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虎猴子蜥蜴……当上“地震哨兵”
岛城的地震监测网络中,有一群特殊的“监测员”,它们是猴子、老虎,乃至身边普通的家禽。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5月8日,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在“加强青岛市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网络问政时表示,全市共有132个宏观地震监测点。在这些监测点中,动物、植物、地下水、地电等都作为地震宏观前兆进行监测。
动物成了“地震监测员”
记者从青岛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共有132个宏观地震观测点,观测动物、植物、地下水、地电等宏观前兆。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是岛城骨干地震宏观前兆观测点之一,曹玉则是该园区的地震宏观前兆观测员。 2011年兽医专业毕业的他在园区当动物饲养员,如今他已经与野生动物打了9年交道。“2015年,园区加入地震宏观前兆观测点,我们这里的环尾狐猴、东北虎、蟒蛇、绿鬣蜥、蓝舌石龙子等都是主要的地震监测对象。”曹玉告诉记者,根据相关资料,地震前动物会表现出一些前兆,犬科、猫科动物会狂吠、躁动不安,不回圈窝。灵长类动物会上蹿下跳不愿进食。蟒蛇、绿鬣蜥、蓝舌石龙子这些两栖爬行动物异常表现更加明显。如在冬天,蛇会结束冬眠提前出洞,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会到处乱窜,甚至会对饲养员进行攻击。
曹玉带记者来到环尾狐猴展区。这是一处露天展区,在展区的东侧立着一根灯柱。据曹玉介绍,上面的高清探头是专门监测动物日常活动的,视频影像直达地震监测部门。
“环尾狐猴对人十分亲近,饲养员进入该区域后,这些小家伙就会爬到饲养员的肩膀或头上要食物。如果小家伙们不愿进食或对饲养员疏远,那就不正常了。”曹玉说,他们和动物朝夕相处,对动物的生活习性非常了解,一有不正常的反应就会马上察觉。他们首先要排除动物们的生理问题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这些因素之外的异常行为都要立即上报。而平时,即便动物无异常行为,观测员也要通过系统进行记录。
据青岛市应急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郭玉贵介绍,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生物异常比较常见。生物异常包括动物异常和植物异常。动物通常会出现惊恐不安、脾气暴躁等现象。据历史资料和现代实地调查,在大地震发生前数日或几小时,一些动物往往会出现惊恐不安、狂奔乱叫、萎靡不振、不进食等行为异常现象。但并不是说凡有动物异常就一定有地震发生。由于季节变化、气候影响、环境的改变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活动及病理情况等,都有可能造成动物的行为异常。所以,动物行为异常反应并不都与地震有关。
地震预警系统预计2022年投用
记者了解到,动物行为异常仅仅是地震预测的辅助手段。我市自2007年就开始建设地震前兆台网,它是通过专用前兆仪器设备,捕捉地震发生前的电磁异常、地应力异常、地下水温变化等,结合监测资料对未来将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测。“地下水能直接反映岩石圈中承压含水层的动态变化和携带大量地壳深部元素变化信息,提供地壳应力变化情况。”青岛市地震监测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观测地下水温变化,是当前比较广泛应用的重要预报方法。另外,利用埋设在地下一定深处的测试元件测定地下应力的异常变化来预报地震的方法,是一种较直接、可靠的监测预报手段,磁场异常也是发生地震的前兆。
据悉,我市已建成测震、前兆、强震观测台网,以及宏观观测网络,目前正在进行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网络项目规划的设计,该地震预警系统预计2022年可以竣工投入使用。“地震预警系统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方面有很大作用。”郭玉贵介绍,如果在地震横波到达前几秒钟发出预警信息,就理论而言,哪怕只有几秒的时间,也可挽救很多生命;有关企业或机构也可以利用这短暂的时间采取一些紧急措施,如对天然气、石油管道、核电站、高速列车等及时停止运行。国内学者给出了地震预警时间和人员伤亡关系的理论预测:如果提前3s预警,人员伤亡比可减少14%;提前5s,伤亡比可减少22%;提前15s,伤亡比将减少53%。而日本实时地震情报利用协议会(REIC)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日本,如果提前2s获得警报,死亡人数可减少25%;提前5s,死亡人数能减少80%。
今年青岛已发生4次地震
据介绍,青岛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地震以小微震为主,2019年青岛行政区域共发生地震6次,分别为2月26日田横岛附近海域M1.4级,3月19日城阳区M0.1级,4月9日即墨海域M0.8级,6月11日莱西姜山镇M1.0级,6月19日莱阳莱西交界M0.8级,11月13日平度同和街道M2.1级。2020年青岛行政区域共发生地震4次,为2月21日莱阳莱西交界M1.4级,4月24日西海岸新区M0.9级,4月27日即墨近海M0.8级,4月28日平度兰底镇M0.5级。
“青岛历史地震比较少,最大地震是1506年即墨鳌山卫发生的4.7级地震,时间较近的为2003年6月5日崂山王哥庄发生4.2级地震。但我市仍存在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可能。”郭玉贵介绍,青岛市地质构造较复杂,被北东向郯庐强震活动带、北西向燕山-渤海强震活动带和北东向南黄海强震活动带环绕,北东向牟平-即墨中强地震带贯穿。 1668年7月25日位于郯庐地震带的郯城发生8.5级地震,对当时的青岛破坏烈度达8度之强,即墨、胶州、平度、胶南等地死亡数百人。
教你一招
遇地震时这样应对
“自救互救是有效应对破坏性地震的关键,事实表明在地震应急中获生的绝大多数人员靠的是自救互救。”郭玉贵表示,现在办公楼和住宅楼多为高层建筑,震时应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凡是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建设、验收的建筑,均能有效抗御相关地震。避震位置至关重要。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结实的家具下和承重墙根都可作为临时避震场所,最好找屋内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地方(如厕所)或金属管道密集的地方。郭玉贵强调:不能滞留在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更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电梯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灾。
目前,全市共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40处。包括市南区八大峡广场、市北区海琴广场、李沧区文化公园、沧口公园、青岛西海岸新区市民文化广场、城阳区世纪公园、即墨区墨河公园、崂山区国信体育中心、莱西市体育中心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相关链接
家庭应备有地震应急包
家庭应备有应急包,有备无患。地震应急包是在地震灾害发生时以及灾害发生后,提供用于维持生命的食物、饮水、药品及简单的生活和求救必须品的应急包,外包具有防水、阻燃和防潮功能。应急包内建议配置: 1、生活日用品,如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超薄保温雨衣等; 2、必要的常用药品:内服药(感冒、止泻、消炎)、外用药(如绷带、胶布、创可贴、止血带、碘酒、消炎粉)等; 3、照明用品:如应急灯、自动充电电筒、蜡烛、防风火柴等; 4、逃生用品:如应急逃生绳、小型兵工铲或多功能工具、简易防烟面具、锤子、哨子、收音机等; 5、重要的文件和现金:保证在自动取款机、银行和信用卡体系瘫痪时,有现金可用;保存信誉证明、身份证和一些重要文件的复印件如存折、保险单和财政记载等; 6、防灾应急手册、应急卡片(受困人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姓名、自己和家人的血型等)。
本版撰稿摄影记者 于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