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6月11日讯(记者 朱颖)11日上午,随着一声清脆的长笛,黄海水产研究所“蓝海 101”号(国内最大的渔业科学考察船,又称“渔业航母”)缓缓靠岸,驶回深海基地码头。这标志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黄渤海科学考察实验研究(NORC2020-01)共享航次(以下简称“渤黄海共享航次”)春季航次圆满完成。
本航次一大亮点是为3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提供共享服务,85%项目负责人都在40岁以下,都是活跃在海洋领域科研一线的青年骨干力量。可以说,一个航次,承载着青年人的科研启航;一个航次,承载着青年人的海洋梦。
航次自5月30日从青岛启航至6月11日返航,累计航行13天,航程2800海里,完成科研调查站位66个、收集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学以及其他现场观测数据,共计21298个,为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渤黄海海域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的变化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打好渤海治理攻坚战,做好黄渤海褐潮、绿潮预警、防控和治理提供了科学基础;同时,多学科交叉为黄渤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濒危野生动物关键栖息地修复另辟蹊径。
黄海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宪勇到国家深海基地码头迎接,对本航次的顺利执行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本航次船上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严格到位,保证了各单位各项调查任务有序开展,并对参加本航次的所有人员以及积极备航的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对全体人员在航次过程中不畏艰险、团结协作、求实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表示赞赏!
航次调查内容面向海洋科学研究国际前沿,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为保证航次获取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在航次开始之前多次征集各位搭载项目负责人的数据需求,并召开专题网络视频会,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刘保华研究员、项目跟踪专家袁东亮研究员、基金委资料共享服务中心主任苏天赟高级工程师等与会指导,根据各位项目负责人意见和建议,以及各位专家的指导意见,航次项目组本着“科学问题”主导的理念,积极支持了航次断面以外关于黄渤海褐潮起源问题的探索,相关采样及后续分析将为该难题的解答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航次核酸检测封闭之前,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辛福言到船对各搭载兄弟单位的科研人员的支持表示感谢,再次强调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全体人员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此次共享调查任务。
航次的执行过程中,采用了单人单间入住、错时分餐、定时消毒和每日体温测量等有效疫控措施;“蓝海101”号禹昊船长和本航次首席科学家时永强博士24小时在岗,将防疫工作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