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青申同潮】周萌:学习上海“打法” 助力青岛对外开放发展

2020-09-28 07:25 作者:刘倩倩 蔡知芳 姜舒骞 刘硕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刘倩倩、蔡知芳 图/姜舒骞 视频/刘硕)

“为什么众多外资企业会选择上海?为什么众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会落地上海?”带着这样的疑问,青岛首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员、市商务局欧洲与台港澳处处长周萌以实训为契机,深入体悟、调研,剖析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思考青岛该如何学习上海“打法”。

周萌接受青岛新闻网记者专访。

构建以“一企一策”为基础的经济共享服务平台

周萌的实训单位——浦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协会。她介绍,协会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总部经济共享服务平台,他们的做法就是整合政府和企业的两种资源,为跨国企业提供一揽子的服务,有这种标准化的服务,有精准服务,甚至有延伸的服务和增值的服务。

“青岛也有类似的平台,但是上海做得更好的地方在于他们形成了一套基础化、系统化的工作机制。”周萌提到,浦东外企协会推出了“一企一策”菜单式的创新政策和服务举措,形成了“服务效率高、专业能力强、特色活动多”的浦东特色,作为先进协会的典型代表,浦东外企协会在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实现总部精准对接,助力招商引资,推动总部经济制度创新,构建了总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链。“参考这种做法,我们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去招商,很值得学习。”她总结到。

解析上海高质量发展背后深层次的逻辑

“不是能不能办,而是怎么样能办。”因为从事商务工作,所以周萌对上海的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总是充满了好奇,利用业余时间走访了30余家,她总结了一套上海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打法”。她谈到,作为全国企业密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平均每天诞生企业超过1000家。面对新事物、新业态,上海永远站在企业的视角考虑问题,以企业家的眼光来解决问题。她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项目,这种“前店后厂”开放式生产模式在上海也并无先例可循,审批流程遭遇各种问题和困难。上海大胆创新,在政企的有效联动下,为该项目颁发多证,加快落地,造就了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星巴克门店。上海政府职能部门不但有当好企业“店小二”的服务精神,更重要的有先行先试的开拓魄力。

另一个便是上海迪士尼项目,上海迪士尼项目是迪士尼在海外最大的投资之一,也是中美之间最大的现代服务业合作项目。从1990年到2009年,上海迪士尼项目这场马拉松式的牵手谈判历时长达19年才宣告成功。之后,又经过7年的精心设计和推陈出新,从谈判到建设到开园历时整整26年,历经8位市委书记。在周萌看来,“要做就做到底,要做就做到最好”,上海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智慧,引高质量创新企业树标杆,凭借坚持不懈的韧劲,不断寻招商突破求发展。这也是下一步青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所要有的格局和气魄。

打造青岛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

初到上海时,周萌就曾跟随实训队前往上海自贸区的外高桥保税区调研。这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个保税区,通过对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的了解,周萌找到了一条可借鉴的“经验”——打造国际艺术品交易平台。上海自贸区外高桥片区采用“1+5”的文化产业阵型模式,这种“由点到面”的产业链新模式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对于未来青岛打造自己的国际艺术品交易平台做了很好示范——从政策的引航到市场引导,研究艺术品交易市场动向,精准招商;再到与国际接轨,与跨境文化领域的专业机构共同举办论坛及推介活动,以政策宣传引导国内资源在自贸区聚集发展。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商务咨询、政企沟通、功能创新、专项服务等方面建立一套运行服务机制。

在周萌看来,青岛正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加强对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平台的学习借鉴,会是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举措。

周萌说,这次来到上海,得以深度融入上海,解码发展“真经”,不虚此行。回到青岛,更将把学思感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助力青岛对外开放发展。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