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疫情恐引发粮食危机,中国的「秘密武器」藏不住了……

2020-04-01 07:53 来源:视觉志
分享到:

作者丨山野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不寒而栗。

联合国农粮组织多次发出警告,受疫情和蝗灾影响,全球或出现粮食危机。与此同时,多个国家宣布「禁止粮食出口」。

埃及停止出口豆类产品;

越南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约;

哈萨克斯坦禁止出口小麦、土豆、红萝卜;

其他粮食出口国也保持观望,随时调整出口政策......

很多人以为,「吃不上饭」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是你要知道,中国的粮食形势同样值得关注。
我国部分粮食需要进口(如大豆),其他国家的“断供”将会影响到我们。与此同时,草地贪夜蛾司在云南边境处伺机而动,很可能威胁我国粮食生产。
一切仿佛蝴蝶效应,人类命运牵一发而动全身。
草地贪夜蛾啃食的农作物👇

面对种种迹象,有人开始在网上担忧:“我们需要屯粮吗?”
说白了,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如果不依赖进口,我们的口粮够不够吃?
相信这篇文章会告诉你答案。
01
养活14亿人口,究竟有多难?
据统计:中国人口占世界1/5,耕地面积却不到世界的1/10。每天,中国人消耗177万吨粮食。如果用中型货车运输,首尾相连相当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
人数多、食物消耗快、耕地面积有限......如果粮食不够吃,中国就要依靠从其他国家进口。可这么大的需求量,国际社会不免有些担忧。
“中国人要是把世界粮食吃光了,该怎么办?”
1994年,世界观察研究所发布《谁来养活中国》,报告中说:
“中国正在以极其危险的速度,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粮食需求急剧增长,粮食产量却不能同步增加,中国未来的粮食将大量短缺。到那时候,谁来养活中国?”

面对这样的质疑,30年来,我们一直在用实际证明:
中国人不需要靠任何国家来养活,我们靠的是自己。
首先,我们有「四大粮仓」坐镇: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三角平原。
因为它们的存在,中国水稻总产第一,单产世界领先,自给率接近100%。这意味着,“中国人吃的几乎每一粒饭,都是自己种出来的。

不仅如此,我国的小麦和玉米自给率,均保持在98%以上。
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口粮就算不依靠进口,也能自给自足。

粮食危机一旦爆发,最害怕的应该是「粮食自给率偏低」的国家。它们无法产粮自给自足,只能从别的国家购买。
比如日本,小麦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韩国的粮食自给率更是屈居倒数,仅仅25%。很多国家为了一味地发展经济,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在这方面,不得不感慨中国人的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
无论经济如何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势头如何强劲,我们始终保持粮食安全战略,守护着最基本原则——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所以每当危急时刻,中国的粮仓都可以挺身而出,为风暴核心的人民兜底。
汶川地震,新冠疫情,源源不断的米面菜肉从各大粮仓、菜篮子、养殖场运往灾区。
因为无论何时,我们都知道:
“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粮食关乎民生大计,中国人要将吃饭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02
然而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土地是有限的。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绿水青山,还要保持耕地效率。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实在是挑战。
所以自古以来,我们不仅要在肥沃土地上种出高产高质的粮食。
还需要借助农民的勤劳和科技的力量,化腐朽为神奇。

为了将占国土面积2/3的山区和荒滩荒地改造成耕地,为了喂饱更多人的肚子,农民和科研人员真的很拼!
中国存在大范围的盐碱地,许多盐碱地无法产粮,农民只能依靠刮土地上的盐卖钱。
1970年代,为了让这里种上庄稼,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扎根于此,决心彻底治理。

科研团队通过改善当地水利设施,让这片又涝又旱的土地第二年就种出了庄稼,也让这里的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曾经的黄淮海平原,农业条件并不好。灾害频频,产粮低迷。
为了改造它,2亿农民和1000多名科研人员将自己的20年时光倾注在这里,通过改造土壤环境,让这片土地蜕变成中国农业主产区。

为了将寸草不生的沿海滩涂变成良田,南京农大的科研人员在此深耕多年。他们在滩涂上修建鱼塘,利用自然力量改良土壤。
你根本想象不到这群人有多机智:用水的重力挤压盐分,用鱼排出的废物变成土壤肥料,用卖鱼赚的钱发展经济、补贴农民,简直是多管齐下,一举多得。

这种将科学利用到极致的态度,让许多中学文凭的人发家致富,从此改变命运。

10年磨一剑,当年的鱼塘如今已收获庄稼。
在中国,变废为宝的案例,实在太多了。
我们可以在酒泉的戈壁滩上种菜,让绿色蔬菜从石头缝里破土而出。

我们可以让农作物不受季节影响,野蛮生长。
比如在西北多个省市的荒漠上,建造日光温室。
通过科技手段,改变蔬菜生长的温度环境。让它们在秋冬季节继续种植,源源不断供应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曾经,北方冬日的严寒不利于蔬菜生长,可日光温室却突破了季节的限制。
山东寿光有5130个日光温室,让这里成为声名远扬的「菜篮子」。

这一技术的普及,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国。

荒地、盐碱地、戈壁滩、沿海滩涂......那些了无生机的地带,如今成了酝酿粮食和农作物的摇篮。
我们之所以吃饱饭,之所以从未想过能不能吃饱的问题,是农业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日以继夜的努力。
一切看似理所应当,却又是来之不易。

是他们凭借智慧和勤劳,打破外国专家的偏见和担忧。

03
提起吃饭的问题,不得不说一个人。
袁隆平。
在一次采访中,袁老说这一代年轻人是幸福的,他们没吃过缺粮少粮的苦。
因为贫穷年代的饥饿和绝望,你根本不敢想象。
后来,杂交水稻的技术喂饱了中国人的肚子。如今我们有充沛的粮食储备,足矣帮助我们度过突发的危机和难关。

可袁隆平的志向远不止于此。
他愿意将中国技术推广给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世界性质的粮食问题。
他还在非洲普及杂交水稻,让当地原本每公顷3吨的产量,变成了10.8吨。这样的突破,挽救了太多因饥饿死去的非洲百姓的生命。
全球化时代,没有国家是一座孤岛,只有当贫困国家的人民吃饱肚子,才能减少战乱和死亡,让世界趋于和平与稳定。

所以,回到文章最初的那个问题——
“我们还会为吃饭发愁吗?”
再次引用袁隆平先生的回答:
“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说完,89岁的袁隆平长呼一口气,如释重负。
关于粮食有多重要,听听袁老怎么说。👇
(28秒视频)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
正因为懂得粮食的重要性,才有今天的中国,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达则兼济天下,我们不仅喂饱了自己,还要帮扶其他国家。
各国禁止粮食出口
我们之所以不用担心
离不开中国人的深谋远略
老人说:饮水思源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