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12时,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伏季休渔结束,青岛市3000多艘渔船纷纷出海开捕。经过长达4个月的休养生息,“海上粮仓”再次喜迎丰收,刀鱼、鲅鱼、虾虎、八带……一大波海鲜将陆续登上市民餐桌。
受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近海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2017年起,为更好地保护海洋渔业资源,黄渤海海域伏季休渔期从6月1日提前到5月1日,让“蓝色粮仓”有充足的时间休养生息。经过整整4年的坚持,渔民欣喜地发现,渔获种类多了,产量和个头也大了,每年给大海多放1个月的假,她的回馈竟如此慷慨。
伏季休渔期刚结束,渔船纷纷出海开捕
让大海休足4个月
9月1日上午,来自胶州的鲁胶渔60277船漂浮在青岛前海,静待12时开海后出海捕捞。桅杆上升起崭新的国旗,驾驶舱外面贴着大红的“招财进宝”,一切都是喜庆的模样。
自5月1日12时休渔以来,经过长达4个月的漫长等待,船长李先生对开海充满期待,希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我们准备去92海区(灵山岛东侧海域)捕捞刀鱼、鲅鱼,两三天之后回积米崖渔港卸货。”李先生说,他们两艘船一起出海撒网捕捞,头船和拖船上各有8个人。
为期4个月的海洋伏季休渔即将结束之际,青岛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支队仍组织开展伏季休渔执法巡查,力争站好最后一班岗。执法人员登上鲁胶渔60277船,检查救生衣、灭火器等装备是否齐全,并要求船长出示相关证件。
鲁胶渔60277船长李先生向执法人员出示证件
“5月1日至9月1日,全市累计派出执法船艇1600艘次,派出执法人员6800人次,开展交叉联合执法135次,查获违规渔船369艘,罚款233万元,没收渔获物6160公斤,清理整治禁用渔具‘地笼’网4.9万套,查扣没收涉渔‘三无’船舶87艘。”青岛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支队二大队队长崔永林说。
与去年相比,今年休渔期间青岛辖区海上违规渔船查处量有所下降。崔永林分析背后的原因说,一方面,今年休渔执法的震慑力、执法的频度、强度以及执法的覆盖面均比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渔民自律意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休渔期违规偷捕现象比以前少了。”崔永林说,媒体的监督以及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也对休渔监管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9月1日15时左右,鲁胶渔60277船到达灵山岛东侧海域,撒网开捕。经过4个小时的等待,当天19时左右,两艘船合力收网。“第一网下去,捞上千八百斤鲅鱼、刀鱼。”李先生对这个收获还算满意,准备继续拉第二网。“白天刀鱼不好拉,夜里能多拖点。”
“休渔期从6月1日提前到5月1日,让大海多休息一个月,海里的鱼虾蟹也多生长了一个月,产量和个头应该都不差。”李先生说。
提前休渔让“亲鱼”产卵
据了解,伏季休渔是依据《渔业法》设立的重要渔业资源保护政策。自1995年实施以来,已成为我国辐射范围最大、影响渔民渔船数量最多、国际评价最高的管理举措。2017年1月,原农业部发布《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将黄渤海区伏季休渔时间由原来的3个月调整为4个月,即由6月1日至9月1日调整为5月1日至9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休渔制度。
“可别小看这一个月,可真是起了大作用!”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任一平教授告诉记者。每年冬季过后,我国近海多数鱼类性腺就开始发育,逐渐形成人们俗称的“鱼籽”,并开始进行生殖洄游。5月末开始,海洋里的鱼类就陆续开始产卵。在这一过程中,对渔业资源保护得越好,就会有越多待产的“亲鱼”顺利进入繁殖期,产下更多的鱼卵。
早在多年前,任一平就提出,保护及修复渔业资源,仅靠短短3个月的伏季休渔是远远不够的。任一平介绍,休渔时间主要是根据大量经济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繁殖期及幼体生长期确定的,通过休渔让“亲鱼”有机会产卵、小鱼能够安全成活。青岛地区最常见的小黄花、鲅鱼、偏口鱼、牙片鱼等10多个鱼类的繁殖期主要集中在五六月份,前后都会有部分鱼类提前或拖后产卵,这一过程可能持续1~2个月。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研究室副主任赵俊研究员表示,黄渤海、东海、南海三海区渔船作业伏休开始时间统一为5月1日,这是一大进步。“此前确实存在渔船跨区域作业的情况,比如以前5月份黄渤海区域的渔船还可以正常出海作业,很多渔船就会跑到已经进入休渔期的东海海域进行捕捞,造成休渔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为了恢复近海渔业资源,各沿海城市积极开展增殖放流工作,5月份正是增殖放流的高峰月份。“休渔期提前可以有效避免放流的鱼苗被捕捞,进而保护增殖放流效果。”赵俊研究员表示。
修复“蓝色粮仓”非朝夕之功
“史上最长”伏季休渔已经坚持了4年,但想修复多年来过度捕捞造成的渔业资源枯竭,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过去黄渤海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拥有烟威渔场、石岛渔场、青海渔场、海州渔场等优质的近海天然渔场。”中科院海洋所刘静研究员说,遗憾的是,受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初期的短短几十年内,黄渤海渔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许多优势种类,现在都已经面临资源衰退,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小型、低质鱼类。
渔民整理线缆准备出海捕捞
“目前黄海渔获物组成中以鳀占绝对优势,传统经济鱼类如小黄鱼、银鲳、太平洋鳕、蓝点马鲛(鲅鱼)、鲐、带鱼、鲆鲽类等所占的比例很低。”刘静表示,近年来黄海主要鱼类资源都有不同程度衰退,但它们的底栖生物饵料基础还十分充盈,比如说一些底栖无脊椎动物及暖水性的小型鱼类数量变化程度不大。从理论上讲,如果环境条件达到一定程度,黄海主要冷水种鱼类资源可以得到保护和恢复。
“根据渔业资源调查结果以及渔民群众的反映,伏季休渔期延长以后,黄渤海渔业资源密度有所增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与生态系统研究室副研究员吴强博士告诉记者。在渤海,8月份的渔业资源密度由2015-2016年的58.03–82.89 kg/h大幅上升至2017-2018年的90.01-159.40 kg/h,蓝点马鲛、小黄鱼、银鲳等经济种类的资源密度均有所提高,往年在渤海很少捕到的带鱼数量也大幅提升。在黄海,许多渔业种类的资源密度在延长休渔期后的2017-2019年较延长休渔期前的2015-2016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2019年黄海的渔业资源密度升至近5年来的最高值,鳀、银鲳等种类的资源密度也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小黄鱼、带鱼、高眼鲽、大头鳕、绿鳍鱼、星康吉鳗等种类的资源密度也大幅提升。
被查扣的禁用渔具“地笼”网堆积如山
在肯定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调整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吴强表示,目前的伏季休渔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伏季休渔期间存在违法捕捞、伏季休渔时间与地方消费习俗相矛盾、休渔时间与部分鱼种生长规律不匹配等。
在保护和修复“蓝色粮仓”的过程中,提高全民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意识至关重要。古语云,“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赵俊认为,现代渔民必须始终有这样的意识:不要竭泽而渔,要给鱼虾休养的时间,保护渔业资源就是保护自己的饭碗。(记者 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