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8日讯 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青岛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通知要求,推进我市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方案》分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精准落实宏观政策”、“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创造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管出公平和质量”、“大力优化政务服务,服出便利和实惠”、“切实发挥各方作用,统筹协调推进”五个部分,包括25个方面的79条具体措施。记者通过梳理分析发现,除了承接落实上级有关要求之外,我市还推出了诸多新招实招,聚焦惠企便民、“双招双引”等重点工作,让企业群众从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切实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和实惠。
聚焦企业成长“痛点”,进一步提升审批质效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对于营商环境的改善也最为敏感,而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方案》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融资中对涉企服务收费情况现场检查及涉企收费领域举报、投诉核查,加大处理处罚及问责力度。为更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方案》提出提升金融服务普惠型小微企业能力,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其中包括了鼓励银行加强金融科技运用,优化再造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批、发放流程和模式;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创新设计信贷产品,推行贷款线上办理,全面提升中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等具体措施。
审批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案》中统筹考虑,在改革创新审批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提高审批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措施。在全市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扇门”方式分类推进照后减证,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创新创业门槛。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做好全市证明事项告知承诺清单备案审查、统一公布工作,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强化事中事后核查。在企业注销方面,优化“一网通办”系统,参照企业开办模式,整合企业注销登记及税务、社保、医保、公积金等注销信息,实现办理进度和结果实时共享。
除了全市推行的政策,还在局部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工作。例如在青岛自贸片区积极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试点,最大程度尊重企业登记注册自主权;支持青岛自贸片区全面推行企业特殊名称告知承诺制,进一步提升企业名称登记便利化服务水平,加快重大项目准入准营;创新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为依托的住所登记模式,充分释放住所资源,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让市民享受更多优质公共服务
医疗、教育、社保……这些基本民生保障服务绘就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让老百姓不再为这些事“犯难”,也体现着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真正改善。《方案》中针对简化社保参保、转移接续等手续,实现小学入学报名“零跑腿”“零证明”,主动发现、及时施救困难群众等列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
《方案》提出,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和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一地办理”,完成本地公共服务系统数据与上级转移信息系统数据接口的对接工作;简化工伤保险领域证明材料,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从速从快办理,自受理之日起7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劳动能力鉴定办理时限压减至30天。加快推进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电子签章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使用,通过系统改造推进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业务互联网终端和移动终端办理,全面实现线上受理参保人员的医疗关系转移接续申请;2021年年底前全市不少于10家定点医院开通门诊跨省联网直接结算;简化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的申请条件,对可实现部门共享的材料,试点“零材料”申办,评估完成时限不超过3个月。
在兜底救助方面,《方案》明确要依托“爱山东·青e办”,实现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掌上办”“指尖办”;完善市残联系统信息化建设,与民政等部门数据平台对接共享,将残疾人救助政策、救助对象、救助信息等数据资源统一汇集。在所有家长都十分关注的教育领域,要在小升初网上办理的基础上,推动数据共享,优化招生流程,实现小学入学报名“一网通办”;对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通过身份证号码调用入学户籍、房产等相关信息,实现招生报名“零跑腿”“零证明”。
《方案》还紧扣群众需求,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更多群众分享优质公共服务。例如,在机动车安检机构中推广“交钥匙”检测,由引车员开车上线检测;在交管“12123”设置预约检验功能,提供预约年审服务。建立完善青岛市智慧体育平台,实现公共健身设施报修维护和公共健身场地预约服务,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进行一卡多用试点,会同公安部门进行一码通城试点。持续推进城区公共厕所设计、建设和改造,按要求达到男女厕位比例,具备条件的配建第三卫生间,2021年建设和改造城区公厕60座以上。
更好引才用才留才,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近年来,随着各大城市对人才引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市也从各个方面出台不同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在此次印发的《方案》中,同样为加强就业服务、更好引才用才留才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方案》提出要搭建灵活用工平台,为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劳动用工余缺调剂、共享员工对接服务;落实灵活就业商业综合保险补贴政策,支持鼓励新就业形态发展;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实现库存档案电子化管理,推动档案资源共享。在人才评定上,加快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技能人才,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
《方案》同时对外国人才来青工作及外商投资等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持有外国人才签证(R签)的人员来我市工作继续免办工作许可,优化办事流程,提高高端人才确认函受理签发效率;在上合示范区和青岛自贸片区的人才聚集区设立来华工作服务专窗,提高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度。开展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等专项清理,坚持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青岛市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上搭建外商投资服务子模块,为投资我市的外商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咨询、投诉、建议等一体化流程解决方案;发挥“金企通”金融服务信息支持平台作用,为外商投资企业有效解决融资诉求。
强化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同时兼顾线下需求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政务服务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一些老年群体对于线上服务不懂、不会的现状也确实存在,政务服务的目的应是让全体市民群众感受到便利和实惠。《方案》统筹考虑不同社会需求,以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为主,着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在优化提升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中,除了积极对接上级服务,还提出不断推进审批业务领域电子证照签发应用工作,推进企业电子印章在网上办事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山东政务服务网青岛站、“爱山东·青e办”掌上政务服务平台进行适老化改造,在各级实体办事大厅设置老年人、视障听障残疾人等群众办事绿色通道,提供帮办代办等人工指导和服务。
在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方案》任务详尽细致,涉及与市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众多领域。例如包括了持续拓展“非接触式”网上办税缴费范围,2021年年底前基本实现企业办税缴费事项网上办理、个人办税缴费事项掌上办理。不断提升水电气暖网等市政公用行业服务水平,实现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过程网上办理;水电气暖网等外线接入工程涉及到的临占绿地、占掘路等审批事项,实施同步申报,并联办理,多证合一,一事全办。开展办理“零跑腿”公证事项试点工作,推进部分高频公证事项“一网通办”,实现申请受理、身份认证、材料提交和缴费等各环节全程网上办。优化医疗服务,群众可自主选择电子健康卡、社保卡(含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看病就医,参保群众可自主选择使用医保电子凭证、身份证、社保卡(含电子社保卡)等多渠道报销支付。持续推广我市不动产登记远程服务平台,吸纳更多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入网,深化应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暖有线电视及宽带等7项业务的网上协同办理路径和程序。
线上服务力争“一网通办”,线下服务也要努力实现“一事全办”。《方案》明确了要落实“首问负责”“一次告知”等制度,强化窗口人员培训,持续提升窗口人员服务水平。拓展“一事全办”服务场景和主题,制定“一事全办”2.0版服务主题清单和标准化办事指南,将可办主题拓展至200个。同时,加强部门联办和跨级联办,推动部分高频“一事全办”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