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
青岛将迎来长达4个月的休渔期
渔民禁止出海捕捞后
本地养殖的小海鲜都有哪些?
早报记者探访岛城多处海洋牧场
及养殖基地发现
各种海鲜将陆续收获上市
丰富市民的餐桌
西海岸新区
“南鱼北养”丰富市民餐桌
工作人员将鱼从运输船上用网兜吊到网箱里面。
“为应对伏季休渔期期间的市民餐桌需求,每年4月中旬,我们从福建采购的花鲈、大黄花、加吉、包公鱼等优质活鱼数量超过10万尾,全部投入海洋牧场深水网箱养殖基地进行规模化养殖,大约2个月时间,预计年产量达到20多万斤。”鲁海丰集团办公室主任汪显刚介绍,作为岛城最大规模的海洋牧场,鲁海丰国家级海洋牧场在稳定本地海产品养殖品种规模基础上,围绕大黄鱼、花鲈、加吉鱼等市场认可度高的南方养殖品种,南北接力养殖,打造青岛市深海养殖体系,将南方优质鱼引进北方市场,壮大深水网箱养殖规模,丰富本市水产品供应。
汪显刚说,深海网箱的生长环境与大海没有区别,平时这些鱼也不靠投饵喂养,加上海洋牧场所在的位置海水不停地流动,这些鱼需要不断地在网箱内游来游去,几个月下来,肉质就变得紧实,接近于纯野生鱼的品质。
记者了解到,从2019年5月份起,青岛市7家养殖企业从福建采购大黄鱼、真鲷、鲈鱼等海水鱼类26万尾,放置大网箱中进行养殖,在国内首创太阳能发电“灯光诱饵”设备并安装于网箱中,利用水下集鱼灯吸引自然海域的浮游动植物和小鱼、小虾等聚集于网箱内,模拟野生环境供养殖鱼类追逐捕食。经过3-5个月的“野化养殖”,鱼肉紧实无土腥味。
红岛码头
蛤蜊成熟日捕10万斤
蛤蜊上岸。
来青岛旅游的人,大都知道啤酒配蛤蜊。而皮薄肉嫩的红岛蛤蜊,称得上是青岛小海鲜里的一绝。眼下,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蛤蜊也进入收获季节。4月29日,记者在红岛渔港码头看到,从船只出海打捞到靠岸销售,再到进入市民视野之中,每一斤蛤蜊都需要经过搅、筛、洗、泡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当地渔民介绍,今年受海星灾害影响,蛤蜊批发价格比往年高出1.5元左右。
临近五一小长假,红岛渔港码头,随着潮水上涨,满载着蛤蜊的渔船从远处缓缓驶来,码头也变得热闹起来。
渔民介绍,封海前许多商贩加大了预订量,平均一天就有8万斤蛤蜊上岸,到休渔后,每天的捕捞量就增加到10万斤以上。渔民赵宇昌介绍,今年的蛤蜊受海星的影响不小,减产已经成为定局。不过总体产量还是能满足青岛市民日常需求。以前最多每天能上岸20万斤,现在可能要减少数量。另外今年蛤蜊的价格也比往年贵。市民不时吃蛤蜊每斤要贵1到2元左右。
赵宇昌介绍,现在海里的蛤蜊正是肥度便宜,五一后将迎来了蛤蜊收获的高峰期,整个蛤蜊收获期将持续到9月份。
胶州湾
春参上市增添鲜味
“目前散养在海底的海参已经成熟,到了收获的季节,一条养殖船一天能捕捞上千斤。”海参养殖户陈成英介绍,今年的海参养殖形式很不错,随着底播养殖海参面积的不断扩大,整个胶州湾养殖区的产量也比往年有所增加。
刚收获的海参。
“今年的头茬鲜参开始收获,每天将有大量的鲜参运往市场。”即墨养殖户何大士介绍,今年春参相比去年产量有所增加,这几天到了春参大量上市的季节,田横海域的上万亩大田海参基地出现了丰收的景象。打捞上来的新鲜海参,被直接装车运往青岛各大水产市场。
记者了解到,青岛海参养殖基地主要分布在胶州湾、崂山和即墨等区域,目前已经到了收获旺季,今年春鲜参的平均价格在40元到80元之间,为休渔期间市民餐桌增添了不少鲜味。
鳌山湾
5万斤黑头鱼开始收获
“以前没有养殖黑头鱼,随着科技的发展,黑头海水养殖技术日渐成熟。经过几年的试养,今年将有大量黑头鱼上岸,满足市民休渔期的需要。”一大早,即墨鳌山卫街道七沟二村渔民苗先生驾船来到养殖区域,开始忙着捕捞网箱内的黑头鱼,一上午时间,十几个鱼筐就装满了黑头鱼。
养殖黑头鱼收获。
记者了解到,在鳌山湾这片海域,零零散散有几处养殖黑头鱼的,大约年产量在5万斤左右,每年五一前后就开始收获,由于产量不大,所以销路基本不用发愁,每天上岸的上千斤黑头鱼都会都运往青岛各大市场。“刚上岸的黑头鱼最重的超过半斤,批发价格一般在40元左右,市场上零售价格在50元左右。”苗先生说。
来源丨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