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学思践悟】包容 让深圳画出最大同心圆

2020-09-17 15:57 来源:青岛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队
分享到:

40年前并没有“深圳人”这个概念,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人聚到了这个曾经的小渔村,于是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变化”。今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青岛市第四批体悟实训队来到了深圳。探究一个城市,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我从这群深圳人的口中,最常听到的一个关键词是:包容。

包容成为深圳这个城市的关键词,并非巧合。包容,意味着市民对外来人毫不保留的接纳,意味着这座城市对解放思想、观点交锋的容忍乃至倡导,意味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包容,深圳这个城市的发展动力,也源于此。

来了就是深圳人

友善、热情与接纳是深圳的包容

深圳这个城市对我来说不算陌生。父亲是地道的潮汕人,家里亲戚大部分在深圳,哥哥大学毕业后定居深圳,父母也自然成了这里的长居客。不过,以前来深圳都是探亲和旅游,匆匆来、匆匆走,如今终于有机会好好体会一下这座城市了。

之前,就总听母亲说深圳是个好地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最关键人有爱友善、待人热情。她和小区里来自五湖四海的阿姨叔叔们一起组建了秧歌队和舞蹈队,还登上了深圳保利大剧院的舞台。妈妈常说,社区给他们这样的外地人办了居住证、老人优待证,70岁以上老人乘坐公交地铁、去公园游乐场所都免费,体检、理发也免费,深圳不光给年轻人机会,对老年人那是真好!在得知我要到深圳体悟实训时,妈妈甚至说:

“去了你就知道,过不了几天,你就会觉得深圳是你家了。”

母亲组建的秧歌队

初到深圳那几天,一直忙着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公司同事给了我们很多关照。他们会从家里带来自己做的小点心,部门负责人丽芳主动带我们到“扫楼”,帮助我们了解企业周边著名企业,如TCL、创维、飞亚达等公司情况,让我们很快融入了新岗位。

我一直有晨跑的习惯,每天早上从宿舍驻地沿着笔架山跑上6-7公里。虽然已过白露节气,但与青岛的习习海风不同,深圳的早上还是高温不减,跑不了两公里浑身就湿透了,高热高湿让人实在跑不动,我就停下来走。好几次,正考虑是不是要继续跑时,早起晨练的当地居民竟然像老熟人一样,冲我喊“加油,别停下,跑起来!”。

虽是寥寥几句,却给了我成倍的力量,让我重新迈开脚步跑了起来。受到影响,我之后也会和公园里的陌生人们主动微笑,俗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小小乘车证实现“一证通”:公交地铁、所有的市政公园、各类游乐场等全部免费

记得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年的时候,深圳曾举办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选活动,“来了就是深圳人”入选其中。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因为身边人的热情,我更加愿意亲近这座城市,不自觉竟有了“我也是深圳人”的感觉。

2010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数为1035万,到2019年这一数字突破了1343万。十年的时间增加了308万常住人口,由此可见来到深圳的外地人是多么喜欢这座城市。

深圳的年轻,吸引了无数有梦的人来到这里。而他们之所以会在深圳停住脚、扎下根,我想跟深圳人的热情与包容是分不开的。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和过往,这些对深圳和深圳人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与这个城市共同成长。深圳对人的包容,最终会化作这座城市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有话就能说

允许不同声音同时存在是深圳的包容

在有了“深圳人”的认同感之后,我不自觉关注起深圳当地的大事小情。下班回公寓的地铁上,我会用手机看看深圳当地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信息,也会关注同城微博上的消息。

我发现似乎生活在深圳的每一个人都把这座城市当成了实实在在的自己家,这座城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是“家”事。记得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了一起交通事故的视频,一位过路车主上传了事发时的视频,不少深圳市民看到后都在微博上@深圳交警,希望交警部门能够深入调查,最终帮涉事车主“翻了案”。

