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0年5月24日6版
青岛:打造世界互联网之都
□高宏亮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随后,相关部委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主要包含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三个方面七大领域。
在这一背景下,青岛明确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并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应该说,“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符合中央要求,紧跟时代潮流,切合青岛实际,并与青岛的各项战略安排一脉相承。
一、以“五新”为核心要素的工业互联网是符合经济全球化的新型生产力,也是增加抵御世界经济逆全球化韧性的重要力量,工业互联网之都是这种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全球化由生产力发展的内生力量推动,为实现更高的效率和利益而产生,是经济的本性和规律所决定的。当前,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入,生产组织把工业生产流程分解为各个价值链环节,工业化流程也随之配置到成本更低、更为经济高效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以泛在互联、全面感知、智能优化、安全稳固以及“端管云”为主要特征的工业互联网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通过人机物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工业互联网成为增加世界经济逆全球化韧性的重要力量。
笔者认为,新能源、新材料、新连接、新安全、新算计这“五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要素。
“新能源”将为工业互联网的“全面感知”提供可实现的能源支持。面对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的海量终端,工业互联网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进行感知和指挥调度,包括人员、机器、原料、工艺流程和环境等工业资源状态信息。一方面,海量的终端采集要保证低功耗的长时间待机;另一方面庞大数据量的计算、传输和基站本身更要消耗巨量能源。显然,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必将推动能源产业的变革。
“新材料”将在感知、操作等多个维度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瓶颈。感知方面,工业互联网对材料灵敏度、数据精度提出要求;操作方面,机器人在高温、有害环境的广泛应用,必将带动不同属性新材料的诞生,高强度、抗辐射、延展性、高韧性、耐极温的新型智能材料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连接”将为工业互联网的“泛在连通”提供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支持。工业互联网的物物连接,带来多节点的接入,预计2020年物联网的节点规模将达到百亿级,视频数据的接入与分析对流量与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轨卫星网络成就的天地一体“新连接”,将实现对地球表面占比达84%的非人类居住区域,如海洋、沙漠、冰川等的覆盖,这支持了工业互联网的低时延、广覆盖,为全域无人驾驶创造了可能。
随着政府、军事、工业、家庭消费及个人消费等产业链各个生产环节和生产要素的数字化,人类社会公共治理将面临“新安全”的挑战。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的中国速度,是工业互联网数据支持下物资调度、建设效率的提升,保障了生命安全;春节期间对人员流动的精准控制,是工业互联网数据支持下政府治理、社会管理效率的提升,保障了社会安全。未来,工业互联网将带来更大的价值,海量数据“入网”带来新的安全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安全保障手段,“互联”后的安全问题是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必修课。
“新算计”是工业互联网的“灵魂”,其中5G带来的边缘计算能力,使得数据在靠近用户的一侧实现初步处理后再传到云端,通过云端的算法与计算能力将计算后的指令回传,这将极大提升政府、军事、产业等各领域各环节的作业效率;另外,计算能力的提升将会充分激活冷数据与热数据的协同,进一步带动金融科技包括区块链、数字货币的发展。边缘计算、云计算与雾计算能力将会广泛惠及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等领域。
在此视角下,工业互联网之都是这种新型生产力的重要节点。所谓工业互联网之都,一方面,要有完善的人才储备和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这决定“工业互联网之都”的“云”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有立足当地,辐射全球的能力。通过全球“网”的辐射、服务,让“端”的应用遍地开花。
反观中国制造业,可以观察到几个极具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比如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以上海、苏州、宁波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以青岛、郑州、沈阳为代表的北方地区。这些产业集群在人员、技术、物料和上下游方面,已经培育出了完整的生态链,依托于此更易打造出工业互联网特有的“云”服务能力。可以看到,诞生于产业的“云”服务能力,不仅可以赋能本产业上下游及类似平行产业,更可能立足当地,走向全球,赋能各地“端”的应用。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年3月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约为3.1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约47.9%,占GDP比重为2.9%,对GDP增长的贡献将超过11%;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将带动超过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从“五新”视角分析可见,工业互联网带动经济全球化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如果说全球化是生产关系的话,工业互联网就是支撑未来发展的生产力基础,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推进,其作用会愈发显现且越来越大。
