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1240万元帮扶资金用来种红薯,为何说青岛这钱花得值

2020-08-27 07:14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分享到:

8月26日,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跟随东西部扶贫协作“6+1”省级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山东赴安顺分团到达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白石岩乡幸福园村坝区,现场采访了当地红芯红薯的种植基地。

今年,当地借助青岛对口帮扶资金1240万元,发展“紫云红芯红薯”产业,计划用这种方式带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1240万元花在种红薯上,这钱花得值吗?记者带着一丝疑虑。

正赶上红薯收获季,村民刚从地里收获的红薯一小堆一小堆散落在地里。记者远远望去,心里就“咯噔”一下,这红薯哪像是红薯,个头还不如胡萝卜!

走到地里一看,这顶着“国内四大高端红薯”名头,承担着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紫云红芯红薯”,大多数如山药般粗细,其貌不扬,丝毫没有平常在山东吃过红薯的“大气”。就凭这,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这1240万元,不会打了水漂了吧?

带着不信任的疑虑,记者立即去“质问”当地干部。

看着记者手里“瘦小”的红薯,面对记者质疑的眼神,白石岩乡人大主席吴崇雨认真地解释起来。

“别看这红薯其貌不扬,地头上批发每斤就能卖到6-7元,到了上海、广州的超市里,最少也得20多元。”吴崇雨告诉记者,“紫云红芯红薯”粗纤维少,含糖量高,“形同鸡蛋黄,食有板粟香”,是国内高端鲜薯品牌之一,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很受欢迎,今年5月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上海的消费者喜欢你拿的这种小的,广州、深圳的消费者,喜欢2两-5两大小的,那些个头大的,反而销路不好,只能用来加工薯干等产品。”吴崇雨介绍。

正说着,当地村民端来一盆刚煮熟的红芯红薯,记者特地挑了一个瘦小的品尝,入口甜,肉质细腻,还有板栗香。忍不住说了一句“真香”!

记者了解到,当地种植“紫云红芯红薯”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但是过去一直是农户家里自己种,没有规模,也没有品牌。该县将“紫云红芯红薯”种植作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后,通过流转土地,对“紫云红芯红薯”进行成片专业化种植,用这项农村最古老的种植方式,走出了一条当地自己的脱贫致富路。

“每亩产量按平均2000斤,每斤按照最低3元平均5元价格计算,每亩地差不多收入能接近1万元。除去各种成本每亩2600元,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吴崇雨介绍,今年在之前的基础上,借助青岛的对口帮扶资金1240万元,加上其他的2960万元,当地将“紫云红芯红薯”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0亩。

石岩乡红芯红薯产业统一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组织生产和销售,农民流转了土地有收入,到合作社参与种植红薯也有收入。如今,这种模式已经覆盖全乡农户2968户,其中贫困户1325户,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增加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刘芝杰 报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