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市北区构建三级人社服务平台 推动基层人社平台建设

2020-06-11 18:11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 6月11日讯 为积极回应新时代办事群众对人社服务的新需求新期盼,提升基层人社服务质量,大力促进基层人社平台效能提升和作用发挥,市北区通过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打造基层人社服务品牌、创建省级四型就业社区等方式建设市北区区-街-社区三级人社服务平台,多维度地构建人社服务体系,形成了区街综合柜员通收通办、街道服务品牌引领、社区助力就业的人社三维服务联动。

近年来,市北区人社局在区级人社综合服务大厅率先打造了全市首个区市级综合柜员制人社服务平台,22个街道人社中心也已完成服务品牌的创建工作,省级“四型就业社区”市北区已累计认定60个社区,认定数量连续三年领跑全省各县区市。

区级改革引领,打造综合柜员服务

优化服务架构。顺应“互联网+”趋势并依托全市人社服务“三化”系统推行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各街道则结合了民政、残联、计生等工作信息库,建设街道民生服务大数据平台,将人社服务融入城市治理网格化,进一步丰富了民生服务链。除此之外,大厅打破按业务设置窗口的条块分割,通过“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核”的业务办理新模式整合窗口,在区人社综合服务大厅规划了12个综合服务窗口,涵盖就业、创业、人才、劳动关系四大类服务项目,每个窗口均可“通收通办”各项人社业务,使办事群众不再为选择窗口而犹豫犯难,极大缩短了排队等待时间。精简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后台,增强了业务分类审核审批和监督控制环节的力度,实现了窗口服务提速与提质同步。各街道人社中心将原来按失业人员管理、退休人员管理、创业服务等业务类别分设的窗口优化为综合服务窗口,方便群众在任意窗口办理全部人社业务,真正实现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提升服务标准。对标群众满意,持续加强窗口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统一服务事项和工作规范,明确服务质量、效能监督等标准,完善工作交接、内部控制、问题反馈等工作全链条管理制度,以标准化保障全区所有的综合柜员同质高效服务。除标准化建设外,还全面推行人社业务快速办结制度,将面向社会提供的业务全部纳入快速办结范围,实现“即时办结”项目当场办好,“限时办结”项目提报材料后按时办好,且杜绝了逾期超时,有效提高了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实行“综合柜员制”以来,市北区的人社业务办事环节缩减了30%,各业务环节用时平均缩短90%以上,街道各项人社业务日办结数量较以前提高了近50%,做到了群众办事“少跑腿”,甚至“零跑腿”,群众满意率显著提高。

创新服务模式。倡导智慧服务,以“外在多元、内在统一”为原则,为每个窗口配备了高拍仪、五合一读卡器、打印复印一体机等智能化设备,创设自助服务区并逐步丰富完善自助服务设施,在大厅全市首家安装配置了人社系统自助服务一体机,积极推广网上办事大厅、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QQ群等线上服务渠道,打造了群众身边的线上“综合柜员”,方便了群众自主化、个性化办事,实现了自助服务和柜员服务相结合的业务经办新模式,真正让群众好办事、快办事、不添堵。倡导贴心服务,开辟“帮办代办”窗口,配备专职人员,特别针对现场办理业务行动不便的群众或其他特殊群众,为其提供无偿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服务,包括解答咨询,协助准备、代收提交申请材料,督促窗口在承诺时限办结服务事项等,用“店小二”“保姆式”贴心服务,变“企业群众办”为“政府办”,真心实意让群众少跑腿。推行非工作时间政务服务(延时服务、含午间服务、双休日服务),提供现场即办、帮办代办服务、业务咨询服务、自助办理服务,满足群众错峰办事需求,不断提升群众对人社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街级模式创新,推行人社品牌创建

因地制宜,论证定位。为树立22个街道人社服务的工作亮点,充分展示全区各街道人社服务平台的良好服务形象,向社会及服务对象更好地传达人社工作理念,提升群众服务满意度,各街道人社中心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第一工作标准,聚焦品牌引领,在服务提升上发起攻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开展品牌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工作目标和意义,最终论证了品牌的定位和内涵,确定了品牌标识,将品牌创建工作与人社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有机结合。对现有品牌能适应目前需求的品牌进行深化和升级,力争使品牌文化深入居民心中,以品牌的力量提升基层人社公共服务水平,为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夯实基础。

精准服务,打造特色。为促进服务模式创新,培育出叫得响、有内涵、有影响又深得基层和广大群众认可的人社平台优秀服务品牌,秉承“一街一特色”的创建理念,各街道人社中心聚焦自身创建优势,打造各自的特色服务品牌。“i创业”、“高校毕业生私人定制”、“就业动车进社区”、“就业专属管家”、“真情培训·助力起航”以及就业困难人员“V定制”等服务品牌,基本涵盖了人社工作的各项领域,以品牌的力量提升基层人社公共服务水平,为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夯实基础。

宣传展示,深化创建。为扩大品牌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将创建工作的有效做法制度化、成功经验长效化,多途径地对各街道人社中心品牌进行宣传。不仅通过印刷发放宣传彩页、刊登微信公众号等传统的平面宣传方法来对品牌进行展示,更筹备拍摄了行风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国70周年等微视频,对各街道人社服务品牌进行推广,宣传品牌创建的重要意义、经验做法和主要成效,在全市各区市人社系统首推,扩大品牌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引导作用,助力全区基层人社服务效能提升。

社区助力就业,创建四型就业社区

“四型就业社区”以城乡社区为主体,是充分就业、积极创业、智慧就业、标准服务在社区的“大融合”。其中,充分就业是指有效促进社区内劳动年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基本实现就业;积极创业是指积极支持社区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成功自主创业或返乡创业;智慧就业是指基本实现互联网、物联网等智慧化信息手段在社区就业创业服务中的全面应用;标准服务是指全面推行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在社区的实施落实。

助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围绕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多元化就业需求,打造精准化人社服务,落实大学生基层成长计划,强化就业见习基地管理,积极开展“援企稳岗护航”等专项行动,去年开展“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111场,提供就业岗位7.3万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完成全年指标的22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239人,就业率达到92.7%。

深层激发全区创业活力。发挥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依托智慧就业、互联社区资源、社区共享网格化管理、构建社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新格局等创新做法,开展“乐享创业·筑梦市北”系列创业服务活动,“定制式”指导窗口一线增强创业服务能力,为企业“面对面”送去优惠政策,帮助更多创业者享受到政策红利。全年全区政策性扶持创业7578人。

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范围,积极探讨技能培训新模式,在海伦路街道北岭山社区建立了社区培训点,并在延安路、海伦路、湖岛、四方等街道部分社区因地制宜组织技能体验课堂,方便劳动者就近就地学习技能提升能力。成功举办第3届市北“工匠之星”职业技能大赛,组织技能培训进社区公益课堂21期,完成各类培训1.25万人。


试点推行人才专员制度。结合街道和社区现有网格,尝试将人社工作下沉到底,逐步将网格内的居民、企业全部纳入其中,实施人社工作的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服务管理,使人社工作服务下沉、职责明确、资源整合、运转高效,以便更清晰地了解辖区居民、企业的人社工作需求情况、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就业人才专员服务“零距离”。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