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经意间,青岛已成为人工智能圈最为关注的城市之一。
去年,华为、腾讯、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15家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聚首青岛,一起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
今年,阿里云、图趣、猎豹移动、磁云、寒武纪等一大批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先后来到青岛,碰撞思想,寻求合作。
他们为何未来?短短一年多时间里,青岛到底做对了什么?8月25日,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带领分管副市长以及有关区市、部门、单位的负责同志“顶格倾听”了多家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细分行业头部企业与青岛合作的创意,似乎这里面可以找到一些端倪。
在这场持续了3个小时的“头脑风暴”中,与会企业负责人谈到最多的就是场景开放:
“人工智能要应用才能创造价值,好的技术不能应用是最悲催的!”
“青岛最吸引我们的原因是为人工智能企业开放场景,而场景是人工智能安身立命的根本!”
“青岛做对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开放应用场景!”
1
数据是石油,场景则是油田
要搞清楚场景为何如此重要,必须首先弄明白人工智能是如何起作用的。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加速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并创造新的经济发展引擎,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人工智能发展主要有四要素,分别是数据、算力、算法和应用场景。四要素缺一不可,但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是数据。
“数据就好比是石油。离开了数据,人工智能是无法创造价值的。”与会的上海高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樊治国说。
这很好理解。人类要获得技能,必须经过反复训练,熟能生巧。同样,人工智能的根基也是训练,只有经过大量的训练,神经网络才能总结出规律,获得与人类类似的技能,比如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所有的训练、学习都是基于数据。可以说,数据是一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的前提和基础。
数据从何而来?数据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留下的“痕迹”,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就形成了大数据。得益于IT技术的迅猛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共服务部门,都沉淀了海量的数据。其中,有些数据经过收集、整理、分析,得以应用,创造价值,而还有很多的数据正在“睡大觉”,没能发挥出应有作用,这正是人工智能急需挖掘的“富矿”。
人工智能最大的价值在于赋能百业,赋能的过程就是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结合的过程。如果离开了场景,人工智能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是人工智能与汽车出行的结合,智能家居是人工智能与家居用品的结合,智能安防是人工智能与安防设备的结合,智能金融是人工智能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智慧医疗是人工智能与医疗服务的结合,等等。
“场景是人工智能安身立命的根本!”与会的深圳极视角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陈振杰说。
如果说数据是石油,那场景就是油田。有了应用场景,数据自然会产生,也会驱动技术发展,人才也会随之而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应用场景是产生数据、转化技术、形成产业的“中枢”,是关键中的关键。
2
青岛最大的优势是场景丰富
青岛发展人工智能最大的先天优势就是场景丰富。
青岛拥有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6个,是国家第一批5G试点城市、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城市,应用场景集中,能够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如果你是一家做无人驾驶技术的企业,那在生产端,青岛有着庞大的汽车产业,尤其是正在打造的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在消费端,青岛有着庞大的智慧出行需求。
如果你是一家做智能家电技术的企业,那青岛有着基础雄厚、链条完整的家电产业集群,大有用武之地。
正是这些丰富的应用场景“浇灌”出了一大批人工智能企业。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东软载波、双星集团、澳柯玛股份等企业发挥本土优势,加快布局人工智能。
7月28日,长城战略咨询发布新一期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青岛共有6家独角兽企业入选,分别为日日顺物流、伟东云教育、聚好看、能链集团、特来电和卡奥斯,青岛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北方“第二城”。
其中,日日顺物流、聚好看、特来电、卡奥斯、伟东云教育等均脱胎于传统大企业,借力大企业生态圈的创新、创业、产业资源加速成长,并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反哺大企业。
目前,青岛人工智能应用实现多行业、多领域突破,主要集中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和智能硬件等六大领域。
场景丰富,让青岛成为人工智能企业的最佳选择之一。去年,2019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会议举行,吸引华为、腾讯、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15家行业头部企业在青岛发起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的目标是为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开出一条路子来,努力成为引领新时代人工智能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思想的策源地。
青岛人工智能应用已经进入国家视野。去年,青岛成为继上海浦东之后,全国第二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青岛坚决开放应用场景,让更多人工智能企业分享青岛的“场景红利”。今年,首批公开发布500个“工业赋能”和100个“未来城市”应用场景,建成启用人工智能国际客厅,让人工智能企业通过青岛就能对接各行各业、各类要素、世界各地。
就在本次座谈会举行的前后,青岛以市政府名义“顶格”发布了两个重要意见,应用场景开放是关键词之一。
一个是《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应用场景开放,构建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互动发展格局;
另一个是《关于推进新经济业态模式发展的意见》,提出,选树1000个具有行业先导性的“工业赋能”典型应用场景,推出200个左右带动作用强的“未来城市”场景。
应用场景开放极大地增强了青岛对人工智能企业的感召力。“青岛最吸引我们的原因是青岛为人工智能企业开放场景,而场景是人工智能安身立命的根本!”陈振杰说。
3
人工智能的“青岛打法”
人工智能的上述属性决定了其不一样的“成长路径”。
发展人工智能必须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人才从哪里来、技术从哪里来等一系列问题。
“我认为,一个地区的发展生态,可以概括为‘4+1’生态。所谓‘4’,就是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1’,就是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说。
围绕产业链,青岛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加快布局人才链、技术链。青岛让企业成为引才的主体,引什么人才、给人才什么政策,全部都由用人企业说了算。
在政务服务方面,去年以来,青岛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的“三化三型”政府。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快速提升,不少来投资的企业家都给予赞许。调查显示,2020年上半年青岛企业家政务服务环境满意总指数为96.05分,比去年提高了0.81分。
在生态思维下,青岛正在集聚更多的企业、资本、人才和技术,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草木”葱郁的人工智能“热带雨林”。
青岛还有一个相当给力的打法,那就是“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机制。
疫情冲击下,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市场格局都在加速重构,这是挑战,也是机遇。青岛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13条产业链,每一条产业链都分别由一名市领导牵头,根据产业基础和城市特质,重点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基地。
王清宪“领到”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任务很重:要围绕互联网数据服务、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人工智能、智能家电等细分行业和领域,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有重要合作意向的人工智能企业来青岛考察,只要时间允许,我都要见。不仅我要见,相关部门、单位的负责同志也要一起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现场办公,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王清宪说。
就在10多天前,王清宪带领十几个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与24家国内泛人工智能头部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多个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这是一场改革,将过去传统行政层级“由下而上”逐级协调向上推进的工作流程,转变为“由上而下”的顶格协调推进机制,企业家直接建言献策,市领导顶格协调推进,形成了高效的决策咨询和反馈机制。
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窗口机遇转瞬即逝,如果还是用老办法,走老路子,显然是不行的。青岛的这一套新打法给力,好用,立竿见影。
站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最前沿的青岛,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城市崛起的最大风口,聚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而人工智能是题中应有之义,是关键一环。要想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首先必须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突破。找准了方向,接下来需要的是久久为功。
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