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优化乡村治理体系 即墨区鳌角石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2020-11-02 11:05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2020年以来,即墨区鳌山卫街道鳌角石村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优化乡村治理体系,提出了“初心永红、五化发展、良法善治、生态宜居、联动共兴”乡村治理的鳌角石模式,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从“七山两水一分田”的恶劣环境中,党建引领,发展梅花、苗木、茶叶和农旅产业,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两万六千元,成为即墨区首个天然气百分百入户、生活污水统一处理的村庄,走出了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鳌角石村历来重视党建引领,推行网格治理红色化,打造“红色网格”。推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建立“1+N+N”红色网格体系。设置1名红色网格长,每个网格吸纳15名党员为红色网格员,每名红色网格员联系10户群众,做到详解基层民生,服务到家到户,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红色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同时,打造基层治理智能化变革,以“民情网格”信息化实现精准管理,为村庄提供精细化服务。

“三治”融合,实现文明善治新乡村。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将“三治”理念融入发展、融入生活、融入文化,打造美丽善治新乡村。借力即墨区司法局和蓝谷域内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法学院等平台的人才资源,设立“山东大学法学院大学生法律实践基地”,助推法治建设;打造法治文化带,文化为带,法治担纲,开展普法、识法、用法普法宣传。依托政协委员进社区、三官一律进社区、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促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融入。

经济发展上,依托红色资源禀赋,打好红色经济牌。充分挖掘域内红色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结合鳌角石公社礼堂旧址、红旗渠、大寨田遗迹等红色资源,以“传承柱石精神,唱响文旅新歌”为主题导向,做好红色物产,写好红色文化,讲好党建引领发展故事。深入挖掘鳌角石党建文化,记录全村百姓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治山造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发展产业、勇于革新、共同致富历程与成就,编纂《鳌角石村志》成书20余万字。以打造成鳌角石国家4A级景区为发展目标,聚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好文旅经济牌。挖掘域内鳌山卫古城、天柱山、鹤山、鳌角石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价值,促进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效益化。挖掘历史文化汇编成稿成册15万字。依托文化,塑造梅文化、茶文化、花文化品牌,文化搭台,产业唱戏,打造“茶、梅、花、苗”现代文旅经济牌。

鳌角石村水杉廊道

做大“集体+合作社+农户+企业”产业合作社,打好新型合作社经济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集体+合作社+农户+企业”新型产业合作社。新型合作社既能有效发挥各参与主体的比较优势,又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建立的青岛鳌山茶田花海种植专业合作社,以鳌角石村集体、鳌角石村经济合作社资产、资金、资源占主导,吸收从事茶叶、花卉、苗木生产的农户、经营企业加入,合计出资600万元,共有292个成员主体,成为全产业链新型合作社。筹建中的青岛鳌山丰源文旅专业合作社,将发展成为生态休闲旅游、文化民俗旅游、劳务、物业、绿化产护一体的大型全产业链新型合作社。

这也离不开鳌角石村对人才的重视,人才为本,打好人才经济牌。党建引领“引才留才”,借力域内高校、科研机构资源,“以才聚才”。

第一,搭建大学生服务乡村人才实践平台。让鳌山成为大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站,成为“记得住的乡情”。设立乡村振兴大学生见习、创业基地,为大学生提供社区实践岗位,吸引大学生到鳌山创业。坚持产、才融合发展理念,促进高校毕业生在鳌“落地生根”。

第二,以产业招人才,以事业留人才。到鳌山的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除享受区级及以上政策的同时,还可享受街道发放的就业补贴、创业补贴。鼓励、吸引高校毕业生到鳌山发展,增强了鳌山人才吸引力。实施“雁归”工程。吸引域外人才的同时,吸引离乡人才回流发展。涌现出了一批致富返乡,创业兴村的人才典型。

第三,创建青岛市特色种植专家工作站,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立课题,以科研成果落地促产业,实现产业科研双促进。在街道协助下,鳌福茶场与泰山学者丁兆堂达成的“生态绿色化种植和清洁化生产加工”研究课题,为鳌福茶场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

第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农民转产示范基地。明确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分产业打造新型职业农民转产、升技培训基地,发展壮大爱农、懂技、善经营的农民队伍,为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提供优质劳动力和就业保障。(邵晓燕 王菁菁 仇振国)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