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李丽涛)
10月17日,同明书坊创始人、青岛社会工作者王程祥和他的5位朋友共同签下遗体捐献协议书,完成了他们在老乡朋友群里一次网聊达成的“接龙计划”。
最初的动议很偶然,他说,就像朋友之间约个饭一样简单。经过媒体报道后,他发现这件小事连日来在持续发酵,除了自己正常进行的社会公益工作,“我感觉给自己加了一项业务:遗体捐献咨询师。”
他笑言没有想到。“安排身后事”这种原本比较禁忌的事项,现如今,在青年人中谈论得相当开放、坦然,已经有十多位网友通过各种网络方式联系到他,咨询捐献遗体的具体问题,也有多年未联系的外地朋友看到媒体报道,发微信为他加油。“有点小网红的感觉,但是做这种网红,感觉真的很棒!”
媒体接力:青岛-山东-央媒,爱的涟漪在扩散
10月18日,青岛新闻网刊发了《好暖!6位青岛人简简单单约个捐:接龙组团捐献遗体》,随后,十多位网友留言:“接龙”捐遗体,带上我一起!
发源于青岛的这起爱心事件,迅速引来中央、省、市级媒体的迭次跟进:《青岛日报》及观海新闻客户端,青岛电视台的《今日》《青岛全接触》节目以及蓝睛、爱青岛客户端,山东卫视《新闻午班车》“了不起的山东人”节目以及齐鲁网、闪电新闻等网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中国之声》节目,纷纷跟进报道了这一“用爱回馈爱”的正能量事件。
央广之声《新闻进行时》节目中说:
“最近,来自青岛的六位好友在微信群里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身故以后捐献遗体,回馈社会。他们说,生活在青岛,总能够遇到让他们感到温暖的事情,而遗体捐献是大家一致认可的回报温暖的方式。”
网友接龙:组团捐遗体,带上我一起!
王程祥介绍,跟母亲讲述自己捐献遗体的心愿时,心里其实是忐忑的,“可我妈第一句就说:好啊,我跟你一块!”
捐献志愿者苏海燕说:“现代的人思想都比较开放一些,接受新事物的方式都是比较新颖的。所以对这件事情,没有思想负担的人都会积极去相应,而不再固封在原来的老思想里。”
看到或听到这些新闻,有些网友立刻就留言咨询,了解清楚后,很快就晒出了自己的捐献证:
上面这位宋先生,江苏连云港人,一位90后小伙,在城阳做海鲜批发的生意。怎么会想到捐献遗体?他的理由那样简单:
“我感觉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自己身上有用,给需要的人用多好!”
小伙子坦言,自己出身农村,学没上好,早早踏入社会。“没什么文化水平,但是做人做事我知道,要地道。”
网友“朦胧的爱”通过百度“人肉”到了王程祥的联系方式,加微信,说正事:
青岛正能量网红“大喇叭喊话小姐姐”、“星火亦燃”的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张祎然,也自豪地晒出了自己的遗体捐献申请表:
张祎然介绍说,她和她的星火亦燃志愿队成员,有的表示要“三捐”,即遗体(器官)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以及献血,更多的队员多次参加集体献血,爱心点燃希望,星火亦可燎原。
这位去年10月在青岛市全员核酸检测中,通过一次无意中的“大喇叭喊话”而走红网络的小姐姐,作为遗体捐献志愿者的一员,想再次说说自己的心声:
爱意接续:生命换种方式留在人间
近期青岛志愿者“坦然话生命,从容捐遗体”的话题热度不衰,更多的网友对捐献者表达了理解、尊重、钦敬和深思。
10月20日下午,在青大医学院的解剖教室里,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9班和10班正在上局部解剖课。青岛新闻网记者现场记录了这一庄重的教学场景。遗体捐献者被医学生亲切地称之为大体老师,因为他们的奉献,为学子们掌握精湛医术、登上医学殿堂奠定了基石。
课后,4位医学生用一段深情并茂的朗读,表达了对大体老师的感谢和敬爱:
“他们只是,换个方式留在人世间。”
网友“惠惠”在转发留言中写道。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