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服贸+自贸“双剑合璧”,北京站到最前排!中央大棋局下的青岛机遇何在?

2020-09-09 23:17 作者: 沈默 来源: 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这几天,北京红得发紫!作为大国的心脏,北京的“走红”往往是因为举办重大政治活动,比如国庆阅兵,举行重大文体活动,比如奥运会,或者举行重大外交活动,比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但这一次,却与以往不同。

9月4日,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我们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话音刚落,9月7日,国务院就发布《关于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的批复》。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资金跨境流动便利、人才从业便利、运输往来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基本建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服务业经济规模和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

与此同时,北京自贸试验区的蓝图也在加紧绘制。

服务业的扩大开放、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叠加,必将加速北京的开放进程,并为全国探路。这意味着,着力进行非首都功能疏解、退居“经济二线”的北京,一下子站到了开放发展的最前排。

在大国的心脏里搞如此重要的试验,这是前所未有的,足见中央的决心与胆识。此举,令全国上下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这个重磅消息,让600多公里外的青岛颇为振奋,积极寻求把“北京红利”与青岛机遇融合的可能性和路径。

尽管还处在探讨层面,但青岛已经认识到,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上合组织国家在青岛的平台上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多边经贸合作,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要发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龙头作用,要成为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要把胶东半岛经济圈打造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的量和质都是重要前提和基本的实现路径。

兼具这两大国家战略优势的北京,无疑是最佳合伙人!

1、为什么是服务业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服务业。

服务业古已有之,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只是随着技术的迭代和时代的演进,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现代服务业就是服务业的高级形态。

现代服务业就是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成为城市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引擎。

我国服务业实现了长足发展,实力日益增强,对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经济增长、就业、外贸、外资等方面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2013年首度超过工业,至今已成为第一大行业部门和经济增长主动力。

但纵观全球服务业占比,我国的服务业占比还比较低。数据显示,全球的平均服务业占比在60%以上,高收入国家达到70%,美国超过80%。

服务业发展不充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服务贸易量与质还不高。2019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4152.9亿元,其中,服务出口总额19564.0亿元,服务进口总额34588.9亿元,逆差达15024.9亿元。如果服务贸易这块短板不能补齐,中国就永远只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发展服务业的思路与发展制造业一脉相承:以开放倒逼改革。在“走出去”与“引进来”双轮驱动下,中国制造纷纷出海“与狼共舞”,最终练就了内功,站稳了脚跟,并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辉煌。

发展服务业同样不能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玩。我国的选择是与全球服务业高手过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2016年,我国开始推行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天津等15个。2018年6月,第二批试点区域确定,总体范围扩大到17个省、市(区域)。今年8月,国务院批复第三批试点区域,总体范围扩大到28个省、市(区域)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青岛位列其中。

受疫情全球蔓延和贸易摩擦的双重冲击,有形的货物的跨境流动变得困难,而无形的服务的跨境流动受到的影响较小,服务贸易迎来利好。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服务贸易迎来“双向生长”的变革机遇。有专家表示,传统服务贸易将向内生长,激活国内经济循环的需求动力;同时,新兴服务贸易将向外生长,在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同时,夯实国内、国际两大循环的纽带。

2、南接上海,北牵北京,是青岛打通南北大循环的关键

选择服务业是北京实施非首都功能疏解、淘汰落后产能的必然选择,而服务业反过来成就了北京。

2015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北京成为全国首个试点城市。2017年7月,国务院批复《深化改革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任务是努力为国家服务业对外开放积累新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此番国务院批复《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可以说是升级的2.0版。这从试点任务可见一斑: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提供更强的示范引领。

国家部委专门为一个城市“量身定制”试点方案,国务院前后三次“顶格”批复,这在全国非常少见,说明这个试点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关乎国运。

为什么是北京?主要还是基于其自身实力和国家战略的综合考量。

2019年,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83.5%,比全国平均水平的53.9%高出29.6个百分点。即便在四大一线城市当中,北京服务业也是最发达的,北上广深的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83.5%、72.7%、71.62%、60.9%。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地位。

青岛应当如何看待这一“北京机遇”呢?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青岛想要找到存在感,并有所作为,必须深度融合“双循环”这个国家战略。

青岛有这个先天优势:既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是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又是北方第三大城市,正处在中国经济南北东西大循环的“双节点”上。

青岛应当发挥这一优势,构建打通南北、东西互济的大循环。靠什么来打通?答案是现代服务业。因为现代服务业具有更大的产业辐射力、更广阔的空间覆盖性和更强大的整合配置资源能力。