二、青岛成为工业互联网之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和人文资源
一是地利。青岛作为海洋城市,以港而立,面向日韩,早在建市之初,产业基因就镌刻在青岛这座城市之中,无论是造船、机车、橡胶等重工业,还是纺织、食品、家电等轻工业,青岛都曾取得过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后,青岛抓住了第一波工业化的浪潮,成为全国三大纺织工业基地,享有“上青天”的美誉。改革开放后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这“五朵金花”,使青岛的工业体系日趋完善。目前青岛工业体系已经涵盖我国41个工业门类中的36个,已聚集人工智能骨干企业近100家;青岛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多以工程应用科学为主,产业和科研基地得天独厚。
二是人和。指的是符合产业协同发展的人文资源。青岛身处齐鲁大地、黄海之滨,既有孔孟之乡的儒家风范,又有滨海城市的开放胸怀,还与“工匠之都”德国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青岛人生来就有中西合璧血统,既崇文尚书讲礼仪诚信,又开放包容懂时尚浪漫,诚信经营、勇于创新、工匠精神、开放包容等品质兼具。去年,青岛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三化一型”干部队伍,让青岛干部适应工业互联网的特质越来越鲜明。
三是天时。2018年6月召开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中央确定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2019年8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揭牌,明确了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五大重点产业方向。加上青岛作为国家第一批5G试点城市、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城市的确立,这些为青岛布局工业互联网提供了政策洼地和发展腹地。
天时、地利、人和皆备,青岛以“端”、“网”、“云”等要素为关键着力点,开启工业互联网进程。比如在“云”平台的打造上,青岛今年先后两次对如何进一步集聚全球资源,打造赋能百业的生态云平台进行专题研究。在“网”的建设上,2020年预计5G基站累计达到1.5万个,能够实现青岛主城区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云”、“网”有了,智慧产品“端”在青岛、未来在全国、全球呈现各类应用化场景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一直在路上
困境给创新者打开窗户,变化给后来者推开大门。过去一年,青岛市委、市政府通过发起15个攻势,开展“学深圳、赶深圳”,打造世界创投风投新高地等一系列组合拳,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一直在路上。
2019年2月21日,青岛市委明确发起15个攻势,这是青岛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前奏。其中“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是“世界互联网之都”的重要落脚点。“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提出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为工业互联网建设中所涌现的新兴势力提供了资本助力。“国企改革”“壮大民营经济”两大攻势为青岛原有产业体系补充能力、注入活力。“双招双引”攻势按照集群化思路设计产业链,确定了集成电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工程等14条核心产业链,加速了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培育。
围绕工业互联网之都特别是新基础建设,青岛先后下发《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明确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为主线,融合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汇聚人才、资本、技术、产业等资源,构筑以平台支撑的面向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新型产业生态,全面开启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进程。以5G基站为例,青岛市目前建成的5G基站超过10000个,建设进度位居全国前列。
围绕“五新”,青岛的各类企业和生产主体一直在进行着各种有益探索,并取得明显成绩。双星利用“新连接”打造了全球轮胎行业首个全流程工业4.0工厂,实现了生产的智能化、个性化;同时,创建智能轮胎新材料的产品模式,“双星轮胎,智能走世界”正在变成现实。青啤借“啤酒”产业生态圈排产、配料、物流全部实现智能化连接,300多个啤酒品种的生产可随意转换。青岛啤酒的生产从登州路辐射各地工厂,“青啤云”控制品质一致。特来电在着力打造“新能源”代表性企业,全国推广智能充电网建设,所有充电桩接入“特来电云”,深度链接人、车、能源,将车联网、能源网、互联网深度融合,并保持实时在线和高强度交互,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此外,四方机车、海信空调、一汽解放、北汽新能源等数十家企业,都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智能工厂,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初步实现了数字化。
