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上午,青岛市召开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及新冠疫苗接种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记者了解到,青岛自2020年12月开始在全市组织开展重点人群调查摸底,及时开展重点人群接种工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市、区市财政资金共1亿余元,自采新冠疫苗累计54.94万支,总到位率100%; 3月24日起,省上为青岛统一配发疫苗,截至4月29日8时,已累计接种349.66万人,共计391.03万剂次,最高单日接种量超过28万剂。
此外,3月中旬起,青岛狠抓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三个提升”,接种点数量大幅提升,在原有智慧化门诊基础、上,第一时间增加临时接种点,全市已有各类接种点311个,接种单元达到1250个。
严格入境人员防控管理、景区落实预约制
今天,青岛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及全市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情况。五一假期,青岛将落实村(居)、交通场站、住宿宾馆等场所对外来人员的摸排随访制度。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在入青返青前要向所在社区、单位提前报备个人行程及抵达日期,携带7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青岛作为重要的口岸及旅游城市,仍面临巨大境外输入及本土局部传播防控压力,尤其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青岛旅游人数将会大幅增加,防控难度进一步增加。为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我市将慎终如始做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青岛将严格入境人员防控管理。加强源头管理,做好入境人员检疫工作,落实入境来青人员服务保障与管理,突出抓好入境检疫、闭环转运、隔离服务点医学观察等环节,实行从“国门”到“家门”的全链条无缝对接,坚决防范境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疫情扩散和蔓延。
严格疫情重点地区入青返青人员摸排随访与健康监测。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在入青返青前要向所在社区、单位提前报备个人行程及抵达日期,携带7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落实村(居)、交通场站、住宿宾馆等场所对外来人员的摸排随访制度。对排查确认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的辖区内人员,立即纳入当地疫情防控管理,及时落实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等措施。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座位数的75%,上网服务场所、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各类旅游景区要分类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做好清洁消毒和公共卫生。按照“能约尽约”的原则,落实预约制,合理控制游客流量。在景区出入口、中药参观点、缆车上下站等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区域设置专人,加强疏导,提醒游客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避免拥挤。
文娱场所不超过核定人数的75% 五一假期青岛防疫这样做
青岛新闻网4月30日讯(记者 李丽涛)随着“五一”假期临近,青岛市商务、旅游、探亲客流会大幅增加,新冠疫情防控压力进一步加大。为此,青岛市对“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发布重要提示。为确保疫情防控平稳有序,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假期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也提醒广大市民做好个人防护。
五一假期期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青岛市将加强交通出行管理。交通行业主管部门,严格落实通风消毒、体温检测、客座率控制、乘客信息登记等措施。做好多种运输方式接续接驳,畅通旅客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科学调整登乘时间,增加服务通道,减少等待排队时间,引导乘客分散就座,降低人群密度,车辆内设置隔离座位。提醒督促旅客出行期间严格遵守防控要求,全程佩戴口罩。
加强文娱活动和旅游景区管理。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座位数的75%,上网服务场所、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各类旅游景区要分类善疫悄防控应急预案,做好清洁消毒和公共卫生。按照“能约尽约”的原则,落实预约制,合理控制游客流量。在景区出入口、重要参观点、休息餐饮区、缆车上下站等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区域设置专人,加强疏导,提醒游客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避免拥挤。
抓实公共场所和重点场所常态化防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酒店宾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运动馆等公共场所、娱乐场所、重点场所以及外卖平台人员健康监测和出入管理。强化环境卫生整治、科学规范消毒、人员防护、检测筛查、空调使用、环境监测、预约错峰、限量限时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设置“一米线”,督促服务人员、顾客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推荐顾客自助购物结算,有效缩短排队等候时间,鼓励采取线上营销、无接触式配送等模式,分流线下人员聚集压力。
做好节日医疗服务安排。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安排好医疗技术力量,加强预检分诊、急诊、病区、手术室的医疗技术力量,保证正常的医疗秩序;做好急诊医护人员的交接班工作,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各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坚决落实“早发现”、“早报告”要求。假日期间,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等就诊人员的核酸检测;交通运输、旅游等经营单位要加强对旅客、游客的健康监测,发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者后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转至医疗机构就诊。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各级疫情处置机动队伍全员24小时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