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别再被骗啦!局长在线支招 五招破除"保健品骗局"

2021-05-18 18:47 作者:黄晓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5月18日讯(记者 黄晓)今天下午,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杰做客民生在线直播室,围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网谈中,有网友提到了“保健品骗局”,求支招如何进行防范。我们日常所说的“保健品”是指保健食品,张杰提醒道,消费者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属于食品不是药品,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他介绍说,去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保健食品“进乡村、进社区、进网络、进校园、进商超”科普宣传活动,收到了明显效果。去年,7月29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青岛市委宣传部等六部门印发《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方案(2020-2021)》,对保健食品经营秩序进行为期2年的全面整治。截止目前,在我市药店和正规商超还未发现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目前全市保健食品市场秩序有了明显改善。

防范销售“五忽悠”这些陷阱别上当

一些老年人购买保健食品上当,主要是听信个别不法商贩的虚假宣传,张杰在答复中分享了骗子的惯用套路,提醒消费者要提高警惕。

“会议营销”防陷阱。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展会、招商会、联谊会、促销会等形式,邀请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消费者参加,通过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形式诱导参会者购买其产品。

“健康讲座”防洗脑。一些不法商家常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旅游”等形式为幌子,消费者不知不觉被“洗脑”并购买不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

“免费活动”防上当。一些不法商家利用一些人爱占小便宜的特点,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他们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有些活动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假象,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

“权威推荐”防欺诈。一些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专家义诊”防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为应对这些骗局,他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要“五注意”:①索证索票要保存。②参加活动要当心。③买前多问明白人。④量力而行不多买。⑤擦亮慧眼莫上当。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还应注意适宜人群。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使用人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保健食品,只有当你的身体状况符合产品的适宜人群类型时,选用保健食品才对身体有益,所以选购时一定注意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

认准“小蓝帽” 五招辨别保健品真假

保健品是否有效,如何鉴别真假也是网友关心的问题。对于如何判断哪些保健食品是正规的,张杰也分享了简单易掌握的窍门:

一看名称,假冒产品通常会窃取、冒用或仿制国内外知名品牌,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

二看标识,保健食品销售包装上必须印有保健食品标识和批准文号,批准文号分上下两行,上行为批号,下行为批准部门,批准文号与保健食品标志并排或上下排列标于主要展示版面的左上方;在外包装的侧面应标注原料、功能成分、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保健功能、生产企业、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食用量等相关信息。

三看“蓝帽子”,在外包装左上方印有蓝色保健食品标识(俗称蓝帽子)。

四看功能,看外包装上标注的内容与产品说明书是否一致,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没有治疗作用,宣传治疗恶性肿瘤、疑难杂症及各种疾病统统是骗人;

五看网站,可将批准文号输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就能查询到该产品相关信息,便于识别真伪。

张杰介绍说,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发现的虚假宣传、违法广告、非法销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惩处。也欢迎广大市民和消费者积极予以配合,发现违法线索及时举报。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