南上海、北北京,就是很好的例子。上海之所以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龙头,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现代服务业走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2019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淘汰、迁出大量制造业的情况下,北京能够坐稳全国经济第二城的位子,靠的就是现代服务业。如前文所述,北京服务业基础和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看都是最领先的。

上海和北京正是青岛打通南北大循环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青岛积极主动地对接上海的现代服务业,组团到上海考察,召开现代服务业发展交流与合作对接会,选派首批51名干部赴上海开展现代服务业专业实训,就是希望建立起与上海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内在联系,吸引越来越多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机构、人才等布局青岛。

在南方牵手上海后,青岛需要紧紧握住北京这个国家服务业试点城市的手。这样一来,南北基本就打通了。

其实,青岛与北京的合作一直没有间断,尤其是去年以来,两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青岛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发挥产业配套全的优势,努力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青岛的诚意与努力赢得了北京企业的积极回应,大批企业来到青岛,走走看看,找机遇,谈合作,一大批项目正在青岛生根发芽。

去年举办的“央企四季青岛行”系列活动,共签约项目66个、总投资1700多亿元,截至目前已落地实施53个项目,落实率达80.3%。如今,“央企青岛四季行”活动成了青岛打造“企业北方总部”的重头戏,中交建山东总部、中国建材集团北方总部、中铁建工集团山东区域总部基地、中冶集团山东区域总部、中石化燃料油山东区域总部等众多央企总部已经悉数在青岛落地。

北京拥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首屈一指,由此而生的科技服务业发展迅猛,并加快溢出,青岛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北京的高校将目光聚焦青岛。比如,清华学子在青岛的创新创业十分活跃,融创中国已经在青岛投资超过1500亿元;清华同方三年来在青中标、参与的项目达50多项;清华系的启迪控股与青岛围绕投资、研发、总部、孵化等开展全产业板块合作,5个多月签约项目84个。

服务业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相当关键,作用显而易见。去年,青岛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7148.5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4%。但无论是跟自己的战略定位比,还是与先进城市比,青岛服务业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急需提升、追赶。

以现代服务业为媒,对接上海,牵手北京,是青岛服务业实现跃升的重要路径,是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题中应有之义。

3、这个自贸区与众不同,青岛要主动靠上去接受辐射

打造“数字经济”自贸区是北京此番肩负的又一国家战略使命。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主要目的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自从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至今,我国已经先后批准设立5批自贸试验区,形成了“1+3+7+1+6”的整体格局。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自贸试验区这个极具冒险精神的新物种都是在大国心脏之外摸爬滚打的。正如有观点认为的那样,此番把北京推到最前排,本身就是反常规的,是史无前例的。

相比其他自贸区,北京自贸区更加强调新经济、新贸易、新营商环境。专家普遍认为,以优质服务为特色产业、以数字经济促进对外开放,能为全国对外开放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从数据来看,北京“以数字谋开放”确实底气很足。2019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位居全国首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达13464.2亿元,同比增长14.4%。

北京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文化娱乐、创意设计等服务业,拥有非常深厚的沉淀,集中了全中国最一流的资源。此外,北京落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

未来北京将如何借助首都优势,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实现更好的开放发展?目前,北京市对外开放一系列顶层设计正接连出炉。9月7日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提出要体系化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和数字贸易发展”六大方向,到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将达到55%,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北京市市长陈吉宁5日表示,北京市将聚焦发展前沿,以数字贸易和科技创新为主要方向,加快服务贸易转型升级,推动数字贸易试验区、大数据交易所和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沙箱”建设,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动。

新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是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无界,北京的“数字红利”必然向外溢出,青岛要主动靠上去,接受辐射。

其实,青岛对数字经济青睐有加。今年1月,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培植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7个月后,青岛市政府“顶格”印发《关于推进新经济业态模式发展的意见》,提出,经过3年左右努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经济业态模式,建设新经济业态模式的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区和生态创新区。

北京的数字红利已经浇灌到青岛。目前,北京企业几乎支撑起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的半壁江山。近年来落户青岛的人工智能企业、机构很多来自于北京,比如科技部指定的第一个“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商汤科技、云端智能机器人“独角兽”达阔科技、全球大型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进化者机器人(小胖机器人)、定位于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企业洪泰智造等等。

再来看青岛肩上的国之重任,上合示范区也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也好,其核心都不是要打造一个普通的开发区,也就是说,其重点不在加工,而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加强国际间现代服务贸易。这篇文章做足了,两区建设就做好了,青岛这个“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功能就齐全了。

因此,主动对接北京,就是对接国家战略,无论是对于补齐青岛目前存在的短板,还是完成国之使命,都显得尤为必要。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