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原创】
(文字|韩彤彤 图片、视频|宁冠宇)
“有人说过,有声音的地方就有灵魂。”面对近百位慕名而来的学生,曹庆跃用这句话作为“口哨艺术课”的开场白。
“口哨艺术课”是青岛科技大学的一门公选课,也是当下最受学生们追捧的“网红课”。作为口哨艺术公选课的老师,曹庆跃被称为“口哨大师”。尽管在大多数人眼中,“吹口哨”看起来像件“不着调”的事情。但自2008年起,曹庆跃便多次斩获世界口哨大奖,更是第一位站上世界口哨领奖台的中国人。
说起“口哨大师”的头衔,曹庆跃摆摆手:“我不当什么大师,从走进教室起,我就是一名老师。”曹庆跃今年60多岁,与“口哨”结伴50余年,“总有一天,我吹不动了。我希望这些孩子们能把'口哨'继续吹下去!”
被“揍”出来的“口哨大师”
此刻,这堂近百人的课堂无人讲话。只听得曹庆跃用口哨流畅地吹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一曲曲红歌之后,他向学生们介绍口哨的种类,讲吹口哨时的气息……如今来看,“口哨”之于曹庆跃算是“熬”出了头。
“小时候‘吹口哨’几乎等于‘犯错误’。”回想起儿时,曹庆跃总能看到信号山下,那个因为吹口哨被“提溜”到路队最后的男孩,“放学要排路队回家,我总是因为吹口哨被老师写‘训条’。走到家门口,同学把小纸条递进家门,回家少不了一顿揍。”
那时候,口哨并不是一门艺术,更像是一种不着调的行为。尽管挨了不少训,曹庆跃始终没有放弃这项小爱好:“我就是喜欢吹口哨。”
这项爱好,他从读书坚持到工作。手头有了点积蓄后,曹庆跃买了两台录音机,一台用来录口哨吹出来的曲子,另一台用来不断回放。1986年,曹庆跃第一次走进录音棚吹口哨:“录完之后,简直太好听了!从此之后,我每天全身心投入到练习吹口哨中。”
1990年,曹庆跃出版发行第一张个人口哨专辑《口哨音乐舞曲》。对他而言,上世纪90年代像是一个转折点,进入90年代后,家人终于听懂了他的口哨。他的口哨也从个人坚持向一门艺术迈进。
多次斩获世界大奖 成首位登上世界口哨舞台的中国人
2008年,曹庆跃受邀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35届世界口哨大会。“当时参赛的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开幕式时,所有参赛选手都要上台亮相,但主办方唯独没有喊我。”见此情景,他曾愤愤不平地找主办方讨个说法,得到的答复是“只有得过名次的选手才有上台资格”。
“有规则咱就遵守规则,所以我一定得拿个奖!”最终,曹庆跃取得了男子成人组艺术类比赛第一名,流行音乐第二名,个人全能第三名,也成为了第一位在世界口哨舞台上领取奖项的中国人。
随后,曹庆跃曾多次参加世界级口哨大赛,并在第40届世界口哨大会中,一举夺得男子成人组流行音乐比赛冠军,古典音乐比赛亚军,获男成人组个人全能总冠军。
从信号山下到世界口哨大赛领奖台,他向大家证明了,口哨是一门实实在在的艺术。
“我不当大师,希望口哨艺术能传承下去。”
“口哨艺术课”火了,青岛科技大学开放选课系统后,80个选课名额瞬间被“秒杀”。上课时,还有不少学生悄悄溜进教室蹭课,一百多个座位的教室坐得满满当当。
“我讲理论知识的时候,你们可以在下面练习吹口哨。”尽管面对一群00后,但曹庆跃轻松诙谐地讲课方式总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不会也没关系,跟着吹,总能吹成的。”课上,他和学生们一起吹口哨。课下,他们也会一起在餐厅吃饭,在操场打球。相比“口哨大师”的头衔,曹庆跃好似更享受做“老师”的快乐。
“我不当什么大师,从走进教室起,我就是一名老师。”曹庆跃今年60多岁,与“口哨”结伴50余年,“总有一天,我吹不动了。我希望这些孩子们能把'口哨'继续吹下去!”
“有人说过,有声音的地方就有灵魂。”曹庆跃把口哨的“灵魂”带进课堂,学生们让口哨的“灵魂”传向未来……时光往复,声音的“灵魂”也将绵绵不绝,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