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6月30日讯(记者 朱颖)30日,青岛国信胶州湾交通有限公司开展了胶州湾隧道通车9周年暨隧道安全日活动。记者从安全日上获悉,通车至今,胶州湾隧道已安全运行3287天,累计通行车辆约1.5亿辆次,承载近6亿人次市民出行,为青黄两地市民的安全出行提供了24小时全天候保障,极大促进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和青岛同城一体化进程,加强了环胶州湾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为西海岸新区乃至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活动现场,青岛国信胶州湾交通有限公司回顾了九年来隧道的运营历程。公司曾主导编修国家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填补了我国公路隧道运营行业安全标准规范的空白,率先成为国内首家一级达标试点企业;国内首创互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隧e通”、并网国标ETC收费系统,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创建“三点值守”以及双盲实战演练应急管理模式,提升隧道安全保障能力。
隧道的安全畅通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参与,活动现场播放了胶州湾隧道事故案例及安全通行教育视频,将隧道安全通行知识进行了普及和宣贯。青岛•海底隧道博物馆作为安全及隧道知识普及教育阵地,也向到场单位发出了普及隧道应急安全知识的倡议,同时为庆祝隧道安全通行9周年,博物馆推出了三款极具纪念意义的隧道文创产品。
到场人员共同参观了青岛•海底隧道博物馆,了解隧道建设及发展历程、学习隧道安全应急知识、感受浓厚的隧道文化氛围。大家感叹真正体会到了胶州湾隧道九年来运营工作背后的艰辛和奉献,更深入了解了隧道应急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他们纷纷表示会将隧道应急安全知识及时传达到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同参与、建设“平安隧道”。
青岛国信胶州湾交通有限公司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提升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创新模式,夯实联动值守机制、搭建智慧隧道运营管理体系,为青黄两岸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市民安全出行提供一条安全、绿色、畅通的交通大动脉。
隧道通行保障问答:
1.隧道运营管理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通行车流量不断增长、交通事故多发,隧道全天候安全保障工作成为运营管理的最大压力。
隧道为密闭通行环境,在高密度车流量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极易引发火灾、多车撞击等严重次生事故,安全事故风险成倍增加。2019年8月19日发生在浙江猫狸岭隧道的车辆自燃事故,导致5人死亡、36人受伤;2014年山西岩后隧道因撞击事故引发车辆燃烧,导致40人死亡、12人受伤、烧毁车辆42辆。保障隧道的安全畅通,成为隧道运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为什么隧道要进行交通管控?
交通事故占道、外围路网资源利用不均衡及车流量超过隧道通行能力是进行交通管控的主要原因。
(1)通车以来,在青西新区经济发展、通行费下调和车辆自然增长等多因素影响下,隧道日均车流量由2011年的1.7万辆增长至2019年的8万辆,增长近5倍,单日通行量多次超10万辆,高峰时段车流量已超过隧道最大通行能力。
(2)隧道接线路网交通复杂、跨海通道资源利用不均衡。隧道两端各有5条接线车道(黄岛端为滨海大道3条、南辅路2条;青岛端为胶宁高架3条和四川路辅道1条、台西三路1条)汇集进入隧道内的3条车道,导致高峰时段车辆在道路连接处交汇,出现减速排队和瞬时拥堵问题。另外,由于青岛地区跨海通道只有隧道、大桥和高速公路三条,隧道因为通行距离短、价格低,市民通行时间和通行费用综合成本低,导致隧道车流量超负荷运行。
(3)部分车辆在隧道内存在超速、变道、未保持安全车距等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等突发占道事件频发。近3年间隧道发生交通事故量是2011-2016年事故量总和的近3倍,单日事故最高达30起。事故多发占道又进一步影响通行,经测算,在高峰时段一旦出现事故占道引发封闭隧道的情况,15分钟外部道路拥堵将接近3公里。
基于上述原因,在发生占道突发事故或车流量超过隧道通行能力时,隧道将根据交通预警管控的相关要求,执行“保中间控两端”的通行管控原则,通过收费站人工调控(一车一杆、调整放行速度)、青岛端入口车道动态调控等方式进行限流调节,避免车辆在隧道内集中拥堵,减少安全事故风险、保障车辆通行效率。
3.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1)提升安全通行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在隧道内行车应遵循“慢进快出”的通行原则,行车保持安全车距、不要超速或故意低速行驶,避免因车道抢行、违法变道发生车辆事故。
(2)倡导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倡议市民优先选择公交、地铁等低碳环保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的使用,缓解车辆多导致的拥堵。
(3)使用国标ETC快速通行隧道。为减少等待时间、提升通行效率,建议司乘人员及时办理并安装国标ETC设备。装有ETC设备的车主,出发前应确认ETC设备的激活状态和余额。通行专用车道时,注意与前车保持1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减速慢行。
(4)提升胶州湾大交通通行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第二条海底隧道建设工作,增加全天候跨海通道,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搭建便捷通达的胶州湾跨海综合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