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0年7月6日2版
如今石门村,与往年不一般
土地流转可带动村民家庭年收入增长上万元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萌 通讯员 耀泽 成臣 李倩
“我们家有两亩地,原来自己出力种麦子、玉米、花生,辛苦且收入也少。现在土地流转给村党支部领办的茶叶合作社后,每年不但有保底还有分红,我也能在家门口的茶园上班。土地流转收益加上打工收入,总体算下来,我们家庭年收入比之前能增加上万元。”即墨区龙泉街道石门村村民王娴告诉记者。
近年来,即墨区龙泉街道通过大力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针对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群众与村集体经济纽带断裂等现实问题,以“抱团发展”理念构建村集体与群众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蹚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以王娴所在的石门村为例,该村共有320户村民,其中三分之一的家庭早已外出经商,还有三分之一的常住村民年纪在50岁以上。由于个人种地取得的经济收入不多,部分土地荒置多年。2016年7月,该村领办青岛石门茶叶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延包土地入股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一亩折一股,保底流转收益每年每股1000元,保底分红每年每股200元。村庄以60亩集体林地入股,集体股份收益扣除管理费后归全体经济合作社社员所有,即入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社员在享受保底收益和分红的同时,还可参与经济合作社的股份分红。用抱团发展化解土地资源碎片化、分散化的问题,让该村山林土地焕发出新生机。
▲茶叶合作社内,茶艺师们正在加工新茶。王萌 摄
土地统一经营当年,青岛瑞草园茶叶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石门村,企业依托党支部领办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业新品种研发、茶文化科普教育、农业休闲旅游、萌宠赛事等项目,不断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村庄乡村振兴之路愈走愈宽。
现在,石门村原本的荒地上陆续种植了茶叶、蔬果,搭建了加工车间、品茗楼等,在销售茶叶蔬果的同时还卖上了“风景”,曾经的荒地俨然成了现在的“香饽饽”。据悉,石门村每年接待科普、采摘等各类旅游团体近万人次,年收入达400余万元,仅盘活60亩集体地一项,就可增加集体收入7.2万余元。
“我们还以党支部名义跟村庄落户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企业用工优先使用本村村民,技术好的村民每年能多赚上万元。”石门村党支部书记王孝一介绍,由于村里有了旅游业,一些沿街家庭还开起饭店、超市等,成了“小老板”,并且随着落户村镇企业增多,用工量增加,村民打工的薪资也在增长。
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在即墨龙泉街道,像石门村党支部领办的茶叶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发展路子不在少数:村书记带动村民种茶的青岛青浦绿茶专业合作社每亩地收入1.2万元;梁家屯村青岛鲜润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种植蔬菜,党支部负责销售,年均增收近2万元;俞家屯村青岛大屯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干部带头种植蔬果联动销售,每个社员年收入3万余元……遍地开花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正让龙泉的土地步步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