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原创】
文字|韩彤彤 图片|宁冠宇 视频|徐斌
工作时,乔青衣服上总会别着一枚法徽。法徽上印有一架天秤,秤盘一左一右,不偏不倚各指一方,这是司法公正的象征。
乔青是市南区人民法院立案庭一级法官,法学专业出身的她一直将法官视为理想职业。2002年,乔青进入市南区人民法院工作。此后十年,她从书记员做起,一步一步,终于在2012年如愿披上法袍,成为一名法官。
今年,是乔青任职法官的第八个年头。她心里也有一杆秤,自担任法官起,这秤随之从理想进入现实,且越发立体清晰。她把这秤摆在心间,每次判案时刻谨记——不让诚实的人吃亏,不让守信的人委屈。
坚守理想十年 终圆法官梦
“现在开庭。”乔青讲话时语调平稳,不急不慢,不似大多数人想象中“铁面无私”的法官样子,她甚至可以用温柔来形容,只不过柔中带刚,自有一份坚毅。
这天上午,乔青连着审了四个案子,这四个案子都是以“网上开庭”的方式完成的。今年,受疫情影响,为了防止人员聚集,市南区人民法院采用互联网庭审系统开庭审理案件,成青岛市基层法院首创。
“我们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借助科技力量,让当事人不用到现场也能解决纠纷。”在乔青看来,“网上开庭”无疑是便利人民群众的好事。这是乔青担任法官的第八年,这些年来,她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变化。时代在变,技术在变,但代表司法的公平与正义却永远不会改变,一如她的初心,始终不变。
成为一名法官是乔青自学生时代的梦想,2002年,乔青进入市南区人民法院工作,这看起来好像离她的梦想更近了一步。可初到法院时,乔青并未如愿穿上法袍。“刚开始,我是在法院研究室做书记员,工作性质更偏向后勤类。”回忆起当时的生活,虽与理想有所偏差,但乔青在心中却依然保留着自己的“法官梦”。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会给法官们做采访,我特别佩服那些既能审案,又能把案子结得漂亮的法官。”许是受前辈们的影响,工作之余乔青翻看了大量的案件判决书,学习案件怎么判?为什么要这样判?不断积累经验。
2012年,乔青被选拔任命为审判员。这一年,乔青36岁,坚守十年,她到达了自己梦想的位置。
判案有温度 被称赞是“最暖”的法官
怎样才能算一名好法官?起初这个问题困扰了乔青很长一段时间。“在我接受的教育中,法和情不相融,判案就应当‘钉是钉铆是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发现法理之余,也需要有情理。”乔青表示,在部分案件中,由于对法律知识的欠缺,很多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当事人反而会缠上糊涂官司,“面对这种情况,前辈们给我支了一招儿,我们可以给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
相比判案,位于法庭之外的调解过程琐碎复杂,难度更大,但却让“情理”有了合法发挥的余地。
2019年,一份涉及200多件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交到乔青手中,物业和业主各持己见,互不让步。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情况,并考虑到其中半数业主都是高龄老人,听力困难、行动不便,乔青带领团队成员一趟趟地上门主持调解、一遍遍给当事人讲法律、摆道理。把事情掰开,揉碎了给当事人仔细分析。经过乔青的多次耐心沟通调解,物业与业主达成调解共识,200多件案件得以圆满化解。
像这样为了调解和判案,去走访和取证的事儿乔青做了不少。这过程着实不易,但她却早已习以为常,“我们常说眼见为实,作为法官,我们更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把案子结得漂亮。”也正因如此,乔青被当事人称赞为“最温暖”的法官。
传承家风 不让诚实守信的人吃亏
自2012年被任命为审判员以来,乔青主要审理民商事案件。2019年,乔青个人结案1717件,位居山东省法院系统第六。八年来,乔青承办的4000余件案件至今无一原则性错案。
在高效率办案的背后,除坚持对司法的维护与热爱外,乔青也有着自己的信仰。“我父亲是一名军人,原则性极强,从小他便告诉我,做人要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这四个字,如同标记般融在父亲的行为举止里,也印在乔青眼里。在乔青心中,父亲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风吹过时,树叶沙沙作响,他的信仰也是乔青所追随的风向标。
2015年,乔青父亲去世,在乔青的世界里,树叶的沙沙声好像短暂地停止了。“父亲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所以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样。”父亲离开后,乔青接替父亲成为了那棵大树。“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诚实守信人的权利,不让那些像我父亲一样人的吃亏,不让他们受委屈。我希望所有诚实守信的人能够抱团在一起,去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
总有人会像当初她追随父亲那般,看着她,与她一样因听着树叶沙沙声而安心。在坚信司法公正同时,乔青也坚信,诚实守信的风永远不会停止,大树也会永远屹立不倒。为此,她也将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