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头条图片> > 正文

6分钟穿越胶州湾?没错!青岛地铁1号线做到了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孙志文 李丽涛 | 责任编辑: 2021-10-15 05:00:00

青岛新闻网10月15日讯(记者 孙志文 李丽涛)从轮渡时代,到隧道时代,再到如今的地铁时代,青岛地铁1号线让“6分钟穿越胶州湾”成为了现实!10月14日,在青岛地铁1号线即将迎来全线开通之际,青岛新闻网记者探访了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的地铁1号线南段,并乘坐地铁列车,提前感受了短短几分钟实现“青黄相接”的便捷与高效。

在当天的试乘体验中,青岛新闻网记者从青岛站上车,几分钟后到达了团岛站,这是1号线位于胶州湾北岸的第一个车站。此时,列车于9点14分左右从团岛站进入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并于9点20分左右到达胶州湾南岸的凤凰岛站,仅仅用时6分钟便穿越了胶州湾,可见其通行效率之高。

建设者攻坚克难,成就“6分钟穿越胶州湾”

6分钟穿越胶州湾,这其实是无数青岛地铁建设者没日没夜奋斗的结果!

据了解,青岛地铁1号线南段的海底隧道因为在海底施工,当时面临的施工难度十分之大。据中铁三局海底隧道项目工程部长王波介绍,1号线海底隧道全长约8.1公里,起自西海岸凤凰岛站,沿既有的胶州湾隧道东侧向北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后,接入青岛主城区团岛站,是国内最长的地铁区间隧道。区间线路纵坡呈“V”字形,海域段长度约3.49公里,最深处距海平面88米,比胶州湾隧道还要深。

海底施工不确定性大,尤其是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断层和变化复杂的地质。1号线海底隧道穿越18条破碎带,其中海域段穿越4组14条断层破碎带(岩石破碎、地下水量丰富的复杂地段),地质情况复杂。复杂的地质环境给施工团队带来诸多考验,施工人员综合各种技术手段,一一解决。“隧道在设计阶段就采取了降低标高的方式尽量规避破碎带的影响,避免塌方隐患。”王波说,海底隧道标高越低之处,地质条件相对越好,所以综合考虑后,形成了最终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而在施工中,辨识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情况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工作人员综合运用TSP地质超前预报系统、超前地质钻孔取芯、孔内成像、高分辨直流电法、地质雷达法、红外线法、地质素描等手段,观察分析软硬岩层分布情况、裂缝情况、夹层泥土分布位置及渗水部位,相互验证地质信息,综合判别施工条件,准确调整施工方案。

“我们引进了多功能地质钻机,这种钻机就像坦克一样,前面的钻头可以进行超前地质钻孔取芯,同时结合孔内高清摄像仪直观观察到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观察分析软硬岩层分布情况、裂缝情况、夹层泥土分布位置及渗水部位,就像医生使用的内窥镜一样。”王波说,超前地质预报数据为工作面开挖提供有力的依据,做到以数据指导施工,信息判断施工,及时准确的调整施工方案和现场作业方法。

此外,过海段还采用了硬岩掘进机(TBM)和盾构机等多种机械设备,与传统钻爆法施工隧道相比,施工速度更快,也避免了爆破震动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这些设计先进的“变形金刚”,在海底隧道施工作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破解了众多施工难题,确保了海底隧道如期贯通。

串联五大行政区,地铁线并网助推同城化

青岛地铁1号线是连接南北的骨干地铁线,全长60公里,共设41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站,是山东省重大工程项目,也是国内少见的超长线路。

作为一条横跨五大行政区、连接胶州湾东西两岸的跨海地铁,1号线串联了长江路沿线商圈、青岛火车站及中山路商务圈、市北台东商务圈、四方利群商圈及西部居住区、李沧交通商务圈及李沧西部板桥居住区、城阳正阳路商圈及城阳城区。同时,连接了青岛站、青岛北站和汽车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为沿线各重点功能区综合交通枢纽及居住区之间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衔接,促进了人口的快速流动,可带动周围餐饮、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地铁1号线全线通车将使得青岛地铁各线路真正实现成网运行。作为西海岸新区与青岛主城区的跨海主要通道之一,承载着青黄两地人的期盼,同时,在市北设7个站点,将为市北老城区的交通打上一剂“润滑油”,极大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出行品质。

地铁是市民盼望的,也是更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不仅大大缩短了时空的距离,拉长了市民的生活半径,也势必为青岛构建大格局城市和全域发展,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进一步提升青岛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质。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