中共青岛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提出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学深圳、赶深圳”,派出体悟实训队伍驻深圳学习体悟。截至目前,已有三批累计457名体悟实训干部,每批为期3个月。实训的深圳承接公司大部分都与工业互联网相关,其中商汤科技、云天励飞、竹云科技、智物联、越疆科技等更是工业互联网领域新兴玩家的代表。成立青深企业家联谊会,加强两地交流,也是国内首个以两个城市为依托组建的商会组织。来自腾讯、正威、中兴、前海母基金、平安证券等100位深圳企业家,海尔、海信、青岛啤酒、新华锦、特锐德等100位青岛企业家加入联谊会,其中一半以上是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企业。青深企业家联谊会为企业间的交流提供了更直接的平台,资源的流动与对接对工业互联网在两地的发展都产生极大的推动,相应的商会、学会、媒体也在不断提升青岛工业互联网建设的精气神。
类比深圳,青岛传统工业企业债权方式的融资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与新兴企业成长中对资本的需求。去年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召开,青岛出台“支持创投风投十条”,标志着青岛私募股权基金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年实现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增速全国第一。目前,基金投资青岛的产业项目累计超过200亿元,青岛上市公司新增9家,这足以见证青岛欢迎资本,资本青睐青岛。
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资本链必然也会跟着产业创新重构而重构。2020年5月9日,“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成功举办,大会在疫情下提出“国际合作新平台、科创产业新机遇”的理念,旨在吸引更多来自全球资本的合作机会。可以看到,创投风投、股权投资已经成为青岛创新创业发展最强有力的支持,为快速推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这些为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快速推进搭建了极具优势的金融和资本平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区域布局和赋能脚步的加快,借助泛在物联、知识沉淀、大数据分析、生态聚合、安全保障等5大能力,海尔卡奥斯平台已成长为比肩美国通用电气和德国西门子的全球三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在全国建立起7大中心,覆盖12大重点区域,聚集了3.4亿用户和390多万家生态资源,成为山东省政府首推、企业首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想象,继“五朵金花”之后,未来随着海尔、双星、青岛港等“五朵祥云”甚至更多“祥云”的打造,通过各类专业云服务,依托5G基站、低轨卫星等“网”链接赋能,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实现互联互通,各类“端”的应用花开全球,青岛世界互联网之都的地位可见一斑。
四、对青岛创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建议
(一)坚持15个攻势不松懈、力度不减
后疫情时代,青岛更要上下齐心,万众一心,既要有冲锋爬坡的勇气,又要有耐得住寂寞的静气。抓住15个攻势不动摇、不放松,不断挖掘15个攻势与“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的契合点,发挥已经形成的工业基础与优势,充分利用海尔、海信、青啤、双星、青岛港等工业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龙头的势能,差异化、个性化加速培育“端网云”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链,逐步形成赋能全球的能力。
(二)结合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发展,将“学深圳、赶深圳”进一步推向深入
要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有足够耐心和包容。深圳在消费互联网和金融产业发展中勇立潮头,也诞生了腾讯、华为、富士康等优秀企业。青岛依托家电、集成电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等制造业基础,已经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中获得了良好的卡位,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深圳的企业扶植、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经验,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蓄足青岛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增长动力。
(三)加大创新金融手段,凸显创投风投对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推动
看见未来才能走向未来。随着今年创投风投大会的召开,青岛在资本运作中要继续转变观念,进一步优化创投风投在青岛聚集的生态,加大创投风投支持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的力度,多方吸引资本,保持发展势头,让青岛成为新型工业的战略高地。同时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混改,发挥青岛国有企业的顶梁柱作用,进一步助力青岛加快发展。
(四)优化营商环境,聚人气、聚财力,“请进来”的同时“走出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家打造“舒服”的创业氛围。既要通过双招双引“请进来”,又要围绕互联网之都建设“走出去”,对外提供成熟的“云”服务能力,立足青岛,辐射全球,履行好“上合组织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使命,努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巨大的变革正在进行中,任何深刻的变革与变动都是机会,也必然意味着承受与担当。工业互联网是符合全球化的新型生产力,是增加抵御逆全球化的重要韧性,工业互联网之都是工业互联网这种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加大布局新基建、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是当代中国为世界做出重要贡献的窗口期。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是青岛的机遇,也是中国对世界的担当! (作者为青深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