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头条图片> > 正文

全球仅百只,“神话之鸟”频现胶州湾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作者: | 责任编辑: 2020-09-17 07:42:05

随着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中华凤头燕鸥连续5年来到大沽河口

3只“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现身胶州湾大沽河口湿地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本报9月16日讯 日前,自然资源部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和中国海洋大学科研人员陪同黄海大海洋生态系II期项目评估专家开展胶州湾湿地考察时,在大沽河口西北侧滩涂湿地意外观测到3只“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自2016年至今,中华凤头燕鸥已连续5年来到胶州湾大沽河口,去年更是被一次观测记录到37只,这表明胶州湾大沽河口湿地已成为中华凤头燕鸥的重要迁徙驿站。

中华凤头燕鸥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物种。目前,中华凤头燕鸥全球记录不超过100只,由于濒临绝种,且经常混杂在凤头燕鸥鸟群中,不易被观察,因此又名“神话之鸟”。

中华凤头燕鸥属于中型水鸟,体长38~42厘米。嘴比白额燕鸥略粗,而且稍微弯曲,呈黄色,尖端具有黑色的亚端斑。头顶上的冠羽为黑色,背部、肩部和翅上覆羽为淡灰色,几乎呈白色。主要栖息于海岸、岛屿,在中国山东海岸曾有繁殖记录。

胶州湾湿地位于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是过境候鸟中途停歇、补充能量的重要“驿站”。目前已观测记录到2种全球极危水鸟,其中之一就是“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其公布的“全球生态区2000年规划”当中已经将胶州湾湿地列为国际重要鸟区。

近年来,青岛市严控围填海工程,实行退养还滩、退池还海等政策,胶州湾岸线湿地得以恢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鸟类数量大幅增多。胶州湾湿地鸟类调查由北海监测中心联合青岛市观鸟协会共同开展,湿地鸟类观测区域覆盖整个胶州湾区域。观测地点考虑到胶州湾湿地内各种生境类型鸟类活动的特点,选择了滩涂、河口、堤坝、池塘等湿地进行布设样点与样线,在墨水河、河套、大沽河口、东风盐场、跃进河、洋河口6处区域共布设21个观测点。

据介绍,2019年1至11月,在胶州湾湿地共记录到鸟类12目35科114种,其中包括12种国家级保护鸟类和21种IUCN红色名录受胁鸟类。共观测到鸟类201531只,鸟类数量大幅提升。作为濒危鸟种的大杓鹬和大滨鹬不仅在除冬季以外的3个季节均有出现,而且全年分别记录到1507只和4946只。

不过,包括中华凤头燕鸥在内的胶州湾湿地鸟类仍面临人类开发活动、互花米草蔓延、滩涂养殖与群众赶海、网鸟与捡拾鸟蛋等威胁,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