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青岛计划这样站到“第一排”

2020-05-07 05:4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对于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来说,海洋是这座城市的突出优势和特色所在。

拥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大批“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聚集了全国近30%的涉海院士、近1/3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青岛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一直都是国内的佼佼者。

然而,随着深圳、上海等城市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消息传来,尤其是深圳提出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海博会)永久“定居”深圳,包括青岛在内的众多沿海城市都有了一种紧迫感。

5月6日举行的经略海洋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上,青岛明确提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这对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仅要具备国际航运中心在航运、贸易、物流以及相关服务业方面的优势,还应该是海洋金融、法律等高端海洋服务业的领导者,海洋科学技术和海洋发展体系的创新者和引领者。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也将在促进海洋产业发展,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蓝色经济国际辐射力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一话题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青岛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哪些短板要补?面对深圳等城市在海洋领域的强势崛起,青岛如何重塑优势?

blob.png

1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争

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去年8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特别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在此之前,深圳也早就提出了要加快建设“十个一”海洋工程。

与上海、天津、青岛等城市相比,无论是海洋经济规模还是海洋科技领域,并不占优势的深圳,为什么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评价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至少有五大类指标,分别是航运中心、海洋金融与法律、海洋科技、港口与物流、城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等。”全球海洋城市概念的提出者张春宇认为,深圳具有发达的产业能力、雄厚的腹地资源、明显的体制优势和活跃的市场氛围等优势,此外可以利用香港很多原有的海洋领域优势。

竞争不再含蓄,青岛必须有更高的目标,拿出更务实的举措。

2019年,青岛发起15个攻势,经略海洋攻势更是打响了第一炮——这场攻势就是要围绕海洋产业转型跨越、海洋科技创新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海洋港口提质增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滋养海洋文化根脉六场硬仗,推动青岛海洋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的国际海洋名城。

六场硬仗打出了什么战果?笔者从5月6日举行的经略海洋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上了解到,2019年,青岛海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56.5%,高于全市投资增速34.9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8.7%,较上年又提高一个百分点,贡献率再创新高。

2

青岛有哪些短板要补?

blob.png

质询会上公布的经略海洋攻势2020年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距离这个目标青岛还有哪些差距和短板?下一步应该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动物病害控制与病理生理学实验室研究员、致公党青岛市委副主委莫照兰十分关心的问题。

青岛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薛庆国说,在海洋基础研究和海洋经济总量上,青岛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与深圳、上海等城市相比,青岛的短板也十分突出。一是海洋经济规模偏小、质量不高。支柱性产业有待加强,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海工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仅占海洋经济比重的十分之一左右。二是科技成果产出与产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青岛的海洋科研人才大部分在科研院所工作,从事应用研究、产业开发的人才相对偏少,科研优势短时间内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三是涉海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此外,青岛距离世界一流港口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等等。

下一步青岛要争取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就要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打造顶尖的创新平台,推动已有的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争取尽快入列;建设海洋产业的集聚中心,在西海岸、蓝谷集聚大批高端科研机构和单位,同时聚集一批海洋信息产业,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工装备产业;继续推动区域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建设高效的集疏运体系,推进和沿黄流域城市海铁联运的深度合作,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上合组织国家拓展物流运输大动脉,真正使青岛港由物流港向贸易港转型。

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航运中心、金融与法律、海洋科技、港口与物流、城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考量。质询会上,多位质询人就直指要害、直面差距,提出了青岛与深圳、上海等先进城市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资本与市场化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提到,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城市聚集了大量的重大基础设施,这些城市无一例外现在都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未来的国家级科创中心。而青岛最大短板就是缺乏硬核的科学基础设施,这一短板如何补足?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青岛乃至山东省只有一个“科学号”科考船。面对这一“尴尬”,应询人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吕鹏说,青岛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争取在海洋领域拿到3个左右的大科学装置,形成一个大科学装置群,这样才能保证青岛的海洋科研继续独占鳌头,继续领先。目前全国各地有十多个城市喊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但是没有大科学装置群,没有国家实验室,这个争创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青岛有这样的底子,在大科学装置群和国家实验室的基础上,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在科创领域的中长期战略布局。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虽然在海洋科技方面不占优势,但在资本和市场上优势明显,并且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弥补技术劣势,撬动外地一些束之高阁的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在市政协委员、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马爱军看来,利用资本和市场实现海洋科研成果转化方面,青岛还有很大的空间。

薛庆国也提到,深圳与青岛最大的区别,就是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对一个成果来说,从实验室出来,小试、中试到适应市场,还有非常漫长的过程。青岛的基础研究投入主要靠政府,最多再有点基金。深圳是很系统化的,大量人员去挖掘、策划,国际化程度是比较高的,政府投入非常少,基金投入是要退出的、要上市的,同时还有创投风投,再到走向市场。

目前,青岛也在强化资本赋能,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8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金融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海洋特色板”,到目前挂牌企业数量已经达到40多家;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基金”,以及青岛鲁信现代海洋产业投资基金等多支发展基金;通过在青岛举办大型的论坛、展会,搭建要素互动平台,吸引了一批涉海项目。只有项目、资金和市场形成完整的一体,才有可能带动这艘海洋发展的巨轮往前行驶。

3

如何打好海洋这张优势牌?

blob.png

当青岛的海洋优势遇到深圳的海洋强势,青岛如何把账面优势变为硬核实力?

今年,“海洋攻势”的2.0版围绕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通过推动海洋“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大幅提升经济规模和投入增速。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5%,力争达到20%;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力争达到50%。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仅要具备国际航运中心在航运、贸易、物流以及相关服务业方面的优势,还应该是海洋金融、法律等高端海洋服务业的领导者,海洋科学技术和海洋发展体系的创新者和引领者。并以其完善的营商环境、完备的海洋产业集群和国际化的便利的生活环境,对领先的海洋产业、海洋企业和高端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能力和集聚能力。

今年,青岛经略海洋攻势也将从产业、项目、科技、对外开放、港口等方面集中发力——

做强海洋产业,助推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海洋服务业,推动现代渔业绿色协调发展。

做大“双招双引”,全力实施精准招引,搭建优质平台,抓好项目落地建设,集中推进总投资3660亿元的134个涉海重点项目建设。

做好科技创新,加快推进高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制定出台《青岛市科教产融合园区建设方案》,重点打造西海岸新区和蓝谷海洋科教产融合园区。

做深对外开放,高标准建设上合示范区海洋合作中心,加强海洋科技、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国际合作;突出自贸试验区海洋优势特色,推进自贸区19项海洋经济试点任务落地。

做高港口能级,着眼于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放大港口辐射带动功能,推动青岛港由门户港、物流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升级,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完善提升现代港口功能,创新发展港航服务业。

……

逐梦深蓝,聚力攻坚,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足马力向海洋进军。变危机为时机,变压力为动力,抢抓新一轮海洋发展机遇,青岛已经在路上。

作者 佳音 策划 沈默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