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善弈者谋势——对青岛“学上海”的深层解读

2020-09-18 10:48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善弈者谋势

——对青岛“学上海”的深层解读

向上海学什么?青岛开宗明义:现代服务业。图为近年来,正在快速发展的青岛西海岸新区。

□本报记者 宋弢 肖芳

两个多月来,“学上海”的鼙鼓在青岛擂响。站上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最前沿的青岛,瞄准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折节向学,推出了高层访问推介、干部体悟实训、双城资源对接等一揽子行动,黄海东海同潮,“申”“青”深情互动。

6月底,51名青岛干部南下上海,开启为期两个半月的专业实训;7月初,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率高规格党政考察团赴沪考察学习,成沪上一时盛事;8月中旬,上海几十位企业家、智库专家、媒体代表齐聚青岛,共襄“沪上媒体·智库·企业家”岛城行;眼下,青岛市市北区、胶州市、高新区、蓝谷等区(市)、单位与上海相关部门的各种交流推介行动可谓轮番登场、好戏连台……

结合全国发展大势与青岛当前发展局面,引起全国性关注的“学上海”,是青岛谋大势、布新局的一个精准战略选择,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青岛当前发力的新视角。

观大局谋大势,青岛“学上海”,就是要借助当前发展大势,获得上海丰富资源的加持,更有力地辐射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调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一宏大背景下“学上海”,再次写照出青岛在擘画发展蓝图时最为鲜明的特点——“善弈者谋势”。

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呈现南北失衡态势,2019年北方地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国35.2%,比2012年下降7.6个百分点。构建“国内大循环”,必将更大力度地推动南北、东西互动,北方地区将进入“补课式”较快增长阶段,谁抓住了这个机会,谁就可能在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中重新定位、加速崛起。此时主动牵手上海,青岛的用心也就再明显不过:争当第一批“红利”的逐鹿者,在更大平台御风起舞。

争此大任,青岛有着“舍我其谁”的自我认知与担当:新发展格局下,上海和青岛所承担的角色,可谓“君在长江首,我在黄河头”——上海毫无疑问是长江流域开放的“窗口”,而黄河流域乃至中国北方,尚缺乏能引领开放的城市。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青岛主动发挥在新发展格局中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借力上海现代服务业,建设推动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重要的北方枢纽,把开放之风引向黄河流域,既关乎担当,又关乎机遇。去年开始,青岛“学深圳、赶深圳”,重在学习深圳市场化、法治化、开放型的发展环境,对标高端制造,而今年学上海,正如王清宪在青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交流与合作对接会上开门见山所言:“恳望上海把青岛作为发挥现代服务业辐射作用、推动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中转站’,通过支持青岛,来更有力地辐射黄河流域、辐射北方地区。”

时来天地皆同力。青岛对这一大势把握之敏锐,从双方合作境界的陡然大开得到了最好验证——“学上海”如同一石击水,全面激活双城合作,以上海期货交易所全国首家实体投资者教育基地花落青岛为代表,青岛及各区(市)目前已与上海签订约70个合作项目,涵盖文化创意、新经济新基建、金融及股权投资、海洋等领域,计划投资总额约500亿元。更令人看好的是,双方合作项目正呈现出来轸方遒、接踵而至的喜人势头:上海大批资本金融、航运、贸易、高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企业、人才、机构纷纷到青考察、投资和落户,表示将在青岛设立区域性总部的已不在少数。

谋大势,观大局,青岛这盘“棋”究竟有多大?结合近来青岛的另外两大布局会看得更加明了:一是林林总总各种“客厅”建设,8月14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6号馆挂牌“山东会客厅”,山东16市以及青岛对口帮扶的甘肃陇南、贵州安顺进驻,而此前建成的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4个国际客厅已开门迎客,青岛上合组织国家国际客厅和央企“一带一路”国际客厅也将于今年启用,人工智能等特色国际客厅更是遍地开花;二是与黄河一线及胶东经济圈的“连横合纵”正加快破题,8月8日,沿黄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与胶东经济圈五市共聚岛城,举办2020·青岛·陆海联动研讨会,发起合作倡议,建立“9+5”城市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以及商协会和企业间的沟通联络机制,青岛已与部分黄河流域城市签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青岛正精心谋划,将自己安放在一张辐射全国乃至全球大网的“C位”上来。

青岛“学上海”,不只是学习成功经验,更是借助当前发展大势,获得上海丰富资源的加持,使自身成为上海辐射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的一个关键节点和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重要的北方枢纽——“学上海”正是这一盘大棋中的“棋眼”。

