时,于家罡还担任起工人的“生活管家”,帮他们订饭,安排住宿,配备生活用品。

在火神山医院,于家罡负责病区2号楼的建设工作。“2号楼两层共计48间病房,94张病床、52个卫生间。为节省时间,我们所有工作都以地毯式平铺推进。”工人们施工时,他便背上工具包,一个一个病房转,一张一张病床看,只要发现有瑕疵的地方,立马自个儿动手处理。

“这一天转下来,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有一天,于家罡从凌晨12点转到早上5点,下工时,他无意间看到了手机步数,屏幕上显示已走两万多步。

“这份经历,永生难忘。”

医院如期交付那天,于家罡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身边的工友们也是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不同于往常工程交付时的欢呼雀跃,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战斗即将要在这里打响了。

在项目上的日子,于家罡和父母通过一次电话,开过两次视频。“一般都是尽量抽空报个平安,但忙起来也顾不上跟家里联系。”

“云监工”火了后,数万网友涌进直播平台观看“两山”医院建设进度。于家罡的父母同样一天到晚盯着屏幕,有时他们会问:“你们的施工区在哪儿?网上能看到你吗?”但他往往没有时间仔细解答。工程结束后,他计划休次年假:“今年春节没能好好陪陪他们,等疫情过去,带爸妈去旅旅游吧。”

2月19日,于家罡回到青岛。3月3日,结束14天隔离期。至此,他离那段建设“两山”医院的时光好似越来越远。可一个人独处时,那些片段又会一点一滴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不会忘记的,这段经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