一开始我想不明白,大家的工作节奏那么快,工作那么忙,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去管别人的事。后来我体会到,正是因为这么多人的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愿意为了城市的发展各抒己见,才有了充满活力的深圳。这也说明深圳是一座有着兼容并包精神的城市,赞美也好,批评也罢,它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存在,能够从不同声音里汲取力量,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养分。

说起老百姓“怼”政府的事,一位久居深圳的大学同学给我讲了一个十多年前的故事:

2002年底,网上出现了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把对深圳发展的质疑摆在了明面儿上。这篇文章也引起了深圳各级领导的关注,深圳主要领导还与文章作者面谈了两个小时,共论深圳发展。一个主政者,能够与公开批评自己的人坦诚对话,可见深圳对不同声音、态度、理念的包容度。

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经常能看到有人@深圳某个政府单位,反映自己发现的问题,有时内容会与城市规划的大项目有关,有时只是生活里遇到的小事。这些部门的官微也时常在网上与市民互动,讨论问题或者解答疑惑,政民良性互动由此展开。

除了网络渠道,深圳人善于通过各种方式监督政府工作。2019年全年,深圳市12345政务热线全年累计上话量达9684580个,全市法院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7106宗,市政府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159宗,行政复议综合纠正率29.3%。同年,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3201条,全年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39件。市民有问,政府有答,虽然这是不见面的沟通,但彰显了政府尊重民意民声的态度。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正在青岛广泛开展的“三我”活动。能让市民对政府提意见,畅通不同的渠道让老百姓有话大声说,这种胸襟为解放思想、观点交锋提供了空间,是一座城市宽容精神的体现。

深圳市民中心留言版上暖意留言

允许创业失败

宽容失败是深圳的包容

从成为经济特区的那天起,深圳就成为了“梦想”的代名词。1995年,哥哥放弃了广州国有大企业的铁饭碗,毅然决然来到深圳,当时父母觉得不可理喻,然而哥哥一路奋斗,从一名普通职员成长为知名外资企业中方负责人。哥哥说,深圳给年轻人很多机会,在这里只需专注于工作,不用操心所谓的“人际关系”,只要肯动脑、肯吃苦,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

从我听到深圳的点滴讯息到现在,二十五年过去了,现在的深圳仍旧是创业者向往的乐土,大家都认为深圳是一线城市,能见大世面、能干大事。而我认为另一个原因,则是深圳对失败的包容。

我身边就有在深圳创业的大学同学,只不过她的故事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这个能吃苦的河南姑娘从单纯的服装批发开始经营起自己的网店,有了经验之后又成立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但因为忽略了平台规则的调整,她当时运营的多家网店销量出现了断崖式下降,公司因此不得不关闭,她选择了回到老家。可是没过多久,她却又回到了深圳,重学电商经营,依托深圳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体系干回了老本行。因为时间原因,我还没能与她见面,但电话里已听出了她的“春风得意”。

来到深圳后,我了解到,在深圳即便是创业失败也可以申请补贴,这相当于政府帮创业者分担了部分风险。就在我来到深圳后,从新闻上得知《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拟于明年3月实施,这意味着创业失败者有机会甩掉债务包袱,重振旗鼓。《深圳市创业项目管理办法》也将在近期出台,将对参加相关赛事的创业企业和团队,以及在深举办的创客交流活动予以资助。根据对象不同,项目可获得不超过100万的资助额。

就在我实训单位旁边的大楼上,醒目地写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标语,这就是给创业者精神扶持,给创业梦想托底,哪怕失败了,这座城市还会再给你重新开始的机会。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本身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创造了许多个“第一次”。如今,深圳又以自己的经历和精神鼓励着一批批的创业者,允许他们去尝试、去创造,当然也允许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摔跟头。同时,深圳又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看到勇敢的孩子摔倒了,会上前扶一把,然后继续鼓励着孩子勇往直前。

包容错误,宽容失败,一座城市有这样的精神,实属难得,也这正是因为“包容”的城市精神,让这里的人更加热爱这个城市,爱自己的家,更加凝心聚力、心无旁骛地建设深圳,最美的同心圆也因此也越画越大、越画越圆了。  

四组陈丽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