青岛想在黄河流域发挥如上海之于长江流域的带动作用,就非要有上海式的服务业不可,这是青岛“学上海就学服务业”的逻辑自洽

向上海学什么?青岛开宗明义:现代服务业。

在青岛赴沪高层访问推介、双城资源对接中,都明确聚焦资本金融、航运贸易、高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等领域,并列出了深度合作“项目清单”:资本金融方面,开放金融场景,对接野村证券上海代表处等金融机构,发展证券经纪、投资信托、离岸金融等业务;航运贸易方面,对接上海国际港务公司,开放港口资源场景,寻求与更多的上海航运物流、航运经纪等企业合作;高科技服务方面,全面开放产业应用场景、智慧城市场景,引进更多上海高科技服务企业、人才,形成高科技服务生态体系;商务服务方面,对标上海,将商务服务业纳入市级领导挂帅、重点发展的13个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完善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商务服务体系……

从对干部体悟实训的安排上,最可看出青岛“不获真经不罢休”的决心:51名实训干部,选择的是浦发银行、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等清一色的现代服务业机构;实训采取“课堂培训+岗位实训”方式,专门制定“1+5+X”计划,导师带、跟项目、打实战,务求学实的同时,还注重建立起青岛与上海现代服务业企业实实在在的联系。青岛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孝芝介绍,实训队已向青岛市委市政府提交了智能网联汽车、离岸金融等方面的多份实训专报,每个专报形成过程都最大限度吸收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法律金融等方面专业意见,至少十易其稿,最多的一个前后删改凡20次。

青岛之所以对上海服务业“术业专攻”,是由其“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重要的北方枢纽”这一新的自我定位所决定的:全产业渗透、广空间覆盖、强资源整合的现代服务业,决定一个城市辐射、服务区域的力度与广度。上海之所以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龙头,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现代服务业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2019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中国最具开放引领力的城市,上海把“上海服务”作为四大品牌之首,一直致力于“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再看青岛,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7148.57亿元,占GDP比重堪堪达到六成。这一差距凸显出青岛发挥城市辐射作用的短板所在:以航运为例,作为沿黄流域最大的出海口,今年1-5月,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3亿吨,相当于上海的92%,但货物进出口总额却不到上海的两成。这种挣“车马费”的现状,折射出一个尴尬的隐情:跻身全球十大港口之列的青岛港,却更多的是一个运输港而不是贸易港,物流功能之外,现代港口应有的金融、商业、产业等综合服务功能远未充分发挥,城市辐射作用也因之大大受限。

因此,青岛要建设辐射黄河流域、推动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重要的北方枢纽,做大做强自身服务业已刻不容缓。换言之,青岛要想在黄河流域发挥如上海之于长江流域和全国的带动作用,就非要有上海式的服务业不可——这本身就是青岛“学上海就学服务业”的逻辑自洽。

抓服务业,是青岛当下一种紧迫的发展手段,是强化“四链合一”的一个“引爆点”

说罢大局,再看青岛当前自身发展形势。提升现代服务业,实则是青岛当下一种紧迫的发展手段,是“搞活一座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建设创业城市的最有力抓手。青岛学上海服务业,就是直指肯綮,抓急所、抓全局。

分析青岛经济近年来成长乏力的原因,传统产业多、传统模式多、产业新动能不足,实为系统性、全局性问题,这在当前第二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互相交融合流的新趋势下,表现得尤为突出:青岛去年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如今又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全球最大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但所涉高端制造业企业,常感服务业支撑不足——研究开发、创业孵化、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高科技服务生态体系远未形成,全市营业收入排名前20的企业,没有一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这不仅导致青岛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也使得传统产业转型缺少高科技服务赋能。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新望一语道破: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需要两个翅膀,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金融,但偏偏这两个翅膀都亟待做强。

显然,青岛的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突破,才能带动整个城市“刷新式”提升。而担当此任的,只能是全产业渗透、广空间覆盖、强资源整合的现代服务业。因此,学上海服务业与青岛去年以来即反复强调的“四链合一”,实为同出一辙。

所谓“四链合一”,即打通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对于当前局面如何破题,青岛充分意识到,四链正如布帛菽粟,一缺俱缺、一损俱损。比如金融,不管是人才集聚还是技术创新,都需要更加多元、便捷的资本支持,资本是其他三链的生态,其他三链也是资本的生态。再如人才,去年以来青岛在人才方面大动作不断,但真正的决定因素,却是“功夫在诗外”,正如王清宪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的:产业的结构就是人才的结构,真正的人才来到青岛,不是为了要一套海景房,而是实现自我价值,没有产业,人才来了也留不住。

要实现“四链合一”,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就是最直接的依托,与现代服务业相伴随行的,一定是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人才与财富资本。与此同时,对营商环境十分敏感的现代服务业,也将倒逼青岛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府,加快培育“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因此,学习“上海服务”,是青岛寻求新动能拔丁抽楔的关键一手,也是当前强化“四链合一”、建设创业城市的一个“引爆点”。可以预见,“学上海”必将引发青岛接下来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值得期待。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