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青岛高新区:立足“硬核”科技 释放“逆势”发展潜力

2020-04-16 11:17 作者:任俊峰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4月16日讯(记者 任俊峰 通讯员 刘裕)长光禹辰连接10余个意向订单,多光谱相机销量逆势上涨;北斗产业蓬勃发展,青岛光电工程研究院承担国内首个北斗海洋信息中心的建设任务;致力于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专精特新企业元启智能一季度营收比去年同期稳中有进……复工复产以来,青岛高新区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逆势而上、转危为机,产业发展逐步企稳,在这片创新沃土上走出了一条逆袭突围路,用自身“硬核”技术能力展现复工复产新气象。

依靠“硬核”科技频接订单

“最近收到了十几个意向订单,研发工程师正加班加点,争取赶在本月底前达到产品销售状态。”疫情之下,多光谱相机新产品一经面世便如此受市场欢迎,这出乎了长光禹辰信息技术与装备(青岛)有限公司的预料。为了交付订单,CTO杨斌和同事们放弃清明假期休假,来到室外紧锣密鼓地进行新产品的性能测试。

长光禹辰是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和青岛高新区共同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疫情发生后,公司的研发进度受到很大冲击。“一是工期延迟,难以进行室外应用场景测试;二是无法与合作单位进行软硬件联调,延迟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进度。”杨斌告诉记者。面对困难,他们选择主动出击,自2月10日就开始恢复研发,凭借公司拥有的技术优势,通过居家办公、分散办公等方式争分夺秒把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

据悉,长光禹辰自主研发的多光谱相机MS600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并通过产品升级首次实现了国内行业级多光谱相机与国外主流产品技术“并跑”。此次推出的新产品则是基于多光谱相机深度定向研发的罂粟原植物实时识别与定位系统。预计将为公司新增上千万元的销售收入,成为企业产品的一个新亮点。

一众企业紧抓机遇逆势发展

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这些“硬核”企业面前,疫情带来的困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正是众多青岛高新区企业的缩影。

乘着全省九大攻坚行动中“科教改革”的东风,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逆势而上,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组建,并承担了国内首个北斗海洋信息中心的建设任务。“我们一直在尝试高精度海洋区域定位方面的工作,只有平时将技术积累放在首要位置,才能在关键时刻化危为机、化‘疫’为机。”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斗导航研究室主任杨军平说。

而在青岛高新区另一座厂房内,信号灯闪烁,机器声轰鸣,一套电表自动化生产线马上下线。该生产线可将电表零部件组装成品,焊接、刻录、打螺丝、耐压、初调、复校等各步骤均为自动化生产,并对组装中的每一步骤进行记录和追踪。

“有了这套生产线,原本需由几十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3到4人即可完成,人均产能提升数倍。”元启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聚焦于提供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疫情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倒逼产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级,公司紧抓机遇、主动出击、线上洽谈,使得一季度营收比去年同期还有所增长。

政策汇编网格服务亮实招

核心技术与行业需求、客户应用的深度融合是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前提,而正是在青岛高新区这片沃土上的不断沉淀,才铸就了全面复工后的跨越式发展。

在“高新区蓝湾防疫微信群”内,蓝湾智谷园区企业第一时间收到了园区网格员于超发送的政策汇编“一本通”。“以前公司项目申报费时又费力,走了不少弯路,现在有了政策汇编,不仅申报思路更加清晰,而且与管委部门对接的针对性也更强了。”园区一企业负责人说道。按图索骥,不少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一本通”带来的便利。

翻开青岛高新区汇编的这本“一本通”目录可以看到,租金减免、降低税费、鼓励技术改造、生产活动支持、落实账款履约、加强企业服务、提高财政资金支持等各项政策精准助力企业保经营稳发展。各政策文件分类梳理、系统解读,以“标签化”的政策卡片形式汇编成册,方便青岛高新区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快速检索查阅。为进一步把政策送到企业“家门口”,80名网格员奔赴企业一线,与园区及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实地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及存在的困难,为他们纾忧解难。

青岛高新区管委各部门懂政策善服务,企业则更了解自身经营发展需求。只有政企双方进行充分的信息传递,才能推动利企政策加快落地,推动全区加快发展。春雨过后,青岛高新区科技企业正迎来新一轮樱红柳绿。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