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刘倩倩、张晓楠 图/姜舒骞 视频/刘硕)
“实训期间,我们挂起职务,当好职员,同时结合青岛实际成为了‘研究员’和‘代理员’。”首批青岛赴上海实训队员、市南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崔晓凤说,到上海实训以来,最突出的感受和体验可以用三个字概括,那就是快、高、活。
崔晓凤接受青岛新闻网记者专访。
快:执行的高效率
“‘快’主要体现在执行的高效率。”崔晓凤向记者介绍,外资企业特斯拉从签约、拿地到开工、量产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成为上海营商环境最生动的写照。对盒马鲜生等“四不像”企业,浦东新区建立了一套“O&K服务机制”,审批服务只说“YES”不说“NO”,帮助盒马鲜生顺利拿到了上海乃至全国首张餐饮服务和食品流通“两证合一”的食品经营许可证。
应对疫情冲击,上海也是用“快”及时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崔晓凤说,疫情发生以来,为了提振消费,上海在5月就启动了“五五购物节”,线下实物消费2846亿元,基本恢复去年同期水平;网络零售额达2551亿元,同比增长23.5%。今年,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更是从顶层设计、政策制定、体制机制等全方面拥抱新时代。
崔晓凤和同事一起。
高:顶层设计的高标准
她谈到,“高”一方面体现在顶层设计的高标准,另一方面体现在上海人的不断学习、勇攀思想高峰。
“站在632米的上海中心,俯瞰陆家嘴金融中心和黄浦江对岸的百年外滩,我们能直接感受到‘魔都’的高大上。”崔晓凤说,上海的“高”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高度,站在地球仪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谋篇布局,这种“高”标准更值得我们学习。
她以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浦东新区为例向记者讲述。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累计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浦东再度成为全国制度创新的高地;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职业培训机构、第一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第一家外资控股公募基金……党的十八大以来,浦东在扩大开放尤其是服务业开放领域,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全国第一”。
“上海的‘高’还体现在这里的人不断学习,勇攀思想高峰。”采访中,崔晓凤拿她所在的实训单位——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举例。她谈到,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依托,广泛联络国际航运组织、企业和院校,凝聚国内外一流专家,搭建国际航运研究平台,跟踪全球航运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趋势和新制度,把握国际航运市场变化的脉搏。老师们不仅理论水平很高,而且对国际国内的航运发展都有着深入的研究。比如,崔晓凤的导师张永锋博士在做航运港口领域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对国内上海、广州、青岛等航运中心建设如数家珍,同时对英国伦敦、新加坡等城市和国家的航运建设也都非常熟悉。
崔晓凤和同事一起。
活:干事创业的活力和激情
崔晓凤表示,在与上海的公务员、企业家、专家等交往的过程中,最大感受就是“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此外,她还谈到,研究中心本身是一家充满活力的机构,这里的同事不少是“95后”,基本是博士学位。实训期间,他们不仅参加了研究中心主办的多项业务活动,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对接海丰集团、上港集团、环世物流集团等多家企业和机构,进一步加深了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相关工作的认识,对研究充满激情。
“在上海的实训,让干部们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体悟到了上海思维、上海生态、上海速度。”崔晓凤表示,未来也要在学习、阅读、沟通、研究、思考等方面下功夫,用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去链接资源,以更加创新图强的担当、顽强拼搏的意志、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成为“三化一型”干部,在青岛服务双循环格局中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